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82|回复: 0

【气象科普】小行星与地球“亲密接触”,会引发气候灾变吗?

[复制链接]

65

主题

871

帖子

1809

积分

金牌飞友

Rank: 6Rank: 6

积分
1809
QQ
飞币
931
注册时间
2017-8-23
发表于 2025-2-28 08: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

一颗编号为“2024 YR4”的小行星

“可能会在8年后撞击地球”

在网络上引起热议

虽然

绝大多数科学家认为

这颗小行星与地球

发生“亲密接触”的可能性并不大

但对于这类“碰撞事件”

人们一直抱有高度警惕

小行星“2024 YR4” 图片来源: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毕竟根据地质记录显示

地球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小行星撞击

譬如,6600万年前‌的一次撞击

可能加剧了当时气候的转变

从而加速了以非鸟恐龙为代表的物种灭绝

那么,为何“天外来客”的造访

会给地球带来威胁呢?

↓↓↓

较大体积的星体撞击会改变气候?

根据地质资料和相关研究,中等大小的小行星高速撞击地球时,会释放巨大的能量。根据碰撞参数的不同,其可能会导致区域性破坏,包括一些即时效应,如热辐射、地震和海啸;同时,撞击还会向大气中排放大量气溶胶和气体,从而产生长期气候影响,影响全球气候。

撞击产生的大量气溶胶进入平流层后,会阻挡太阳辐射到达地球表面。这就好比给地球撑起了一把巨大的“遮阳伞”,使得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能减少,从而导致全球气温下降。这一作用与巨型火山爆发的影响类似。科学家通过模拟发现,中等大小的小行星撞击产生的气溶胶可能会使全球平均气温在短时间内下降数摄氏度,进入所谓的 “撞击冬天”。这不仅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导致粮食减产,还可能引发极端气候事件,如暴雨、暴雪、干旱等,打乱正常的气候节奏。

【气象科普】小行星与地球“亲密接触”,会引发气候灾变吗?w2.jpg

在小行星撞击后的环境中,会出现一系列生态问题。 图片来源:豆包AI制图

通过模拟,人们可以看到,气溶胶阻挡阳光,使得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生长缓慢甚至死亡。植物数量的减少,又会影响整个食物链,导致食草动物食物短缺,进而影响食肉动物,最终引发生态系统的崩溃。此外,气溶胶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酸性物质等,会随着降水落到地面,污染土壤和水源,破坏生态环境的平衡。

在小行星撞击后的环境中,大量的气溶胶和有害物质充斥在空气中,无疑会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

“2024 YR4”撞击地球的概率有多大?

不过,根据目前的研究看,这颗名为“2024 YR4”的小行星与地球发生撞击的概率并不算大,科学家也在对其进行严密监控。

小行星是在太阳系内环绕太阳运行但体积和质量都远小于行星的小天体。通常情况下,由于观测数据有限,小行星的轨道在发现初期只能进行近似计算,它在太空中撞击的风险走廊是一条宽阔的通道,当走廊的任何部分与地球重叠时,小行星即被视为威胁。

“2024 YR4”于2024年12月27日首次被发现。据估计,这颗小行星直径为40至90米,与一栋大楼大小相当。天文学家们监测分析,2025年1月31日,“2024 YR4”距离地球4800万千米,相当于地月距离的160倍。现在,这颗小行星在环绕太阳的轨道上继续运行并在远离地球,此后它会因为距离太远变得太暗淡而消失在地基望远镜的视野中。这颗小行星的轨道周期大约为4年,待它在2028年6月再次靠近地球并能够被观测到的时候,它同地球的最近距离约为地月距离的20倍,在这个过程中它不会撞击地球。

从大小上看,2024 YR4”大小与行星“杀手级别”的小行星也相差甚远。“行星杀手”小行星是指直径为1公里或更大的太空岩石,可能对生命造成毁灭性影响。据估计,造成非鸟恐龙灭绝的小行星的直径约为10公里。

黑色箭头显示,“2024 YR4”在都灵量表中的评级从2024年12月29日的1级增加到2025年1月27日的3级。图片来源:NASA

国家天文学联合会(IAU)从1999年开始使用都灵量表(Torino Scale)对潜在的撞击地球事件进行分类,其中包括从0到10的整数刻度,并带有相应的颜色编码。这个量表显示了潜在事件的可能性及其后果,数字越大,代表事件越不寻常,需要引起格外关注。

“2024 YR4”目前在都灵量表中的评级为3级。较小的小行星的撞击概率更高,甚至高达100%,但由于它们很小,通常会在地球大气层中燃烧殆尽而不会造成任何危害,因此这样的小行星在都灵量表上的评级始终为0。近年来,曾有数颗小行星在量表中评级达到了1级,即存在较低的撞击概率,但经过进一步计算后,又都回到了0级。

虽然“3级”看似比较高,但在一般情况下,像“2024 YR4”这样的小行星,其撞击概率在一段时间内增加是普遍现象,最后大多会又降低为0。这是因为随着观测的进行,风险走廊会继续收窄并远离地球,因此撞击风险会突然下降。

整体来看,地球被小行星撞击是概率极小的事件,但是一旦发生,就会带来区域性或者全球性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在云南姚安曾进行过人类第11次成功预警小行星撞击的观测,图为观测图像。图片来源:共青团中央

中国天文专家表示,目前的撞击概率只是一个估值,眼下更重要的是开展持续观测和轨道测算。即便未来对人类构成明确威胁,防御策略也有很多,中国目前已开始部署“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全球科学家也正以“行星防御”为纽带展开协作。请大家放心哦!

来源:中国气象微信公众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