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17|回复: 0

2月20日:那些改变世界的外国大事件

[复制链接]

423

主题

510

帖子

1468

积分

金牌飞友

Rank: 6Rank: 6

积分
1468
飞币
951
注册时间
2017-7-29
发表于 昨天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空探索的关键时刻

2月20日:那些改变世界的外国大事件-1.jpg

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征程中,2 月 20 日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1962 年的这一天,美国宇航员约翰・格伦乘坐 “友谊 7 号” 飞船成功进入太空,成为首位绕地球飞行的美国人。在近 5 个小时的飞行中,格伦绕地球飞行了三圈 ,这一壮举标志着美国在太空竞赛中迈出了重要一步,也为后来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奠定了基础。他的成功极大地提升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其勇气和探索精神更是激励了无数年轻人投身科学和航天事业。1998 年,77 岁高龄的格伦乘坐发现号航天飞机重返太空,成为在太空中飞行的年龄最大的人,他用行动书写着对宇宙探索的执着与热爱。
然而,太空探索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1986 年 2 月 20 日,美国宇航局的 “挑战者号” 航天飞机发射升空,这本是一次重要尝试,却在发射后 73 秒爆炸,7 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其中包括首位进入太空的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当时,几乎全美的学校都停了课,专门组织学生观看直播,期待麦考利夫在太空的 “公开课”,可没想到等来的却是一场悲剧。“挑战者号” 的爆炸震惊了世界,也促使 NASA 对航天安全进行全面反思和改革。它让人们深刻认识到,科技的进步需要以安全为前提,而那些为探索未知而献身的英雄们,永远值得铭记 。
交通变革:喷气式客机的诞生

2月20日:那些改变世界的外国大事件-2.jpg

1947 年 2 月 20 日,英国的 “德哈维兰彗星”(de Havilland Comet)成为世界上第一架投入商业运营的喷气式客机,这是航空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在 “德哈维兰彗星” 出现之前,民航客机主要使用活塞式发动机,速度较慢,飞行高度有限,舒适性也欠佳。而 “德哈维兰彗星” 的问世,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它采用了当时先进的喷气式发动机技术,飞行速度比传统活塞式客机快了近一倍 ,大大缩短了长途旅行的时间。其密封式机舱和增压技术,让乘客在万米高空也能享受平稳、舒适的飞行体验,不再受恶劣天气和气流的过多干扰。
“德哈维兰彗星” 的出现,标志着航空运输进入了喷气时代。它为后来的客机发展奠定了基础,引领了航空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各大航空公司纷纷引入喷气式客机,全球航线网络不断拓展,人们的出行变得更加便捷,世界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小。喷气式客机的普及,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旅游业的发展,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能够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
文学与文化的印记

2月20日:那些改变世界的外国大事件-3.jpg

文学与文化领域,2 月 20 日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事件。1920 年的这一天,美国著名诗人艾米莉・狄金森逝世。狄金森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性格内向,深居简出,生前仅发表了少量作品 ,但她的诗歌却以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她的诗作常常探讨生命、死亡、爱和自然等永恒主题,诗风凝练,比喻新奇,常常打破传统格律和语法的束缚 。直到她去世后,妹妹拉维妮娅发现了她写在成堆小册子中的近 1800 首诗,这些作品才得以重见天日,对后来的美国诗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成为美国诗歌发展历程中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1935 年 2 月 20 日,第一部现代漫画《超级人》(Superman)在美国出版,标志着超级英雄文化的兴起。超级人拥有超能力,他的出现迅速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之外构建了一个充满幻想与希望的世界。超级英雄文化不仅改变了娱乐产业的格局,催生了大量相关的漫画、电影、电视节目,还深刻反映了人们对正义和英雄的向往 。在这个虚构的世界里,超级英雄们以强大的力量与邪恶作斗争,维护着世界的和平与正义,激励着无数人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文化符号 。
1967 年 2 月 20 日,第一部 “星际迷航”(Star Trek)系列剧集在美国首播,这是科幻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这部剧集以其前瞻性的科技设想和对社会问题的探讨,吸引了无数观众,塑造了无数科幻迷的梦想。从 “曲速引擎” 到 “传送器”,剧中提出的许多科技概念,激发了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想象力,为现实世界的科技研究提供了灵感,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同时,“星际迷航” 还通过对不同星球文明、种族之间的交流与冲突的描绘,探讨了社会、道德、伦理等诸多问题,引发了观众的深刻思考,成为科幻文化中兼具娱乐性与思想性的经典之作 。
民权运动的悲歌

2月20日:那些改变世界的外国大事件-4.jpg

1965 年 2 月 20 日,美国纽约市哈莱姆区的奥杜邦舞厅内,一场改变美国历史进程的悲剧悄然上演。美国民权运动的重要人物马尔科姆・X(Malcolm X)站在演讲台上,正准备发表演讲。他是黑人解放运动的激进领袖,以犀利的言辞和坚定的立场,对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和不公发起猛烈抨击。他的声音如同一把尖锐的匕首,刺痛了那些试图维持种族不平等现状的人。
突然,台下一阵骚乱,数名枪手冲上台来,对着马尔科姆・X 疯狂扫射。瞬间,枪声打破了原本的平静,现场陷入一片混乱与恐慌。马尔科姆・X 身中数弹,倒在血泊之中,年仅 39 岁。他的离去,让整个美国社会为之震惊,也让无数为种族平等而奋斗的人们陷入了悲痛之中 。
马尔科姆・X 出生于一个贫困的黑人家庭,自幼便遭受着种族歧视的苦难。这种切肤之痛,让他在心中种下了反抗的种子。成年后,他积极投身民权运动,起初,他倡导黑人与白人分离,主张通过暴力手段实现黑人的解放,他的这些激进思想,在当时的美国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也让他成为了众多白人至上主义者的眼中钉、肉中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历的丰富,马尔科姆・X 的思想逐渐发生转变,他开始认识到,单纯的暴力和分离并不能真正解决种族问题,不同种族之间的和平共处与相互理解才是实现平等的关键 。
他的转变,让他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也让他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他的演讲和著作,激励着无数黑人勇敢地站出来,为自己的权利而抗争。他的名言 “以任何必要的手段争取自由”,成为了民权运动中的响亮口号,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平等和正义而不懈努力 。
马尔科姆・X 的被刺杀,是美国民权运动的重大损失,却也成为了推动社会变革的强大动力。他的死讯传出后,美国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人们纷纷走上街头,要求政府采取行动,消除种族歧视,实现真正的平等。这些抗议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让美国政府不得不正视种族问题的严重性 。在民众的强烈呼声下,美国政府加快了推动民权立法的步伐,一系列旨在保障黑人权利的法案相继出台,如《选举权法案》等,这些法案的实施,为黑人争取平等权利提供了法律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黑人的社会地位 。
马尔科姆・X 的生平和思想,至今仍对美国乃至全球的民权运动产生着深远影响。他的故事,让人们深刻认识到种族平等的重要性,也让人们明白,实现平等的道路虽然充满荆棘,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迎来光明的未来 。
巴拿马运河开通

2月20日:那些改变世界的外国大事件-5.jpg


1914 年 8 月 15 日,这是一个被历史铭记的日子,经过多年的艰辛努力,巴拿马运河终于开通。这条运河位于中美洲巴拿马共和国中部,纵贯巴拿马地峡,全长 81.3 千米 ,它宛如一条纽带,连接了大西洋和太平洋,极大地缩短了两大洋之间的航程,将原本需要绕行南美洲合恩角的漫长旅程,缩短了约 5000 - 10000 千米,成为世界航运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巴拿马运河的修建历程充满了曲折与挑战。早在 16 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就有了在巴拿马修建运河的设想,可受限于当时的技术和经济条件,这个想法一直停留在纸面上。1881 年,法国 “全球巴拿马洋际运河公司” 宣布正式开工挖凿巴拿马运河,由著名的苏伊士运河开凿者斐迪南・德・雷赛布带领团队,计划修建海平面运河。然而,巴拿马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成为了巨大的阻碍,这里热带疾病横行,工人大量因疟疾和黄热病倒下,复杂的地质条件还导致泥石流频发。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后,法国公司最终于 1889 年破产,运河建设被迫中断 。
20 世纪初,美国看到了修建运河的战略和经济潜力。当时巴拿马受哥伦比亚控制,美国向哥伦比亚提出开凿运河的要求,却遭到拒绝。1903 年,美国支持巴拿马从哥伦比亚独立,成立了巴拿马共和国。同年 11 月 18 日,美国与巴拿马签署条约,美国支付 1000 万美元及每年租金,获得了运河区控制权 。1904 年,美国正式接管项目,威廉・戈加斯博士领导公共卫生运动,排干沼泽、消毒工地、消灭蚊虫,到 1906 年基本控制住了疟疾和黄热病,为工程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美国人采用了船闸系统而非海平面运河方案,建造了加通湖帮助船只穿越。超过 75000 名工人参与建设,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挖掘岩石、清除丛林、建造船闸。1914 年 8 月 15 日,第一艘船只 SS Ancon 号通过运河,巴拿马运河正式开通,1920 年起成为国际通航水道 。
巴拿马运河的开通,对世界贸易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使得美洲东西海岸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便捷,促进了全球贸易的繁荣。大量的货物通过运河运输,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运输效率。对于美国来说,运河更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加强了美国东西海岸之间的联系,提升了美国海军的机动性,使其在军事战略上占据了更有利的地位 。
然而,对于巴拿马而言,运河的开通却伴随着主权的丧失。美国在运河区任命总督,施行美国法律,并设立 “美国南方司令部”,驻有上万名美军,运河区成为了 “国中之国”。为了废除不平等的 “美巴条约” 和收回运河区的主权,巴拿马人民进行了几十年不屈不挠的斗争 。1977 年 9 月,美国被迫与巴拿马签订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和《关于巴拿马运河永久中立和经营的条约》,1979 年 10 月 1 日生效。根据条约,1999 年 12 月 31 日起,巴拿马将全部收回运河的管理和防务权,美军将全部撤出。1999 年 12 月 14 日,美国向巴拿马政府移交运河主权的仪式在巴拿马运河的米拉弗洛雷斯船闸举行,至此,这条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 “黄金水道” 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
总结与互动

2月20日:那些改变世界的外国大事件-6.jpg


2 月 20 日,这个看似平凡的日子,却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无数深刻的印记。从太空探索的勇敢征程,到交通变革的创新突破;从文学文化领域的璀璨绽放,到民权运动的艰难抗争,再到巴拿马运河开通这一伟大工程壮举,每一个事件都如同一颗耀眼的星辰,照亮了人类前行的道路 。它们见证了人类的智慧、勇气、创造力以及对自由、平等的不懈追求,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塑造了我们今天所生活的世界 。
回顾这些历史事件,你对哪一个感触最深呢?是约翰・格伦的太空冒险,还是马尔科姆・X 为平等而战的精神?又或是喷气式客机的诞生,让世界变得更近?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一起探讨历史的魅力与启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点赞、转发,让更多人了解这些改变世界的瞬间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