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入联盟
找回密码
航空人生
新一代连飞客户端下载
空管人生
中国航空运动协会推荐
WEFLY
模拟飞行玩家聊天工具
门户
文章
商城
二手市场
外包服务
模飞软件
硬件设备
飞行体验
学院
云课堂
问答
资料下载
论坛
模拟飞行
低空飞行
太空探索
星圈
资源
企业
太空探索论坛
»
论坛
›
太空穿越
›
太空探测器
›
嘿,木星:我们又来了!NASA“朱诺”探测器成功进入木星轨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664
|
回复:
0
嘿,木星:我们又来了!NASA“朱诺”探测器成功进入木星轨道
[复制链接]
tomcrools
tomcrools
当前离线
积分
1589
窥视卡
雷达卡
425
主题
556
帖子
1589
积分
金牌飞友
金牌飞友, 积分 158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11 积分
金牌飞友, 积分 158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11 积分
积分
1589
飞币
1035
注册时间
2017-7-8
发消息
发表于 2025-2-9 23:51:5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NASA的木星探测器“朱诺”(Juno)在北京时间今天(7月5日)中午确认进入木星轨道,即将揭开这颗气态巨行星的奥秘。
撰文 乔治·马瑟(George Musser )
翻译 牛天宇
审校 丁家琦
视频制作 吴非
艺术家所描绘的“朱诺”在木星附近展开太阳能电池板面向太阳和地球的景象。抵达木星轨道后,探测器将开始深入研究木星的云层。图片来源:NASA/JPL-Caltech
“科学60秒”视频:NASA“朱诺”探测器与木星相会
《科学美国人》/ 环球科学字幕组荣誉出品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除了太阳,没有哪个天体对地球生命的影响会大过木星。太阳系之所以能成为今天这样的面貌,很大程度上也拜木星所为。在太阳系形成的早期,木星这样的气态巨行星四处游荡,大刀阔斧地为地球扫清了周围的空间。它可能是早期地球上冰的来源,同时还保护了我们免受彗星毁灭性的撞击。然而,到现在为止,木星本身对我们来说很大程度上还是个谜。它是像其他行星一样缓慢形成的,还是像小型恒星那样在引力作用下“咻”的一下就产生了?如果它在形成后位置还有过变化,那它最初形成的位置在哪里?
我们可能很快就会知道答案了。北京时间7月5日凌晨2点,“朱诺”号探测器掠过太阳与木星的引力平衡点,越过木星最外层的卫星木卫四。北京时间上午11时18分,“朱诺”开启主发动机,进行点火减速,成功进入木星运行轨道,成为继1995年的“伽利略”号以来第二个进入木星轨道的探测器。“伽利略”号探测器在轨期间曾多次近距离观测木星的各个卫星,直到2003年按计划坠入木星大气。而这次“朱诺”将在距木星表面5000千米的云端绕行37周,以木星本身为主要目标,系统地进行观测。“伽利略”号探测器使用的是核动力,而“朱诺”的电能直接来自于太阳,这也是第一个在外太阳系使用太阳能的飞行器。
“朱诺”安装了测量行星引力分布的设备,为了了解木星的内层结构,特别是确定其是否有岩石构成的核心——如果有,就表明木星是以缓慢的过程形成的。测量木星的元素组成,则可以帮助科学家确定其最初形成时的位置。1995年,“伽利略”号释放进木星大气的小型探测器表明,木星大气中像氮和氩这样的重元素异常丰富,这可能表明木星是在这些元素较为丰富,即更远离太阳的位置形成的。
但是,在木星汹涌激荡的大气中,水蒸气,即氧元素(同为重元素)的含量却十分匮乏。要么是“伽利略”号探测器碰巧掉在了较为干燥的云上,要么就是理论学家并没有彻底理解木星是如何获取这些重元素的。由于木星云层太过浓厚,地面上的望远镜也没能帮上太大的忙。而这次,“朱诺”的微波辐射计能够探测木星表面500千米下云层内的含水量。
木星的磁场源要比地球强20000倍,虽然木星半径比地球大得多,距离削弱了强度,但是在云层顶端木星的磁场也要比地球表面强20倍。在距离太阳如此遥远的地方,这样的磁场显得过于强烈了。事实上,早在6月25日,“朱诺”距离木星还有800万公里时,就已经进入了它的磁场范围。那么,它的磁场是如何产生的?据推测,木星可能是一个“金属巨行星”,而非一个纯粹的“气态”巨行星,其内部的巨大压力将氢转化为一种金属流体,从而产生这样的磁场。“朱诺”所携带的磁强计将测量它的磁场,并找到它的源头。在任务结束时,我们可能对木星磁场的了解,可能要比地球还要深刻。
今天的点火只是进入轨道的第一步。主引擎在北京时间上午11时18分运行35分钟,这将把“朱诺”的速度从58千米每秒减到原来的百分之一左右,以被木星的重力捕获。开始的时候,探测器将在周期为54天的轨道运行,与木星的最近距离是4500千米,最远距离810万千米。在这期间,为了防止干扰,所有的科学仪器都将关闭,主天线也会指向远离地球的方向,我们能接收到的就只有从备用天线发出的“哔哔”声。这个状态将持续到7月6日,那时探测器才会恢复采集数据。
经过两次变轨,引擎将在10月19日再次运行22分钟,把探测器调整至距木星330万千米,周期为14天的轨道上,这时,主要的科学任务将开始进行。和普通探测器不同,“朱诺”的轨道将通过木星两极。它从北极向南运行,以4000到8000千米的高度通过赤道并加速,收集两小时的数据,然后从南极掉头重新飞向北极。推进器将在每次运行一周后调整轨道,以扫描整个星球。探测器最初的4次轨道位置依次间隔90度,以便获得粗略的全球地图,在随后的变轨过程中持续补充精细部分。
这种来来回回的运行轨迹能够保证探测器在飞行过程中的安全,不受木星赤道周围内辐射带(inner radiation belt)的影响。“这就好比木星外面有一个甜甜圈,我们就在甜甜圈中间的洞飞来飞去。”艾奥瓦大学WAVES磁层设备团队的Bill Kurth解释到。为了更好地起到保护效果,所有的科学设备都在1厘米厚的钛保护罩下工作。
虽然有这些保护,但辐射仍然是这项耗资11亿美元计划的最大限制因素,事实上这也是之前之前科学家没有尝试类似计划的原因。“这是太阳系内最恶劣的环境。”博思艾伦咨询公司的太空历史学家Matt Bille说。如果到2018年2月探测器主要任务结束时,它所携带的设备还没有完全损坏,团队希望它继续运行下去,并逐渐降低近地点,最终像2003年伽利略号那样在木星大气中焚毁,这样它就不可能继续在木星轨道上运行,污染木星的卫星了——要知道,木星的好几个卫星都有可能存在生命。
转载请先联系newmedia@huanqiukexue.com。
《环球科学》7月号已上市,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进入微店购买。
环球科学字幕组首秀,不赞一下吗?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照妖镜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卫星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