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蓝色字关注 “央视一套”
计划满、任务重 今年,中国航天将保持高密度发射 哪些火箭会迎来首飞? 中国航天还有哪些值得期待的任务?往下看,一同了解↓↓
2025年
[color=rgba(0, 0, 0, 0.9)]中国空间站将发射两艘载人飞船和一艘货运飞船;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我国的小行星探测任务——天问二号将启航;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多型新研型号火箭将全力推进,完成关键技术验证;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多型商业火箭将实施首飞,可重复使用火箭试验将不断推进。
当奔月传说成为揽月传奇
中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陆月球
2月1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消息,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登月服命名为“望宇”, 寓意遥望宇宙、探索未知。载人月球车命名为“探索”,寓意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实践(详情>>)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张崇峰:我们做的载人月球车样机已经完成了模拟月面实验场的实验,进入初样阶段,正在进行详细设计和后续的工程试验。
中国人对苍穹的向往从未停歇。“嫦娥”两个字从奔月传说变成探月工程其实也不过短短几十年。
2004年,中国探月工程正式立项。
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绕月探测。
2013年,嫦娥三号实现月面软着陆,玉兔号月球车开始探索之旅。
2019年,嫦娥四号首次实现人类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2020年,嫦娥五号完成月球采样,带回中国首份月球样品。
2024年,嫦娥六号完成月球背面采样,带回人类首份月背样品。
按计划,中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陆月球,完成“登、巡、采、研、回”等多重任务,形成独立自主的载人月球探测能力。
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再添新丁
还有哪些新型火箭将迎来首飞?
2月11日,新型火箭长征八号改(也称“长征八号甲火箭”)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再添新丁。
新型火箭长征八号改与长八火箭比,看起来更“壮实”,它拥有5.2米直径的“大脑袋”整流罩,还有3.35米直径的“脖子”芯二级。它的“力气”也更大,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达到7吨级,可以覆盖未来主流轨道任务载荷的发射需求。
以往设计火箭时,最重要的就是求稳,因此设计理念相对保守。新型火箭长征八号改,主要面对的是商业航天需求。商业航天需求是在可靠的前提下,尽可能便宜。而实现便宜的一个途径就是多装,比如以前能装5吨,现在能装7吨。火箭在研制费用不增加的情况下,运输成本就降下来了。
2024年11月底,长征十二号首飞。2025年2月,新型火箭长征八号改首飞。按照计划,今年还有力箭二号、朱雀三号、天龙三号等新型火箭要进行首飞。
为何突然有这么多新火箭,而且目标轨道基本都是低轨?答案就是需求牵引。千帆星座、星网星座这些低轨互联网星座,规划的都是上万颗卫星的大型星座。除了技术,从中央到地方,也出台了很多扶持商业航天发展的政策,起到双重促进作用。
2025年,中国航天
有哪些值得期待的任务?
国际宇航联合会空间运输委员会主席杨宇光介绍,今年神舟二十号和神舟二十一号,要进行半年在轨驻留和非常广泛的科学实验。根据以往的情况,也会有需要出舱的情况。目前,神舟二十号和神舟二十一号乘组已经都确定下来了,无论是主选的乘组还是备份的乘组,都在进行紧张的高强度的训练。
今年,轻舟货运飞船有可能实现首飞,满足未来中国空间站有应急的、短平快的需求。此外,我国的两个低轨互联网通信星座的组网也开始了。我国可回收可重复使用火箭在单项技术上已有了非常显著的突破,不但对于建设中国的大型星座,对于未来中国进一步拓展航天规模也是至关重要的。
今年还有一项非常重大的任务,就是天问二号发射。天问二号是小行星探测任务,它要对近地的2016 HO3这样一个小天体进行抵近,然后环绕、探测,找准着陆点后采样,再把样本送回地球。轨道器将规避地球,再进一步变轨,飞向更远的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的主带。整个任务非常值得期待。
中国航天,永远值得期待
来源: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ID:CCTV-channel1)综合央视新闻客户端、《东方时空》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央视一套”视频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