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入联盟
找回密码
航空人生
新一代连飞客户端下载
空管人生
中国航空运动协会推荐
WEFLY
模拟飞行玩家聊天工具
门户
文章
商城
二手市场
外包服务
模飞软件
硬件设备
飞行体验
学院
云课堂
问答
资料下载
论坛
模拟飞行
低空飞行
太空探索
星圈
资源
企业
太空探索论坛
»
论坛
›
太空穿越
›
航天飞机
›
【史海回眸】升空73秒后爆炸,“挑战者”号事故令NASA大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4874
|
回复:
0
【史海回眸】升空73秒后爆炸,“挑战者”号事故令NASA大伤元气
[复制链接]
baichuanlv
baichuanlv
当前离线
积分
1420
窥视卡
雷达卡
395
主题
505
帖子
1420
积分
金牌飞友
金牌飞友, 积分 142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80 积分
金牌飞友, 积分 142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80 积分
积分
1420
飞币
913
注册时间
2017-7-25
发消息
发表于 2024-12-29 18: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美国波音公司发射到国际空间站的“星际客机”飞船9月7日以“无人驾驶”的状态重返地球——由于这场太空之旅意外频出,两名宇航员被留在了空间站,明年才回归地球。近年来,由前沿科技公司推出的“商业化太空游”受到热炒,但目前“星际客机”出现的种种问题向人们示警太空旅行的高难度与风险,“全民太空游”似乎依旧是个遥远的梦想。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就拟定了“平民上太空”的计划,而承载这一宏伟构想的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升空仅73秒就发生了爆炸,机组人员全体殒命。这起惨剧被全球关注,更让美国的航天事业陷入多年停滞。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升空。
“普通人也能上太空”
据美国《历史频道》记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辉煌后,美国又研发了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机,将人类载人航天事业推向新高度。NASA方面曾表示,航天飞机的问世等于为地球和宇宙建立“永久性的连接”,之后国际空间站也是依靠它们的物流建立。1983年,NASA的第二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正式服役,一共进行过9次太空旅行。
然而令NASA尴尬的是,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公众与媒体对进入浩瀚宇宙的兴奋度逐渐下降,一方面因为美国没有继续创造出比登月更伟大的成就,另一方面因为美国“把牛皮吹过了头”——NASA曾表示航天飞机的问世能让太空旅行得以普及,甚至能将“飞行频率”提升到每年50次,但实际上,NASA连这一目标的1/10都没有达到。在当时的大环境下,NASA很希望打一场“翻身仗”,再次激发美国人对太空的畅想。
NASA曾多次在太空任务中设置“VIP席”,邀请知名人士参与,既为增加热度,也为拓展融资。为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受众,NASA在1984年推出“教师在太空”计划,准备在美国的教育工作者中挑选一位幸运儿登上航天飞机——将“普通人也能上太空”作为一个吸引点。在1万多名申请人中,新罕布什尔州的高中女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脱颖而出。
在项目宣传过程中,麦考利夫展现出的积极与热情感染了不少人,很快成为全美家喻户晓的人物。受训期间,她除了学习基本的太空生存技能与仪器操作外,还需要“备课”——她升空后要在失重环境下演示一系列的基础科学实验,以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科学、宇宙探索的兴趣。
学校慌忙关掉电视
1986年1月28日,美国的天气格外寒冷,但民众观看“挑战者”号发射的热情十分高涨。那一天,几乎全美的学校都停了课,专门组织学生观看直播,期待麦考利夫在太空的“公开课”。
而众人没想到的是,“挑战者”号升空73秒后就发生了爆炸,四散的飞机组件在高空呈现出字母“Y”的形状,学校慌忙关掉电视,让学生去休息,盛事变惨剧,在不少美国民众心中留下阴影。
据美国合众国际社(UPI)报道,“挑战者”号的噩耗迅速被全球媒体报道:澳大利亚《悉尼每日镜报》发布题为《太空惊魂》的头条报道,英国《每日邮报》撰文《宇宙飞船之殇——教师在美国梦中殒命》。多个国家直接中断正常电视节目,临时插播航天飞机的事故。多个国家领导人或通过驻美国使馆、或直接致电时任美国总统里根,表达“深切的悲伤”。
《科学美国人》杂志报道称,美国之前也发生过严重的航天安全事故——1967年“阿波罗1号”指令舱发生大火,3名宇航员殉职。但吸引全球关注的“挑战者”号发射事故显然影响更大,NASA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整个国家、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惊,毕竟这是美国第一次在太空任务中出现机毁人亡的事故。”工作人员还表示,这次事故还牺牲了一位平民,这一点更让人难受。
长时间内部整改
事故发生后,总统里根组建了专门的委员会,对事故展开长时间调查。调查发现,“挑战者”号的夭折源自一个零件故障——航天飞机升空后,一侧火箭助推器的一个O形橡胶圈因天气寒冷失去密封效果,热气体溢出点燃了外置燃料箱。
相关测试数据显示,这个O形橡胶圈零件的缺陷在发射前很久就已经暴露,但无论是NASA还是该零件的制造商都未及时消除隐患。更令人惊讶的是,“挑战者”号发射当天的气温远远低于理想条件,而NASA管理层却无视了工程技术人员的警告。
在NASA方面看来,“挑战者”号的发射确实“等不起”。当时该机构不仅承受来自政界的压力,还要与其他国家的同行“拼速度”。美国《历史频道》认为,让NASA不顾安全隐患发射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赶上国情咨文演讲的“档期”。据了解,里根当年的演讲重点包括教育问题,如果“挑战者”号能够及时发射成功,那么这个“教师在太空”计划将迎来“露脸”的好机会。
事与愿违,最终“挑战者”号的事故令NASA元气大伤,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该机构叫停多个发射计划,致力于内部整改,除了解决部分技术问题,更主要的是加强内部沟通机制,改善管理模式以及提升安全标准。
有媒体认为,“挑战者”号的事故意味着很多美国航天愿景的终结。美国《历史频道》报道称,NASA早期的辉煌成就让民众误以为“殖民火星”“太空遨游”近在咫尺,而残酷的现实告诉人们,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宇宙飞行无法与普通民航旅行相提并论。(刘皓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照妖镜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