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文学和宇宙学上的进展是如何影响天文馆的呢?天文馆面对的不再是相对简单的太阳系,它现在必须考虑到不断膨胀的宇宙,其绝大部分超出了我们的可见范围。天文馆可以沿各种道路前进,每一条都指向不同的方向。它可以仅仅是一种展示陈旧的天文学理念并重复着常见的节目的博物馆,有魅力但越来越不切题,就像数十年来一再上演观众耳熟能详的剧目的剧院一样。它可以成为一种模仿流行太空电影中的特效的天文影院,例如《地心引力》(Gravity,2013)、《星际穿越》(Interstellar,2014),乃至《生命之树》(The Tree of Life,2011)中以蜡和油制作出的令人着迷的宇宙模拟动画。它可以与宗教和精神性这些在传统上专注于可见之物以外的存在的概念相联系。它也可以更加技术化,随着数字投影仪的出现,天文馆能够适应技术的不断进步,而计算机强大的存储能力,也使得现代天文学所需的越来越复杂的图像能够被投射到半球形银幕之上。随着现今智能手机功能越发强大的潮流,人们或许会好奇,天文馆是否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变得个性化,创造出个人版本的数字天空。
无所不能的计算机一向是科幻作品的最爱,它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出现在天文馆中,并往往与多年来最受欢迎的宇宙大灾难的故事联系在一起。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的短篇故事《最后的问题》(The Last Question,1956)中两者皆有登场。故事中,两位穿着传统的白色实验服的科学家讨论着宇宙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