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87|回复: 0

【国之脊梁】任新民——中国航天通信卫星的“总总师”

[复制链接]

67

主题

804

帖子

1709

积分

金牌飞友

Rank: 6Rank: 6

积分
1709
飞币
903
注册时间
2017-8-18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姓名:任新民

生卒年:1915-2017

籍贯:安徽宁国

身份:导弹和火箭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我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担任我国首颗通信试验卫星、首颗气象卫星等大型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主持液体推进剂火箭的研制规划和实现规划的技术途径,领导研制我国第一代中、远程运载火箭使用的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曾作为运载火箭的技术负责人参加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工作。获198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两项,1999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院士语录:

★科技人员判断问题,特别是技术问题的根据,就是科学和实际。

★ 即使是再有造诣的专家,不深入实际就会退化,会“耳聋眼花”,三年不接触实际,就基本上没有发言权了。

★如果没有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兴旺,没有中央决策要发展导弹、运载火箭和卫星,靠我们个人能干个啥?

知难而进

“总总师”是航天工程师们对任新民特有的尊称。那是1978年,任新民上马第一个航天大工程——中国卫星通信工程,代号“331工程”。整个工程包括通信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应用通信五大系统,每个系统都由院士级专家任总设计师,而任新民担任了五大系统的总设计师。他是总设计师们的总设计师,所以大家都叫他“总总师”。

“331工程”立项后不久,作为七机部分管技术工作的副部长,任新民一直领导和关注着运载火箭的研制。研制过程中,一个大难题摆在了大家的面前。

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要靠运载火箭送上太空,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第三级该采用常规发动机还是氢氧发动机?这在专家中间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氢氧发动机的优势是很明显的。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任新民就对氢氧发动机产生了兴趣,还组织一些科研人员开展过研究工作。氢氧发动机能大大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也是今后航天技术发展的大趋势。可是,氢氧发动机的技术难度非常大,我国的研制技术还不太成熟。

任新民翻出了之前的研究资料和国外的最新材料,把氢氧发动机和一般发动机的性能逐一进行比对。经过他和同事们的极力论证,领导最终决定将氢氧发动机列为第一方案。

可液氧极易起火、爆炸。果然,不久后,悲剧发生了:氢氧发动机首次试验,由于违章操作导致爆炸,10个人在事故中受伤。

这次事故让“331工程”的领导者信心受挫,他们犹豫再三,最终将常规发动机改为第一方案,氢氧发动机列为第二方案,上报给了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听到消息后,正在日本访问的任新民连夜赶了回来。在论证会上,领导和专家们拿着两套方案,眉头紧锁,一时难以定夺。

“氢氧发动机目前还只有一两个国家使用过,风险确实很大,再加上这次事故……”一位专家忧心忡忡地说道。“一朝被蛇咬,你还十年怕井绳了吗?”任新民腾地站了起来,据理力争,“不要再犹豫了,这个台阶迟早要上!总有一天氢氧发动机会淘汰掉一般发动机,如果我们不会生产氢氧发动机,到时候就会非常被动,只能买国外的。”

场上响起了一片叽叽喳喳的议论声。任新民提高音量,说出了大家的担忧:“没错,氢氧发动机难度大,工作量大,研制周期长,还要冒风险……但是我们已经具备了技术条件和设施设备,是可以突破技术难关的。我们不知难而进,难道要让我们的后辈被国外的先进技术‘卡脖子’吗?”

与会人员深受任新民的情绪感染,被他说服了。氢氧发动机的方案被继续采用。在任新民等科研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下,1983年5月,氢氧发动机全系统试验成功!可是,就在不久后,一大盆冷水向“总总师”和他的同事们兜头浇了下来——东方红2号试验通信卫星发射失败,问题就出在氢氧发动机上!

总总师的坚持

1984年1月29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携带着东方红2号试验通信卫星发射升空,第三级发动机空中二次点火,一秒、两秒、三秒······突然,燃烧室压力急剧下降,很快降为了零!火箭只把卫星送到远地点6480千米的小椭圆停泊轨道上,没能到达既定的地球同步轨道。全国人民都在关注的通信卫星首次发射,就这样以失败告终。问题正是出在备受争议的氢氧发动机上。

氢氧发动机是任新民力主使用的,各方的质疑如暴风雨般向他砸来,“总总师”再一次失眠了。“第二次发射还用不用氢氧发动机?”事故分析会上,领导和同事们都把目光投向了任新民。辗转反侧的夜晚,任新民也不断地在心里问自己:第二次发射还要坚持用氢氧发动机吗?如果再次失败怎么办?任新民干脆披衣起床,跑到了实验室,查看遥测、外测等飞行试验数据,他要在这些数据中寻找答案。

几天后,任新民带着一大沓资料,来到了国防部部长张爱萍的办公室。迎着国防部部长期待的眼神,任新民坚定地点点头:“采取改进措施后,第二发能成功!”

尽管张爱萍部长最终认可了他的意见,但任新民心里还是觉得不踏实。直到有一次,他发现可以改装管路,加上液氢旁路系统,才终于有了十足的把握。

两个多月后,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再次呼啸而起,载着东方红2号试验通信卫星冲入太空。20分钟后,“星箭分离正常,卫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的消息传来,测控中心一片欢呼声。任新民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这个“总总师”可是立过军令状,在部长面前拍过胸脯的啊!

8天后,东方红2号在36000千米的同步轨道上,在东经125°的赤道上空,首次传输广播电视信号。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地球静止卫星技术的国家。

任新民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他知道,第二天将会有新的使命在等着他。东方红2号甲实用卫星通信工程、风云1号气象卫星、改进型返回式遥感卫星……在航天卫星的征途上,一个又一个堡垒在等着“总总师”任新民去攻克!


备注:文章来源【国之脊梁中国院士的科学人生百年】(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人生•百年”项目组编著/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24年6月第12次印刷)

声明:中国红色先锋队在各大信息平台已发表及将来发表的图文、视频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