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89|回复: 0

先驱者11号的冒险之旅:土星环的惊险穿越与惊人发现

[复制链接]

412

主题

518

帖子

1478

积分

金牌飞友

Rank: 6Rank: 6

积分
1478
飞币
953
注册时间
2017-7-12
发表于 昨天 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先驱者11号的冒险之旅:土星环的惊险穿越与惊人发现-1.jpg

咱们书接上文,上文书讲到JPL的理查德·戈德斯坦和乔治·莫里斯用雷达波对土星的光环进行了探测。雷达波的波长是12.5厘米,信号一来一回是2小时45分钟。走过的距离是24亿公里。戈德斯坦发现,雷达回波比他们预计的强得多。从雷达返回信号来分析,土星环是非常粗糙的,也就是说大块的固体非常多,尺寸起码要到1米左右。这些大块的固体可能是冰块,也可能是石头,这事儿说不准。估计还是大块的冰块占了大多数。
既然如此,你让探测器从环里边穿过去,那可就相当的危险了。万一撞上冰块,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但是,土星环之间是有空隙的。土星环分很多层,从地球上拿望远镜能看到的最亮的两个分层,外圈叫A,内圈叫B,中间有一道缝隙,叫做卡西尼缝,这道缝是巴黎天文台台长卡西尼在1675年用一架放大90倍的望远镜发现的。这道缝有多宽呢?大概是4800公里,这么宽的缝隙,按理说足够让先驱者11号穿过去了。

先驱者11号的冒险之旅:土星环的惊险穿越与惊人发现-2.jpg

在A环靠近外侧,有一道非常细的缝隙,叫恩克缝,这道缝是美国天文学家詹姆斯·爱德华·基勒在1888年发现的,但是以当时柏林天文台老台长恩克的名字命名。这个恩克就是著名的恩克彗星的发现者,他对土星环做过观测。但是恩克缝不是他发现的。他已经在1865年去世了,以他的名字命名是为了纪念他的贡献。
这道恩克缝有多宽呢?大概是320多公里。这就比卡西尼缝要窄得多。天文摄影也是分各种门派的,标准各不相同。评判行星摄影爱好者水平的高低,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你能不能拍清楚这道细细的恩克缝。卡西尼缝还是很容易拍到的,恩克缝就难说了。
其实啊,土星环的缝隙还不止这两道,你仔细去看,土星环就像是唱片一样,密密麻麻的充满了细微的纹理。B环靠内侧有一片比较暗淡的区域,这里就是C环。C环不如A环和B环那么明亮。但是明显不是空无一物,只是物质比较稀疏,因此反光率不高。
那么在C环的内侧,是不是存在更暗淡的区域呢?也就是更靠近土星表面的D环。大家猜测,这个D环应该是有的,但是从地球上压根看不清楚。因此最好是让先驱者11号过去打探一番。另外,从环的最内侧钻进去,等于是尽量贴着土星的表皮飞,拍摄的照片更大更清晰。所以艾姆斯研究中心的先驱者团队还是希望探测一下D环。
你要探测D环,就必须精细设计飞越的轨道。你别忘了,先驱者11号是从黄道面之外飞一个弧线和土星汇合。因此可以借助土星的引力拐弯,从斜上方进入,从A环的外侧拐发夹弯,第一次斜插过土星环,探测器过了土星环以后,方向就已经拐回来了。然后探测器贴着土星环的下表面,擦着皮飞过去。借助土星的引力,从土星背面兜个圈子,从下边往上正好斜穿过内侧D环的区域。
但是,这么做非常冒险,前面我们不是说了嘛,按照雷达数据,土星环里边到处都是大石头,万一撞了,那些全歇菜了,先驱者11号的存活几率大概只有1%。所以,当时也有很多人不同意这个做法,艾姆斯研究中心的这个方案太激进了。

先驱者11号的冒险之旅:土星环的惊险穿越与惊人发现-3.jpg

这时候有人跳出来了。这帮人就是旅行者计划执行团队。旅行者计划的团队属于JPL,和艾姆斯研究中心不是一家人。这个时间段,两枚旅行者号探测器已经上路了,都快到木星了,下一步也要拜访土星。但是这两颗探测器的目标可不仅仅只限于土星,而是要借助土星的引力弹弓效应甩一下,人家还要奔着天王星和海王星方向去呢。
可是,这种引力弹弓对轨道计算要求非常高。大家算来算去,发现这条路不好走啊。力道要准,方向要精确,时间还不能错。能用的轨道就不剩几条了。旅行者探测器很可能要穿过A环才行,这可就要了老命了。
土星的A环几乎是最亮的光环了,最亮意味着什么呢?冰块最多最密呗。能不能钻过去啊?最好有个人先探探路啊。谁啊,不就是先驱者11号嘛。所以,JPL的旅行者团队就想让先驱者团队帮个忙,走另外的路线,穿过A环,咱也别拐到D环去了,咱直接借助引力弹弓向A环的以外扔出去。这条路很重要,未来旅行者1号和2号就走这条路奔着天王星方向去了。
先驱者团队立刻就火冒三丈了,你们打算要我老命啊!合着要我们的当替死鬼!不行,我们不干。这条外围路线,即便是走成了,距离土星太远,拍照也拍不清楚,磁场探测也打折扣。如果走不成,撞了,那就啥都没了。
人家先驱者团队归属艾姆斯研究中心,旅行者团队归属喷气推进实验室。这还互相不买账了。于是,JPL的旅行者团队马上去找领导了。先驱者11号要是不先试试看,这条路后续的旅行者也不敢走啊。谁敢冒这个风险?如果不走这条路,那就没办法去天王星海王星啦。何去何从,领导看着办吧。这个选择题就摆在NASA高层领导的面前了。
领导脑袋都大了,他们合计了半天,先驱者11号如果要改道,那么探测土星肯定要打折扣,但是,后续的旅行者1号和2号可以弥补这个缺陷。让旅行者多拍几张也就是了,况且旅行者好的相机比先驱者号强多了。但是如果旅行者去不了天王星和海王星,那损失可就大了,有一半的任务目标没完成啊。算了,还是让先驱者11号通融一下,您就先当一把先驱,万一撞了,您就荣升先烈了。

先驱者11号的冒险之旅:土星环的惊险穿越与惊人发现-4.jpg

先驱者11号的穿越轨迹

当NASA高层宣布这个结果的时候,JPL的团队在鼓掌庆贺,先驱者团队发出了一片哀叹之声。当然,轨道还是可以做优化,咱尽量从A环的外侧擦边钻过去,咱别真的往土星环密度大的地方扎。甩出去以后,还可以顺便拜访一下土卫六泰坦。在当时,大家都以为土卫六是太阳系里最大的卫星,也算是因祸得福吧。这个轨道在NASA领导看来,算是最稳妥的了。没事儿啦,那就继续执行吧。
1979年的8月份,先驱者号进入了土星的引力范围。科学家们对土星的磁场是最关心的。土星有磁场吗?强度如何?按照计算,这几天就要冲击土星磁层弓形波了。所以,值班人这几天几乎都没时间睡觉了。但是,他们偏偏遇上了几个难题。
首先,土星的位置不利,和地球之间恰好隔着一个太阳。无线电通信总是受到太阳辐射的干扰。另外,这几天刚好是太阳大爆发。土星的磁层会被太阳风暴强烈压缩,测出来的数据不是日常情况。另外,强烈的太阳风暴带来大量带电粒子,科学家们从先驱者11号的读数上分辨不出那些是来自土星本身,那些是来自于太阳。所以,这事儿还不太凑巧了。
科学家们天天盯着前方的数据回传。就连几个已经退休的老员工都主动回来帮忙。一方面的确是遇到了麻烦需要人手,另一方面这也是见证历史的时刻,人类的探测器终于到了土星了。现在先驱者11号的通讯速率已经非常低了,只有512bit/秒,这点速度够干啥的?
现在先驱者11号距离土星400万公里。磁场读数上没有任何异常。又等了两天,在探测器距离土星146万公里时候,数据上看到了弓形波的迹象。这证明土星的确是有磁场的。接下来的半个小时,太阳风暴持续加强,探测器又穿过了一次磁顶层。到9月1号的,探测器又有2次穿过了弓形波。土星的磁层被压缩的非常小了。按理说周围的卫星和光环都应该在磁层的屏蔽之下,但是这一次,根据探测数据,土卫六泰坦是在磁层保护之外,可见太阳风的冲击有多强。

先驱者11号的冒险之旅:土星环的惊险穿越与惊人发现-5.jpg

这是在距离土星250万公里的时候拍摄的

1979年9月2号凌晨0:36分,先驱者11号以每小时11.2万公里的速度疾驰而过,这个过程发生在土星背后,地球上是收不到信号的,所以穿过土星环的具体时间实际上来自于推测。到下半夜的3点中,戈德斯通测控站收到了先驱者回传的信号。现在可以宣布,先驱者11号穿过了土星环。现在正贴着土星环盘子的下表面往前飞呢。
从微流星体探测器接收到的数据,土星环其实根本不是由一大堆大冰块组成的。雷达数据不靠谱儿啊。误导了大家。土星环里1米大的冰块不能说没有,但是不是主流,平常根本撞不上。土星环的组成成份大部分还都是很小的冰晶颗粒。所以,先驱者11号擦着边穿过光环,基本没什么损失,穿过光环是安全的。
这时候,先驱者发送的照片也逐渐传回来了。从照片上看,土星环一点都不亮,而是发黑的。因为探测器这时候在土星环背面。背面照不到太阳,当然是黑的。B环可以说几乎是不透光的,可见密度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大的。

先驱者11号的冒险之旅:土星环的惊险穿越与惊人发现-6.jpg

土星环中间最宽的黑带部分是B环,从背面看几乎不透光。

从发送回来的影像上,科学家们发现了一道极细的光环,只有大约几百公里宽。这道非常不明显的环在A环的外侧。大家谁也没想到这里还有一道独立的环呢。所以这道环被称为F环。F环和A环之间的缝隙被称为洛希缝。这个洛希就是那个提出洛希极限的洛希。用他的名字来命的确是非常合适的。因为土星环之所以出现,就是因为在这里形成不了大的天体,都被土星的引力扯碎了。明亮的A环之内是不可能有大型天体的,洛希缝差不多就是边界了。
F环为啥这么窄呢?后来大家才发现,洛希缝里有一个小天体叫土卫16,名字叫普罗米修斯。F环的外侧有一个小卫星叫潘多拉,编号是土卫17。这两个小家伙长度大概是100多公里。粗细大概70~80公里的样子,反正长得都想枣核一样。这两个家伙是清道夫,它俩各自清理出一条空白的轨道。但是这二位轨道半径很接近。所以中间留下的隔离带宽度就很小了。于是就剩下这么一个窄窄的F环。

先驱者11号的冒险之旅:土星环的惊险穿越与惊人发现-7.jpg

极细的F环

当然啦。此前科学家们断定,在最明亮的土星环之外应该还有一层非常不明显的弥漫性的外环,编号是E环,但是这一次先驱者11号没探测到E环的存在。大概是灵敏度还不够吧。不过倒是找到了一个不明显的G环。

先驱者11号的冒险之旅:土星环的惊险穿越与惊人发现-8.jpg

先驱者穿过光环以后,在土星的引力作用之下拐了个弯,一直贴着光环下表面飞行。因为速度太快,距离光环太近了。它的曝光成像方式又是那种扫描式的,对于静物没问题,对于动的东西就不灵了。所以拍出来的光环全都拖线了,糊成一片。但是左侧露出的土星表面,也还算是比较难清楚吧。这样光环糊成一片的照片,一共拍了5张。
倒是磁场探测器首先发现了异样。从数据上分析,探测器在穿过光环的那一刻,它几乎与一个大家伙相撞。高能粒子探测器的数据突然急剧下降,磁场计也发现了异常。这个过程维持了10秒钟才过去。这说明啥呢?这说明有一颗卫星恰好路过。探测器刚好穿过了这个卫星的磁场的尾迹。科学家们毛估了一下,这东西直径大概是170公里。距离探测器最近距离大约几千公里。在宇宙空间,几千公里已经算是很近了。科学家当时不知道这家伙到底是谁,索性起了个编号叫1979S2。土星和木星的卫星实在太多了,很多小家伙,在地球上拿最好的望远镜也看不太清楚。所以,科学家们也无法确定谁是谁。

先驱者11号的冒险之旅:土星环的惊险穿越与惊人发现-9.jpg

艺术家的想象图,先驱者11号在环底下擦过去

总之,这是人类在以前完全没有类似经验的条件下获得的一次重大成功。飞行6年半,飞了足足32亿公里,距离那么远,精确度却那么高。这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是一个奇迹。

先驱者11号的冒险之旅:土星环的惊险穿越与惊人发现-10.jpg

模糊的土卫6泰坦实在让人看不透,但这也说明土卫六有大气层

这一次,先驱者11号还遇到了好几颗卫星,大一点的土卫3,土卫5还好辨认,其他的卫星都太小,到底谁是谁还很难说呢。9月3号,先驱者11号从35.4万公里的距离上掠过土卫六,拍摄照片也不太清楚,看上去像个圆形的饼干,没有太多的细节了。到此为止,先驱者11号探测行星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它现在自由自在的飞向太阳系之外,一路上探测器还在不断地发数据,但是无线电信号也已经越来越微弱了。最后一次接收到信号,大概是在1995年。之后就再也没有消息了。当然,这是后话了。
先驱者11号为土星家族拍摄了440张照片。这些发送回来的照片和数据都要经过仔细的研究。比如那个1979S2到底是谁?分析人员从照片里面还真的找到了这个家伙。根据照片推算,这个小家伙的直径有400公里。同时,科学家们发现,这个家伙就是土卫10,一个1966年就被发现的小卫星。
但是,再仔细研究下去,大家才发现这事儿还有幺蛾子。只能说天下之大无奇不有。1966年的12月15号,法国天文学家多尔菲斯发现了土星的一颗小卫星,后来起名字叫做雅努斯。过了3天,12月18号,另一位天文学家理查德·沃克也发现了土星的一颗新卫星。后来比对了一下,发现这个家伙的轨道和多尔菲斯发现的那个卫星是一样的,这应该是同一颗卫星。但是奇怪的是,沿着同一个轨道走,但是周期似乎不一样,对不上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问题一直没弄明白怎么回事。一直到了1978年,另外两位科学家拉尔森和方丹才提出一种说法,这是两颗卫星,但是几乎共用了同一条环绕轨道。所以才会那么怪异。
第二年,也就是1979年,先驱者11号就和这个奇怪的土卫10有了一次亲密接触。不过最终拍摄到土卫10和土卫11这两个家伙照片的是旅行者1号。旅行者号拍的照片非常清楚,土卫10的半径又被下调到了140公里。不过这是下一年,也就是1980年的事儿了。

先驱者11号的冒险之旅:土星环的惊险穿越与惊人发现-11.jpg

事情是这样的,这两颗小天体的轨道半径几乎是一样的,只相差了50公里。这两个小家伙每过几年就有一次相遇的机会。当这两个小家伙逐渐接近的时候。因为万有引力互相吸引,跑的快的速度会变慢,跑的慢的速度会变快。结果呢,减速的那个轨道半径会变小,加速的那个轨道半径会变大。于是,这两个家伙居然交换轨道了。这次你跑外圈,我跑里圈,下次再遇到就再次交换,你跑里圈,我跑外圈。这种情况,实际上也是限定条件下的三体问题,只是比较另类罢了。
先驱者11号除了拍摄到了一大串土星的卫星。还发现了土星有磁场,虽然比不上木星,但是也比地球强了500多倍。土星也一样有辐射带,有磁层。先驱者11号发现了了两个新光环,一个F环,一个是G环,G环在F环之外,更加暗淡,更加稀疏。但是从照片上还是可以分辨出来的。但是那个传说中的E环却没探测到。
另外,卡西尼缝里面也不是空的,也是有大量的颗粒物,因为A环和B环太亮太显眼了,才衬托得这个卡西尼缝比较黑。其实卡西尼缝的亮度和后边的C环差不多。最内侧的D环,照片上也分辨不出来。根据先驱者11号的数据推测,土星环的密度很低,主要是冰颗粒组成的,所以反光比较强。
要进一步了解太阳系的这几个大家伙,只能等待日后的旅行者1号和二号了。这个时候它们俩还在路上呢,此处按下不表。苏联人这几年在干什么呢?他们正在跟火星怄气呢。他们的火星探测任务已经失败了好几次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下回再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