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入联盟
找回密码
航空人生
新一代连飞客户端下载
空管人生
中国航空运动协会推荐
WEFLY
模拟飞行玩家聊天工具
门户
文章
商城
二手市场
外包服务
模飞软件
硬件设备
飞行体验
学院
云课堂
问答
资料下载
论坛
模拟飞行
低空飞行
太空探索
星圈
资源
企业
太空探索论坛
»
论坛
›
太空业务
›
太空设备
›
卫星产线遇见数字之城,航天央企与之江“双向奔赴”!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663
|
回复:
0
卫星产线遇见数字之城,航天央企与之江“双向奔赴”!
[复制链接]
x60528
x60528
当前离线
积分
1769
窥视卡
雷达卡
69
主题
850
帖子
1769
积分
金牌飞友
金牌飞友, 积分 176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31 积分
金牌飞友, 积分 176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31 积分
积分
1769
飞币
915
注册时间
2017-9-8
发消息
发表于 2025-3-6 15: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2025年3月3日,中国航天报发表文章《“航天+杭州” 当国家队邂逅数字沃土》,全文如下。
2025年初春,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打破国外技术垄断,《黑神话:悟空》引发全球玩家恶补《西游记》,春晚扭秧歌机器人登上热搜……在杭州凭借“六小龙”企业成为全球创新焦点的同时,当地的营商环境也跟着“火”了一把,不少企业家盛赞“浙”里的营商环境“太舒适”。
几年前,在“央地”达成一致后,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多家企业一路南下,几乎与“六小龙”同一时间落户杭州。央地合作并非新鲜事,但如何平衡央企的战略目标与地方的发展需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向奔赴”,这些问题需要双方在合作中不断探索和求解。
地方政府的诚意
2019年7月,集团公司五院与杭州市政府签订《共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杭州中心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按照协议,双方将合作建设推动产业发展的新平台——由杭州市政府在场地、经费等方面给予政策及资金支持,五院负责组建技术及管理团队、业务规划及日常运行管理。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五院统筹布局的杭州跃盛、杭州华宇、杭州轩宇、轩宇信息杭州分公司等多家产业公司纷纷落地杭州云栖小镇。在走访当地单位的过程中,每当记者问起“南迁”感受,大家伙都要先夸上一句当地的服务好。
记者问杭州中心的员工:来了杭州以后,落户、购房这些事情顺利吗?杭州中心员工打趣地说:“在‘浙’里办公,你‘最多跑一次’。你说的这些事情在网上都能办,我就结婚领证的时候去过一次线下窗口,这个必须亲自去。”
当地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不仅为初来乍到的航天员工提供了切实的便利,更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在deepseek中输入杭州政务服务关键词,经过23秒的深度思考,记者得到了一组组数据——政务服务热线接通率99.8%、企业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覆盖率98.4%、政策兑现平均时长压缩至7个工作日。
跃盛激光生产线员工正在进行激光终端光学头部通道装调
这些数字背后,蕴藏着政府对于企业发展需求快速响应的决心。在这座“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城市里,市场主体需求成为其政策制定输出的触发要素,也形成了“需求响应型”政策供给特点。而这种快速响应能力,也为钱塘浪潮带来了大量尖端前沿科技,带动着产业生态的持续优化,也推动着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使杭州逐渐生长为良性循环的生态“雨林”。
走进杭州华宇的办公区一楼,挂着满满一墙的荣誉称号。记者问道,在这么多荣誉里面,你最得意哪个?杭州华宇负责人指了指居中挂着的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一开始,我们都没想到能得到这个称号。”杭州华宇负责人坦言,跟同期获奖的企业相比,他们的规模和体量都不大,但是地方政府还是看到了他们的技术,并且给予了很大的重视。“在申报过程中,都是当地官员带着‘政策’找我们,申报手续也进行得很顺利。”
为鼓励杭州中心“远嫁”南方,当地政府还拿出了诚意十足的“彩礼”。“航天技术研发周期动辄十年,地方政府这种基于长期主义的投资眼光,不仅有对航天企业的充分信任,也藏着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战略决心。”五院杭州中心负责人表示。
在这里,有你的“创业搭子”
“十年前,你看到的这片产业区还是一片荒地。”九院杭州航天电子公司创新中心主任王志廷指着窗外鳞次栉比的产业园感慨,现在这里已经汇集了大量企业,而且主要供应商基本在周边城市,“昨天下单的样品,今早就能收到。”
“市场就在我们眼前,我们的产线就建在‘炮火’打响的第一线。”五院杭州中心的员工说,搬来杭州后,离客户的距离更近了。在杭州跃盛的空间环境模拟实验室里,杭州跃盛与浙大城市学院、浙江大学微小卫星工程研究中心合作研发的科研项目正加速迭代,目标指向新一代卫星技术。
在杭州市云栖小镇管委会党委书记、主任袁骏看来,“央地合作”并非只是央企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协同发展,还需要央企与地方产业、创新生态之间进行深度耦合。
云栖小镇
丰富的产业链资源,让企业从“单兵突击”到“团体作战”。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杭州航天电子公司正在推动“黑灯工厂”的产线升级工作,预计于今年完工。“得益于当地丰富的产业链资源,让企业有了聚在一起的机会。”王志廷表示,他们经常跟当地高校、研究院一起‘扎堆’搞研究。在自动化产线的建设过程中,也将优先考虑与当地企业进行合作。
这种聚沙成塔的生态效应,正让“央地”共生共荣。“我们希望在政策、资金支持之外,也能为企业发展提供一个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袁骏强调,这不仅要靠地方政府的力量,也需要依靠央企的产业链辐射和带动作用,这也体现了“央地合作”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
政府“搭台”,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从朋友变成“创业搭子”。这样的组合,加快了研究成果走出实验室的脚步,也带动着产业生态的持续优化和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杭州,也成了大家口中的科技成果转化高地。
在这种浓厚的创新氛围下,生态体系中的“每一环”也在进行自我更新。“有时候,哪怕你不改变,环境也会推着你往前走。”王志廷坦言,当地的商业氛围浓厚,企业对市场变化有着极为敏锐的“嗅觉”。在这种热火朝天“卷”创新的环境中,会让人有很强烈的发展紧迫感,想止步不前都难。
西子湖畔的云栖小镇,杭州中心的卫星产线正与阿里巴巴的代码洪流共享同一片数字沃土。“杭州市拥有很好的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基础,我们也计划与当地人工智能、具身智能企业加强合作。”杭州中心负责人表示。
袁骏也十分看好“航天+人工智能”的组合,“两者的强强联手,将非常有机会诞生颠覆性的创新。这比政府单纯提供资金、政策支持更重要,这些创新的契机是用钱买不来的。”
成为“时间的朋友”
多年前,凭借互联网企业的快速发展,杭州成为国内的数字经济高地,但单一互联网驱动所带来的波动性,也促使政府去寻求更均衡的产业结构。
“杭州以前的产业体系相对偏软,而航天‘硬核’科技的到来,将推动当地数字经济与高端制造、硬科技等产业的‘软硬结合’。”袁骏说道,地方政府提供产业转化场景,央企注入核心技术能力,这种互补也将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温床。
“央地合作的关键在于找到双方利益的契合点。央企到地方发展绝不是另起炉灶,单开一摊,更要结合当地优势,与当地产业融合发展。”杭州中心负责人表示,杭州创业创新生态活跃、人才优势明显、配套产业完备,在这里建设杭州中心,也为五院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把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提供了一个契机。
在杭州中心一期产业园区,你可以透过杭州跃盛的厂房玻璃窗,看到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生产卫星配件。这里有星间激光通信终端、空间点波束天线、星载微波无源部组件,空间复材产品等4大类9条智能化、批量化流水生产线以及每年1000台的激光终端产品的批生产能力。
杭州中心一期产业化园区
作为杭州市制造业领域的新生力量,杭州轩宇构建了从机器人核心部组件到特种机器人、从智能制造到数字化智能卫星制造产线布局,形成了集工程管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系统集成、运维管理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能力,具备年产1000台套产品的批生产能力。
与这两家企业紧挨着的就是杭州华宇,这里先后完成了商业航天小功率电推进产品柔性智能化生产线、杭州商业航天电推进创新与产业基地等建设工作,并初步形成了霍尔电推进产品研发、设计、加工、装配、测试、试验、验证一体化生产能力,具备年生产 200 套商业电推进产品的生产能力……
从2021年投入运行至今,杭州中心牵引落地的产业公司累计产值超9亿元,已在西湖区形成各类产品年配套200颗卫星的产业能力,不仅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卫星核心单机产业基地,更汇聚了浙江省航天产业链的核心技术力量。
就在前不久,占地约70亩的杭州中心二期项目顺利完成封顶工作。2025年初春,杭州市西湖区委书记董毓民复工后出的“第一趟差”就来到了五院。座谈会上,双方就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领域的发展意见达成了一致,并计划于今年推动柔性太阳翼、先进功率电子等项目陆续落地杭州。
杭州中心二期科研办公园区效果图
“从2021年的7000万,到2024年的4.8个亿,随着杭州中心产值的翻番,吸引集聚的周边企业也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对当地制造业和商业航天产业链的带动作用。”杭州中心负责人表示,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经过这几年的合作,也让地方政府坚定了对航天的信心。
就像栽培龙井茶树,前三年只问耕耘。在这里,“央地合作”的关系从“握手”演进为“十指紧扣”;从最初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的叠加,到实现了创新生态的系统性重构。这种超越时空桎梏的战略协同,终将使创新回归本真,双方也因此成为“时间的朋友”。
记者手记
在这里,创新不是“偶然事件”
烟雨浸染的湖山间,雷峰塔影倒映着千年时空褶皱。当年白居易在望江楼前发出“海天茫茫”的喟叹,马可·波罗称这里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现如今,这座秀美古都也逐渐演变为集聚了高端资源、顶尖高校的科技创新高地。透过五院杭州中心的落地窗,我看见一座座航天特色建筑正在这座城市茁然生长。
来到杭州,我发觉“六小龙”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当地创新生态的必然产物。在这里,不仅有“最多跑一次”的政务自信,还有“有求必应”的供给型政策,以及大量高精尖人才和浓厚的创新氛围。当这一切完成深度耦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创新生态,也给“六小龙”们在西子湖畔提供了最舒适的生存环境,创新也就从“偶然”走向了“必然”。
有求必应,但不过多打扰,当地政府把握着一种恰到好处的“边界感”,只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并在为你排除工作阻碍后,默默退场。在记者看来,这种分寸感的背后,更藏着地方政府对企业的一份同理心,他们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忧,这也让更多初创企业有“胆量”向政府提需求。
走进五院杭州中心所处的云栖小镇,一个目标时间设置为2050年的倒计时液晶大屏格外显眼,站在屏幕下方,你能更真实地感受到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走。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分秒必争的小镇,为了迎接航天“国家队”的到来,却还是拿出了“十年不鸣”的战略定力。
在这场央地“双向奔赴”中,城市以政策为基、以生态为壤,孵化出了震惊世界的科技力量;企业以创新为本、以人才为要,焕发出了崭新向上的蓬勃生机。
这里的创业故事,似乎也在向我们证明,没有一直能停在风口的猪,只有挣脱血肉拼命长出翅膀的龙。
✍️编辑:AETA | 主编:小全 |律师:郑晶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照妖镜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卫星
太空新闻
天文学
宇宙学
航天飞机
太空杂谈
航天娱乐和爱好
外星生命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