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探月工程第四期任务,嫦娥八号探测器计划于2028年前后发射,助力国家将来在月面上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香港特区政府16日宣布,已在“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下成立香港太空机械人与能源中心,由香港科技大学主导,将研发一款多功能月面作业机器人暨可移动充电站,为嫦娥八号任务作出贡献。
据香港科技大学太空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于宏宇介绍,该机器人配备双机械臂,用以布置和安装仪器、采集月面样品等。嫦娥八号探测器着陆后,机器人要把其他探测仪器或传感器拿下来,走到需要布置的位置。
研发中的多功能月面作业机械人将配备双机械臂,可布置和安装仪器、采集月面样品等。
“机械臂要达到很精密的控制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过程中要保证不能碰撞到其他仪器,走到特定位置也要求一定精确度。”于宏宇说,机器人可实时感知月球的地形地貌,规划及优化行走路径,由于要应付月面的极端温度、缺乏卫星导航系统等状态,设计时要克服多项挑战,殊不简单。
香港科技大学太空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于宏宇
对此,研发团队因应月面的低重力和恶劣环境,开发一个相应的软件,保证机器人在操作过程中,可根据当时环境的变化,自主改变姿势和操作功能。
机器人的另一特点是能以移动充电站的形式,为其他月面设备充电。于宏宇表示,整个国际月球科研站里有几个机器人、几个仪器要协同动作,需要一定能源供给。港科大研发的机器人有太阳能电池,可提供无线充电的功能。
为完成这项国际合作机器人任务,香港特区政府在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下成立香港太空机器人与能源中心,并由港科大连同多所本地和内地大学、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南非国家航天局等,合作进行研发。
据创新科技署初步预计,中心将为约20名博士生提供培训,并聘请超过70名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由于航天是综合性学科,中心不仅提升香港航天科研与工程能力,并会对机械、微电子、人工智能、计算、通信等领域产生辐射效益,推动相关行业发展。
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表示,香港基础科研方面根基深厚,政府大力支持本地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与航天科技有关的研究,为国家建设航天强国作出贡献。
“近年我国航天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深空探测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通过深度参与国家航天任务,并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中心将推动尖端技术在航天领域的转化应用,提升香港在航天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并推动香港向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迈进。”孙东说。
南方+记者 陈彧
【作者】 陈彧
今日香港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