查看: 544|回复: 0

【致敬韶华·共和国建设者口述历史】我曾为“东方红一号”卫星做配件

[复制链接]

51

主题

649

帖子

1391

积分

金牌飞友

Rank: 6Rank: 6

积分
1391
飞币
733
注册时间
2017-8-30
发表于 2024-11-12 03:4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编者按: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今年山东省委老干部局主办、老干部之家杂志社承办了“致敬韶华·共和国建设者口述历史”访谈活动。活动得到了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和离退休干部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也收到大量优秀来稿。近期,山东老干部、中国老干部微信公众号同步开设专栏,陆续选登优秀来稿,让我们通过亲历者的讲述,一起回忆新中国建设和改革艰辛而辉煌的历程,感受老一辈坚守初心、一心为党的政治本色,奋斗不止、计利国家的高尚精神,敢于奉献、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
本期推出——周源清:我曾为“东方红一号”卫星做配件

讲述人:周源清周源清,1949年出生,淄博市博山区人。1966年进入博山电机厂工作,退休前为博山电机厂技术骨干,在职期间曾参与“东方红一号”卫星配件的制造工作。
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全球航天领域的领先地位。然而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每次成功的背后都凝聚着中国航天人的汗水和泪水。在这漫长而辉煌的历程中,我也曾有幸参与其中,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过一份绵薄之力。1942年,山东淄博建立了全国最早的四大类电机生产厂——博山电机厂,其曾为我国的军工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过突出的贡献。1966年我进入博山电机厂工作,很快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当时,博山电机厂作为与军工行业联系密切的企业,常会接到一些与国防军工有关的重要任务,这些任务通常都是以代号来下达的。1967年我们就曾接手过一项急难险重的保密政治任务,领导只告诉我们是制作直流微电机,但并未告知电机最后要用在什么地方,只是一再强调任务的重要性。

原华东工矿部电气总厂厂长刘名南(中)和博山电机厂首任厂长秦秉富(左)、博山电机厂总工程师尹彰墉(右)合影。(拍摄于1983年)生产直流微电机要经过很多道严格工序,我们分成了几个小组,而我主要负责的是第一道工序,即机加工工艺,主要包括转子加工和轴加工。在生产过程中,我们小组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两点:其一是决定电机质量好坏的轴承档直径最细的地方只有三毫米宽,加工不好就容易报废;其二是绝缘,因为铁芯绕线的孔太小,我们得先用酒精灯把它们全都烧一下,而为了防止孔里有导电的东西,还需要用医药毛刷刷一下,刷好后吹吹气,然后再清洗,直到清洗干净后才能放上绝缘纸。医药毛刷到处买不到,我就跑到张店医疗器械厂去购买。



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

事实上,在那个年代,生产电机的各种材料、工具都比较缺乏,机床也不像现在这么先进、精度这么高,但对电机质量的要求却非常高,工程师全程跟踪,每一道细节都不放过,因此大家都是顶住压力,沉住气,慢慢研究和探索。因为任务的保密性,我们几个小组之间的交流并不算多,但为祖国做贡献的热情压倒了一切,所有人都有一种信念感,始终把这项政治任务放在第一位,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那段时间,我们经常是干着干着就错过了食堂开饭的时间,饥饿的时候,就从兜里掏出自带的冷馒头啃上几口充充饥,口渴的时候,就趴在水龙头上喝几口凉水解解渴,劳累的时候,就在车间随便找个地方睡一小会儿,醒来后继续干活……就这样,在最短的时间里,我们攻克了诸多难关,并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了所有配件的生产。



博山电机厂职工在为第一颗人造卫星装配电机

结束生产后,配件还要经过极为严格的检验程序,即从10台电机中抽出3台来做实验,如果有1台不合格,就再抽出10台来检验,基本合格后再抽出10台来看,如果还是没有问题的话就可以验收了。我并不清楚当时具体的检验台数,只知道质检要求非常严格,因为按照普通标准,一般是从100台电机中抽出3台来检验。令人欣慰的是,在大家的努力下,所有配件最后都以高质量如期交付。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其后,国家有关部门也专门给博山电机厂发来了贺电,直到那一天,我和同事们才知道自己参与生产的直流微电机原来最后是用在了“东方红一号”卫星上。犹记得,当时整个电机厂都沸腾了,而我的心情也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真的是吃饭的时候也在想,干起活来也格外有劲头,晚上走到某个地方,无意中听到《东方红》的乐曲响起时,心情也是十分振奋。



“东方红一号”卫星资料图片这项任务的圆满完成让博山电机厂在航空航天界一炮打响,那段时间,很多人见到我们电机厂的职工都会竖起大拇指说:“你们博山电机厂真的是太厉害了,卫星上都用到了你们工厂生产的电机”。作为一名普通的产业工人,我能亲身参与到这项政治任务中,为祖国的国防科技和航空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我人生中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也是我一生的荣耀。现在,50多年过去了,“东方红一号”卫星还在轨道上运行着。想想当年研制“东方红一号”卫星时,我国的财力有限,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资源人员稀缺,各种设备并不充足,国际形势也十分不利,老一辈航天人真的是一切从头开始,一切全靠自己,他们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更多作品

点击下方链接

进入“轻龄家”活动页面查看

扫码关注我们

山东老干部

微信号 :  sdlgbgz

投稿邮箱:

swlgbjdyxcc@shandong.c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