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发展历程
• 北斗一号系统:1994年,北斗一号系统建设正式启动,2000年,发射了两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实现了区域有源定位功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 北斗二号系统:2004年,北斗二号系统工程正式启动,2012年,北斗二号系统建成,覆盖亚太区域,提供无源定位、导航、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服务。
• 北斗三号系统:2015年,北斗三号全球系统首发试验星成功升空入轨。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标志着北斗系统成为面向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定位、导航与授时服务的重要新型基础设施。
今天:发展现状
• 系统性能提升:2024年9月19日,我国成功发射第59、60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是北斗三号系统最后一组备份卫星发射。这组卫星升级了星载原子钟配置,搭载了新型星间链路终端,进一步提升了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靠性及定位导航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等服务性能。
• 产业生态健全:产业发展主体参与踊跃,产学研用联动创新形态进一步形成。产业呈现集聚与协同发展趋势,特色产业集群不断涌现,产业链自主可控、良性发展的生态已初步形成。
• 应用服务广泛:北斗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应用已经进入百姓生活方方面面,如交通运输、公共安全、救灾减灾等领域,并逐步向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拓展。
• 国际影响力提升:中国积极推进系统兼容共用,推动系统服务惠及全球,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广泛开展推介交流、教育培训、合作论坛等国际活动。
明天:未来展望
• 技术创新升级:根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35年前发展规划》,2025年将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关键技术攻关,2027年左右发射3颗先导试验卫星,开展下一代新技术体制试验,2029年左右开始发射下一代北斗系统组网卫星,203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建设。
• 服务能力拓展:下一代北斗系统将以“精准可信、随遇接入、智能化、网络化、柔性化”为代际特征,提供覆盖地表开阔空间及近地空间的米级至分米级实时高精度、高完好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 应用领域深化:北斗系统将继续深化与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融合,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加泛在智能的时空服务,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