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70|回复: 0

神舟十八号返回地球,航天员明明看起来健康,为何出舱时要抬着走

[复制链接]

364

主题

503

帖子

1416

积分

金牌飞友

Rank: 6Rank: 6

积分
1416
飞币
911
注册时间
2017-8-7
发表于 2024-11-23 09: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神舟十八号成功返回地球,,神十八乘组任务超过了190天,成为我国目前最长的载人飞行任务。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中国在空间站长期驻留技术上的越来越成熟,以后,我们的航天员在空间站呆的时间,都可能会以“年”为单位。


神舟十八号返回地球,航天员明明看起来健康,为何出舱时要抬着走-1.jpg

而在这190多天的时间里,神舟十八号乘组也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包括在空间应用系统上行了空间先进水生生保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蛋白与核酸共起源及密码子起源的分子进化研究,微重力环境调控植物干细胞功能和结构的分子网络研究;空间用固液复合润滑材料的设计、界面作用机理及舱外验证4项科学实验。

简单理解来说,这些实验就是大家熟悉的太空养鱼、太空种菜,还有就是空间站的生命维持系统的保养和维护。

在太空搞这些会不会太奢侈?答案其实就是我们在准备以后太空移民的问题。

这些实验都和人类未来在空间站长期生活息息相关,也就是在解决了住的问题之后,我们开始研究下一步“住的好”的问题了。


神舟十八号返回地球,航天员明明看起来健康,为何出舱时要抬着走-2.jpg

最关键的是神舟十八号成功返回地球,我们看到三名航天员,并没有自己出来,而是被地面支援人员抬出了返回舱,在被抬出来之后,航天员将乘坐直升机,前往最近的机场,乘坐任务飞机返回北京进行隔离。


神舟十八号返回地球,航天员明明看起来健康,为何出舱时要抬着走-3.jpg



为什么航天员要被抬出来还要隔离,难道是在耍大牌?当然不是了,而是常人不知道,航天员面临的艰辛环境问题造成的。

航天员遭遇第一个致命问题:微重力

微重力环境对航天员的身体影响太大了

我们从航天员出舱之后就可以看得出来,三名航天员面相浮肿,而且脸色惨白这些都是在太空环境下的负面影响。大家不要以为航天员在太空生活很轻松,实际上,航天员在太空要付出的远比我们想的要更多。


神舟十八号返回地球,航天员明明看起来健康,为何出舱时要抬着走-4.jpg

航天员进入失重环境后,最先感受到微重力影响,万有引力定律告诉我们,两个物体之间始终存在着引力。即使在太空中,你的身体和航天器都是物体。所以,你和航天器之间仍然存在着引力,虽然非常微弱,而这就是微重力的来源。

在太空环境中,微重力条件犹如一把双刃剑,它在为人类探索宇宙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复杂且棘手的问题。其中,对人体多种生理和病理现象的影响,成为了中长期载人航天飞行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

为什么说呢,我们人体的结构就是按照地球的重力环境来发育的,现在猛然上了太空,身体的结构一下子就没办法适应了,那肯定人会有负面的影响。


神舟十八号返回地球,航天员明明看起来健康,为何出舱时要抬着走-5.jpg

你看,在地球上,因为重力作用,我们身体的血液流动都具有一定规律,而在微重力环境中,这种平衡被打破。

因为重力的缺失,血液它就不往下走了,而是会更多涌向宇航员的上半身,头部和胸部的血液充盈量增加,导致心脏的负荷发生变化。

因为我们的航天员并不是短期在太空航行,而是在空间站长期执行任务,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心脏会逐渐适应新的血液分布模式,心肌结构和功能可能出现改变。同时,血管的压力感受器等调节机制也会受到影响,使得血压调节变得不稳定。

好不容易适应了太空了,航天员又回到了地球,那这个时候适应了太空的身体结构,肯定没办法一下子适应地球的重力情况,那自然又会存在问题,比如低血压、血压不稳定等情况。。


神舟十八号返回地球,航天员明明看起来健康,为何出舱时要抬着走-6.jpg

除此之外,重力的改变,会直接改变人体肌肉系统的紧张度,尤其是下肢肌肉的紧张度,什么是肌肉的紧张度呢?在正常的情况下肌肉紧张是反射性、自动实现、自动保持的,人的意识和意志并不参与。如果不是这样,那我们就不能站立、移动,同时还想别的事。

然而在失重情况下,因为血液都在往上走,那么我们的腿部肌肉的负荷就减轻了,这样我们的肌肉就会出现萎缩,这样航天员的腿就会变细,造成了“萝卜腿”。

所以我们看到在空间站的航天员,都是腿细脑袋大,这不是吃的太好了,而是在微重力环境下,人适应之后的身体变化。

还有一个就是骨丢失的现象。正常情况下,骨骼在地球重力下承担身体重量,这种机械应力刺激有助于维持骨密度。


神舟十八号返回地球,航天员明明看起来健康,为何出舱时要抬着走-7.jpg

然而,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中,骨骼不再受到这种持续的应力刺激,成骨细胞活性降低,破骨细胞的活性相对增强,导致骨质逐渐流失。这种骨丢失不仅影响骨骼的强度,增加骨折的风险,因此,如果让航天员贸然自己出舱,可能会对航天员的健康情况造成影响。

不要小看太空养鱼,小小斑马鱼,它们事关航天员未来生活

实际上,关于航天员太空病最早在苏联时期就被发现,在1961年9 月。前苏联航天员季托夫搭乘“东方”2 号飞船绕地球飞行到第五圈时,他出现了头晕、恶心、腹部不适的症状,当头部运动时,这些症状就会加重。保持连续睡眠状态随船飞行了5圈之后,季托夫的症状开始有所减轻,返回后症状消失。

为了搞清楚宇航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苏联“东方”3号飞船的发射被推迟了一年。


神舟十八号返回地球,航天员明明看起来健康,为何出舱时要抬着走-8.jpg

而同一时期,美国的“水星”号和“双子星座”飞船的18名航天员并没有发生航天运动病。这使得美国航天医学界曾对前苏联关注航天运动病的做法表示怀疑,并认为航天运动病是前苏联的问题,不值得引起他们的重视。

不过,“阿波罗”计划进行之后,美国的观点就发生了改变,因为美国航天员在飞行的最初几天也出现了类似的运动病症状。

自此,研究如何改善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下,如何减缓微重力的影响,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比如这次航天员在太空养的鱼,这种鱼叫做斑马鱼,斑马鱼作为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其生长与发育周期短,这一特性使得在短期微重力环境下,斑马鱼就能产生相当于对人或其他高级哺乳动物长期处理的效果,所以斑马鱼非常适用于微重力生物学效应个体水平的研究。


神舟十八号返回地球,航天员明明看起来健康,为何出舱时要抬着走-9.jpg

前期研究显示,在微重力环境下会使斑马鱼胚胎的心脏、脊索、体节和眼等多个组织器官的基因表达水平发生改变。科学家由此认为,对斑马鱼太空繁育展开研究,能够有效探寻解决太空病的途径,进而为人类移民太空或开展太空旅游营造更适宜的环境。

所以我们航天员在太空养鱼,不是为了吃,而是通过鱼的变化,来找出人类如何更好适应太空环境的方法,同样,我们在太空种菜,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吃,而是探究植物在微重力环境下的变化。

因此,为了保障航天员的身体安全,我们的航天员在出舱以后,会被工作人员抬出来,实际上,当航天员还在舱内的时候,我们的地面工作人员就会对航天员的身体情况进行检查,判断航天员能不能出舱。

而在返回舱内,我们医监医保人员协助航天员体位调整,给予口服补液,这种药物可解决航天员因失重引起的骨质流失,以及颈动脉僵硬度增加的问题,这样促进他整个的快速的重力再适应。这个时候,我们再把航天员抬出来。

所以,我们看直播的时候,就会看到,明明返回舱已经降落地面来,地面工作人员还过来很久,才把航天员给抬出来,这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最大程度保证航天员的安全和健康。


神舟十八号返回地球,航天员明明看起来健康,为何出舱时要抬着走-10.jpg

需要说明的是,抬送航天员的座椅,可不是普通的座椅,而是经过科学家研究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专门针对长期航天员返回后恢复的一个专用的航天员的抬送座椅,它可以全身承托航天员,为他们失重的肌肉骨骼系统状态提供即时支持。然后到医监医保载体内,我们后续还有系列的措施,来帮助航天员快速重力再适应。

发生了什么,航天员回来还要接受隔离

载人航天器舱室内部,温度通常稳定在 23 摄氏度左右,湿度则保持在 30% - 70% 的范围。这样的环境有力地保障了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工作与生活。然而,这对于微生物而言,也是一处绝佳的乐土,为它们的生长繁殖创造了理想条件。

在太空那密闭的舱室之中,航天员们失去了开窗通风这一在地球上习以为常的行为方式。

并且,受各种条件所限,他们无法像在地面上那样自由地频繁洗手和洗澡。在地面环境里,一个简单的喷嚏所喷出的飞沫,会在重力的牵引下迅速沉降。但在太空那特殊的失重环境下,飞沫却会长期悬浮于舱内的空气中,或者沾染到仪表盘等固体表面,宛如一颗颗隐藏的 “定时炸弹”,随时可能成为传染源,威胁航天员的健康。


神舟十八号返回地球,航天员明明看起来健康,为何出舱时要抬着走-11.jpg

美国布朗大学的传染病专家曾对执行过航天飞机任务的 742 名航天员展开深入调查,结果令人担忧,竟发现了 29 例传染病。这些病症涵盖了感冒、发烧、泌尿与皮肤感染以及病毒性肠胃炎等多种类型。免疫系统作为人体防御微生物入侵的关键屏障,在太空中却面临着严峻挑战。

除此之外,研究表明,航天员进入太空后,免疫系统的机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而且,体内原本处于蛰伏状态的病毒,在太空特殊环境的刺激下,可能会被重新激活,进一步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正因如此,为了防止在太空滋生的病毒和细菌在地球上扩散并发生变异,对航天员进行隔离和全面的健康检查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神舟十八号返回地球,航天员明明看起来健康,为何出舱时要抬着走-12.jpg

刚刚我们就提到了,长期在太空生活,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为微重力的环境毕竟和地球不一样。

太空环境中,宇航员免疫力下降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除了微重力等空间环境因素引发的生物学效应外,工作压力大、生物钟紊乱、睡眠质量下降以及孤独等主观因素,也都如同一把把锐利的小刀,在不知不觉中削弱着宇航员免疫系统的功能。

其中,太空辐射是宇航员最常接触且危害较大的因素之一。尽管空间站有外壳作为防护,但宇航员依然无法完全避开辐射风险。这些辐射如同隐藏在暗处的幽灵,悄无声息地破坏着宇航员的身体机能,降低了他们抵御病原微生物侵袭的能力。


神舟十八号返回地球,航天员明明看起来健康,为何出舱时要抬着走-13.jpg

也正因为如此,这次在空间站里面,我们特意进行了空间站任务航天员在轨情绪识别与评价研究,为了探索我国空间站载人飞行任务期间航天员情绪状态的变化规律,利用计算机和相应测试软件,填写“心境状态”“正负性情绪状态”等问卷,完成颜色偏好测试以及情绪图片测验,地面科研人员将根据结果对航天员的情绪状态进行评估。

研究航天员的情绪,可以更好掌握航天员的状态,从而让航天员有一个饱满的状态去应对在空间站的生活,要知道,空间站也就一百多立方米的活动空间,在里面呆上半年,如何维持一个饱满的情绪可以说非常炸药。

返回地球之后,航天员的任务还没有结束

可以说,我们针对航天员返回所实施的一系列行动,无论是隔离措施、健康检查,还是后续的康复和监测,每一个环节都是出于对航天员安全健康的全面考量。

返回地球以后,航天员的任务其实还没有结束,因为在隔离完之后,航天员就要进行恢复性训练,身体从上到下各个器官系统都要去适应重力的环境,比如说我们的前庭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我们的平衡功能、肌肉的协调性,包括整个的体液分布的改变。我们知道,在轨是体液头向分布了,回到地球整个的体液又回到下肢了,所以对整个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挑战。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航天员长达半年的太空任务,牺牲非常大,让我们也向他们致敬。#神舟十八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