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内容是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参考信息来源,请知悉。
近年来,随着美国SpaceX等商业航天公司的崛起,以及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欧洲在载人航天领域的落后局面日益凸显。
为了重振雄风,欧洲航天局(ESA)决定孤注一掷,独立研制新一代"王牌火箭"阿丽亚娜6号,希望借此实现载人航天的突破。
据悉,这枚火箭将于今年7月首飞,一旦成功,无疑将极大提振欧洲的载人航天。那么,阿丽亚娜6号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欧洲"王牌火箭"点火7分钟,首飞在即
欧洲"王牌火箭"阿丽亚娜6号马上就要首飞了,这是欧洲航天界的一件大事儿!此前欧洲航天局还特意宣布,阿丽亚娜6号的主发动机Vulcain 2.1成功完成了长达7分钟的点火测试。这可比之前那个4秒钟的点火测试厉害多了.
其实,阿丽亚娜6号这个大家伙的诞生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原本它是打算2020年就上岗,接替它的老前辈阿丽亚娜5号的。结果怎么着?由于这样那样的技术问题,愣是给拖到了现在。
不过现在有了这次7分钟的点火测试,阿丽亚娜6号离首飞又近了一大步。欧洲航天局还信心满满地表示,要是不出啥岔子,2024年阿丽亚娜6号就能实现首飞。到时候,欧洲的航天事业又该有大动作了。
阿丽亚娜6号集多项黑科技于一身:主发动机用的是Vulcain 2.1,副发动机是Vinci,还能根据任务需求,装上两个或者四个固体火箭助推器,推力不是一般牛。
这火箭光长度就有63米,跟个写字楼差不多高了。起飞重量呢? 800吨! 可想而知,这得需要多大的发动机?
6号火箭用上了欧洲最新研制的大功率液氧煤油和液氢液氧发动机,推力把800吨重的大家伙送上天,可以说基本不费吹灰之力。
而且它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21吨,这在世界一流重型火箭里头也是数一数二的。美国的猎鹰9号是22.8吨,我们的长征五号是25吨,阿丽亚娜6号基本上跟他们平起平坐了。欧洲人搞出这么个大玩意儿,真的是不容易。
不要小瞧了阿丽亚娜6号,它不光是个力大无穷的莽夫。这火箭的可靠性也是相当高,毕竟用的都是最新的发动机,在地面试车时就考核得很严格,确保万无一失。再加上采用了一些黑科技,比如3D打印部件,新型隔热材料,保证了火箭的性能和可靠性。
阿丽亚娜6号在经济性上也下了不少功夫。它的发射成本比上一代阿丽亚娜5号降低了40%,估计在7500万欧元左右。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6号火箭用了更多的通用部件和模块化设计,把生产流程给简化了,制造成本自然就下来了。而且它还能回收部分火箭部件,重复利用,这就跟SpaceX学了一手,省了不少钱。
阿丽亚娜6号为什么可以开挂呢?因为都是欧洲科学家的智慧结晶,欧洲那么多国家,几百家企业,上千名科研人员,齐心协力搞出来的宝贝疙瘩,能不厉害吗?
更别提还有ArianeGroup这样的大公司当总指挥,法国航天局这样的机构给予大力支持。就冲这架势,阿丽亚娜6号注定要成为欧洲航天的新名片。
但是阿丽亚娜6号的首飞之路也遇到很多阻碍。新冠疫情、俄乌冲突,多多少少都给它的研制进度拖了后腿。
前阵子他们还专门组建了一个"阿丽亚娜6号发射特别工作组",各路大佬齐上阵,就为了保证阿丽亚娜6号的首飞如期进行。
等到2024年6月到7月,阿丽亚娜6号腾空而起的那一刻,那将是欧洲航天史上的重要时刻。到时候,不光是欧洲,全世界的目光都会聚焦在这枚"王牌火箭"身上。如果真的发射成功,那很大可能将推动全球航天事业的发展。
欧洲要发展载人航天,不再依赖中国?
这些年,美国、俄罗斯、中国都把人送上太空了,欧洲还在地上跺脚。欧洲航天局这才终于看不下去了,下定决心也要搞个载人航天计划,填补这块儿空白。
可是看样子欧洲这是要单飞了?还真别说,近段时间欧洲在航天这块的动作,似乎有意要跟中国保持距离。
就在阿丽亚娜6号火箭马上就要首飞的节骨眼上,欧洲航天局(ESA)还曾特意宣布,要发展自己的载人飞船任务。这就意味着欧洲想要告别跟中国的航天合作,自己单干载人航天了!
其实,欧洲跟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的合作,一直都有点儿小矛盾。2023年初的时候,ESA就表示要重新评估跟中国的合作,说是担心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问题。
而且前阵子还传出欧洲宇航员不会登上中国空间站的消息。这些蛛丝马迹都表明,欧洲貌似想跟中国保持点儿距离,自己搞载人航天去了。
那么问题来了,欧洲真有这个实力吗?就凭阿丽亚娜6号火箭?业内人士可不这么认为。他们指出,阿丽亚娜6号主要是用来发射商业卫星的,它的运载能力和可靠性还得进一步提升,才有可能用于载人航天任务。
再说欧洲在载人飞船、生命保障等方面的技术积累也不咋地。所以,欧洲要是想独立实现载人航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据悉欧洲航天局的如意算盘是这么打的:到2030年前后,一定要造出自己的载人飞船,把欧洲航天员送上天。就比如欧洲航天局正准备制造飞行器"空间骑士", 计划2026年首飞,也就是说还得再等几年。
欧洲人也没闲着,一边儿忙活自己的,一边儿还参合美国佬的"阿尔忒弥斯"登月计划,给"猎户座"飞船提供了服务舱,还给美国大火箭SLS送了点儿零部件。
欧洲还打算插一脚那个"门户"月球空间站的建设。这一通操作下来,欧洲登月的梦想好歹也算是有了点儿盼头。
中欧航天合作前景不容乐观
中欧航天合作这些年一直跌跌撞撞,欧洲航天局不打算让欧洲宇航员登上中国空间站,这对中国来说,无疑是个打击。
好不容易盖了个自己的空间站,本想借此机会提升下国际影响力和声誉,结果欧洲这边直接泼了盆冷水。
不过有分析认为,欧洲航天局的这个决定,应该不太可能减缓我国在航天领域的雄心壮志。毕竟中国搞航天主要还是靠自己,欧洲来不来也影响不大。再说了,中欧在航天领域的合作由来已久,双方都从中获益良多。
中国的运载火箭在运载能力、可靠性等方面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而欧洲在卫星制造、深空探测等领域也有独到的优势。如果双方能够加强合作,优势互补,那对于推动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只可惜,近年来中欧关系日趋复杂,地缘政治因素越来越影响到航天合作。一方面,欧洲对中国日益强大的航天实力有点儿忌惮,生怕中国对它构成挑战。
另一方面,欧洲也受到美国的施压,被迫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在这种大背景下,中欧航天合作的前景恐怕不容乐观。
当然,欧洲航天局做出这个决定,肯定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考量。比如说,我国在俄乌冲突中又偏袒俄罗斯,对抗美国,这些都让欧洲不爽,可这又管他们什么事呢?
再加上中欧在经贸、技术等领域的矛盾日益加剧,双方的互信基础正在不断削弱。在这种情况下,欧洲航天局选择疏远中国,专注发展自己的载人航天能力,也就不难理解了。
不过,我国方面对欧洲航天局的决定倒是反应平和。有评论家认为,欧洲航天局是被美国"绑架"了,受到了美国在俄乌冲突中玩"零和游戏"的影响。
但同时,中国也给欧洲留了个"友好的门",表示欢迎欧洲继续合作。看来,咱们这次是彻底不给美国留面子了,眼下还是得避免直接得罪欧洲。
阿丽亚娜6号火箭的进展和欧洲航天局发展载人航天的决心,标志着欧洲航天事业正在走向自主独立。这固然值得肯定,但完全切断与中国的合作恐怕并非明智之举。
毕竟,航天事业关乎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同进步。中欧作为航天大国,理应着眼大局,加强对话,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开展务实合作,为推动人类航天事业作出更大贡献。指望单打独斗实现载人航天的梦想,恐怕还为时尚早。
结语
纵观全球,载人航天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航天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下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加入到太空竞赛中来。未来,国际载人航天合作将成为大势所趋。
作为航天大国,中国一直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推动航天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我们愿意同包括欧洲在内的世界各国一道,携手探索浩瀚宇宙,共同开创人类航天事业的新纪元。
阿丽亚娜6号的首飞,标志着欧洲载人航天迈出了关键一步。但当前欧洲当局应该冷静下来,摒弃成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加强交流,在航天领域找到新的合作契机。否则,中欧航天合作的前景只会越来越黯淡,最终受损的是整个人类社会。
参考资料:
不跟中国合作!欧“王牌火箭”7月首飞,如成功,或推动载人航天 青石古巷夜 2024-05-23 13:59
断绝与中国合作!欧“王牌火箭”点火7分钟,或推动载人航天技术
七七的花花世界噢2023-11-26 12:54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