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入联盟
找回密码
航空人生
新一代连飞客户端下载
空管人生
中国航空运动协会推荐
WEFLY
模拟飞行玩家聊天工具
门户
文章
商城
二手市场
外包服务
模飞软件
硬件设备
飞行体验
学院
云课堂
问答
资料下载
论坛
模拟飞行
低空飞行
太空探索
星圈
资源
企业
太空探索论坛
»
论坛
›
外层空间
›
外星生命
›
1480光年外的塔比星,疑似有外星文明,领先人类文明数十万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856
|
回复:
0
1480光年外的塔比星,疑似有外星文明,领先人类文明数十万年
[复制链接]
fffwrjlt999
fffwrjlt999
当前离线
积分
1540
窥视卡
雷达卡
412
主题
541
帖子
1540
积分
金牌飞友
金牌飞友, 积分 15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60 积分
金牌飞友, 积分 15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60 积分
积分
1540
飞币
997
注册时间
2017-7-13
发消息
发表于 2025-2-7 13: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KIC 8462852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如果你上百科搜索,就会蹦出一颗被天文爱好者们称为“有趣”和“奇特”的恒星。KIC 8462852便是这颗恒星的编号,科学家将其命名为博亚吉安之星,俗称塔比星。这是一颗位于银河系内天鹅座上,距离地球大约有1480光年的恒星。近年来,科学家通过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一直观察着这颗恒星。他们发现塔比星的亮度呈周期性不规则变化,变暗幅度高达15%至22%。
有科学家指出,塔比星和我们太阳的年龄相差不大,也是一颗成年的F型恒星,是太阳直径的1.5倍。按照恒星的正常演变,塔比星是不可能持续地降低自身的亮度的。于是很多的天文爱好者认为,塔比星不规则的变暗现象,可能与戴森球有关。因此很多天文爱好者一度猜测,塔比星系是最可能出现第二文明的地方。那么塔比星变暗的真相真的是和戴森球有关吗?又是谁建造了戴森球呢?宇宙的第二文明真的存在吗?这一切还得从开普勒望远镜说起。
孪生地球
时间来到2009年3月6日,美国宇航局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将人类首颗探测类地行星的探测器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送入指定轨道。开普勒并不是环绕地球旋转的太空望远镜,而是像一个跟屁虫一样,尾随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被地球遮挡,能够持续地观测,光度计也不会受到来自地球的漫射光线影响。
开普勒采取的探测方式是行星从其母恒星前面经过的“凌日”现象。什么意思呢?就是一颗行星会在其恒星前方经过,遮挡恒星光线使其变暗。如同我们在地球上观测金星或水星凌日一样,当太阳系的某个行星凌日,我们就能够看到太阳表面上仿佛有个小黑点在缓缓移动。同样,开普勒在观测其他恒星系统时也会看到凌日现象,并通过相关观测数据来计算行星的特点。
这颗以探测类地行星为目的的太空望远镜,果然没有让科学家们失望。时间来到2009年5月13日,也就是开普勒发射升空的2个月后,在距离地球1400光年的天鹅座,发现了一颗与地球相似指数达到98%的类地岩石行星,科学家将其命名为开普勒-452B。直径是地球的1.6倍,绕着一颗与太阳非常相似的恒星开普勒452运行。开普勒-452B到恒星的距离,跟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相同。开普勒-452B大约每385天发生一次的凌星事件,也就是说开普勒452B围绕母恒星公转一周的时间需要385天。这和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只相差了20天左右。
科学家推断,开普勒-542B可能拥有大气层和流动水,它也一度被称为地球2.0版本,或者“地球的表哥”。这也是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在服役期间发现的2662颗,太阳系外行星中,最接近地球的一颗。这一发现直到2015年7月23日,NASA才对外宣布。消息一经公布,就引起了众多天文爱好者的兴趣,大家都纷纷猜测开普勒452B会不会存在外星生命。甚至网友声称,地球已经没有新鲜感了,早就想去开普勒456B去打打野。就在大家还没有从发现开普勒452B的重磅消息中,沉静下来的时候,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又在天鹅座有了更诡异的发现。
诡异光变
我们知道开普勒望远镜,寻找太阳系外的行星,采用的是一种行星“凌星”的探测法。所谓行星凌星法,就是通过观测行星从母恒星前方经过时,会遮挡部分母恒星光线使其变暗的程度,来计算行星轨道及质量参数。当凌星现象发生时,恒星的光芒因被遮挡而减弱。天文学家通过测量恒星的光变曲线的形状,可以确定系外行星的轨道倾角,行星的轨道周期、到主星的距离、半径等信息。
一般来说,正常的行星凌日造成的母恒星亮度的减弱,会在几个小时后就会恢复正常,通常的凌星事件,造成的母恒星光变曲线的外形十分光滑、圆润,并且中心对称。诸如发生在太阳系中的水星凌日或金星凌日,行星对母恒星造成的光亮减弱影响是非常有限的,几乎是肉眼不可见的。相对地球大小的行星来说,由遮挡造成的太阳光变得减弱的数值也才0.01%。
这样说你可能没有什么概念,一个太阳的体积等于130万个地球,在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非木星莫属,是太阳系内其它七大行星质量总和的2.5倍。和太阳相比,也需要987个木星,才能装满一个太阳。而木星凌日时,对太阳的遮挡所造成的光变减弱也才1%。虽然木星凌星的光变曲线比地球凌日大很多,但是依然是肉眼不可分辨的。
科学家为了更好地将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从观测到的海量复杂数据中,自动识别可能存在的太阳系外的行星凌星事件,专门设计了自动化识别行星凌星的程序,但是科学家们还是有些不放心,于是有专门开发了一个叫做行星猎手的网站,将开普勒观测的海量数据,全部都原样的发布到行星猎手的网站。同时这个网站是对外开放的,广大的天文爱好者可以自行登录查看。用肉眼识别被程序漏掉的信息。
你还别说,真应了那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很多天文爱好者的参与下,把人眼+人脑的识别特定模式发挥到了极致。很快就有人发现了一颗光变曲线非常诡异的恒星,这个恒星也就是我们开头说的KIC 8462852。它和类地行星开普勒452B的母恒星开普勒452,相距282光年。为什么开普勒没有发现塔比星异常的光变呢?因为塔比星的光变是不规则的,两侧也不对称,不符合传统意义上的行星凌星造成的光变曲线信号,所以开普勒望远镜的自动化分析软件把它漏掉了。天文爱好者们也给塔比星的异常光变,打上的标签是"奇特"、“有趣”、“巨大的凌星”等字眼
这也引起了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后塔贝萨·博雅吉安的注意,于是她率领团队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塔贝萨发现,塔比星的光变曲线里面,存在两次大的下降,一次是在2009年5月被观测到的,本次和一般的行星凌星现象,只持续几个小时不同,塔比星的光变持续了10天,变暗了15%。光变曲线的轮廓,非常的陡峭,但是两侧不对等。
第二次光变发生在2011年3月份,光变曲线又下降了10%。在第二次下降前后还伴有很多次幅度比较小的下降。塔贝萨团队继续研究数据发现,2013年2月发生的光变,更加的诡异,光变曲线上出现了一大群复杂的负峰,短的持续时间为2天,长的持续时间在一个星期左右。这次的光变断断续续地持续了100天,亮度的最大幅度下降超过了22%。
时间来到2015年9月11日,塔贝萨发表一篇题为KIC 8462852光去了哪里的论文,他在论文中指出,塔比星不规则的光变曲线,和亮度大幅度的下降,说明不是行星凌星遮挡母恒星的结果。论文中塔贝萨认为,目前还没有哪种理论可以解释塔比星诡异的光变曲线,稍微符合一点的是彗星。她给出了两个理由。其一塔比星第一次和第二次变暗很相似,都是光变曲线前后不对等,这和彗星尾部特点很符合,但正常的彗尾造成的曲线是先迅速下降,再缓慢上升,这一次却正好与观测相反。它解释说彗星的尾巴是朝前的。
第三次变暗里,亮度有一次比较大的下降和许多比较小的下降,看上去像是一颗高偏心率轨道上的彗星,在经过主星附近时,彗核在潮汐作用下发生了分裂。但是她的这种说法,有一个致命的bug,如果是彗星凌星造成了塔比星亮度下降22%,那么这颗彗星的直径至少是恒星直径的一半,就目前的观测来看,人类还没有发现如此巨大的彗星。所以彗星凌星的假设不成立。在塔贝萨发表论文一个月后,一个帖子将事件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戴森球
时间来到,2015年10月15日,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的杰森·莱特在全球最大的电子预印本系统arXiv(啊佛听)平台,发表了一篇文章,他认为造成塔比星亮度大幅度不规则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外星文明建造的巨型建筑或者戴森球在凌星中,造成的观测效应。这种在科幻作品中出现的画面,竟然滑稽般地出现在了科学论文中,此文一经发表迅速引爆了各大媒体。杰森·莱特还说,外星文明可能会建造巨大的类似“太阳能板”的装置来收集这些能量,它们的表面积可以大到几乎覆盖整颗恒星,因此这种建筑也被称为“戴森球”。收集到的能量经过利用后变成热量排出,会产生大量的红外辐射。那么什么是戴森球呢?
时间回到1960年,美籍英裔数学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他认为像地球这样的行星,本身蕴藏的能源是非常有限的,是不能够支撑更高级别的文明发展的。而恒星的绝大部分能量,都被浪费掉了。
就拿我们的太阳系举例,太阳是太阳系唯一的一颗恒星,其质量占了整个太阳系的99.86%。太阳每分钟释放的能量大约是2.273x10²⁸焦,太阳每秒辐射到太空的热量,相当于一亿亿吨煤炭完全燃烧产生热量的总和。而地球只接收了太阳总能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戴森认为,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必然有能力将太阳用一个巨大的球状结构包围起来,使得太阳的大部分辐射能量被截获,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支持这个文明,使其发展到足够的高度。这种理论也被称为戴森球。那么什么样的文明水平才能够建造戴森球呢?
文明等级
时间来到1964年,前苏联天文学家尼古拉·卡尔达舍夫,创造了衡量宇宙文明等级的假象指数,是一种用来衡量一个文明的技术的先进等级的方法。卡尔达舍夫将宇宙文明划分了三个等级,一级文明也被称为行星文明,可以利用所在行星上的所有能源,并对能源加以控制。目前人类还没有达到一级文明,只有0.73级文明,要达到一级文明还需要几百年的时间。
二级文明也叫恒星文明,突破了行星的束缚,可能够收集恒星系内的全部能量,包括恒星本身。二级文明最典型的标志就是“戴森球”,一种几乎完全包裹住整个恒星的巨大结构,攫取恒星的几乎全部能量,目前戴森球更多的还带走科幻色彩。但从中也能够看出,人类要想达到二级文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至少需要数千年甚至上万年!三级文明:已经不局限于他们的恒星系,而是所在的整个星系,比如我们的银河系。可以利用星系内所有恒星的能量。后来研究人员在卡尔达舍夫的3级文明基础上,将文明等级扩充到了7级。
塔比星人
2005年,法国天文学家阿诺德认为,当外星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为了能够更好地支撑该文明的发展,他们就会建造尺寸和行星大小相当的巨型建筑,戴森球就是其中一种。用以收集恒星系统内的能量,也包括母恒星。阿诺德还指出,这些建筑物的结构可能很薄,质量也会相对较小,不过其表面积非常的大,但是形状又是多元化的,其中包含了三角形,百叶窗等形状。而百叶窗形状的优点最为突出,因为只要改变扇叶的角度,就可以快捷地调节接收的面积与角度。从而更好地控制能量收集器的输出功率。
这些形状怪异的建筑也会像行星一样“凌星”,但是光变曲线的形状和圆形的行星不同。这些类似戴森球一样的建筑,就是将收集到的恒星能量经过利用后变成热量排出,会产生大量的中红外辐射。如果产生戴森球凌星现象,就可以通过其释放的辐射观测到,不外乎是一种不错的搜寻外星文明的方法。不过这依然也只是一种猜测而已。塔比星距离地球有1480光年,我们现在观测到的现象,是它1480年前的景象,也就是我们正值大唐时期。至于塔比星人是否真是存在,是否真的发展出了2级文明,这一切仍然还是未解之谜。
塔比星kic84628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照妖镜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