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吗?100公里的垂直向上,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那里空气稀薄,大气压极低,温差巨大,还有高能粒子、微流星体和太空碎片等重重危机。但就在这片危机四伏的太空,中国正在建起一座庞大的太空堡垒——天宫空间站!
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这是天宫空间站的首个模块。未来,它总重约180吨,相当于150辆小汽车,在约400公里高度的轨道绕地球飞行。
回顾历史,1966年中国启动载人飞船论证,曙光一号承载飞天梦,但因技术落后等原因,9年后项目下马。当时世界航天已取得巨大进展,苏联1961年就将航天员送入太空,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时,中国还未发射人造卫星。差距巨大,但中国科学家没有放弃追赶。
1975年尖兵一号发射成功,为中国载人航天埋下伏笔。1992年是转折之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拉开序幕,确立三步走战略。此后,神舟系列飞船相继发射成功,实现了单人单天、多人多天载人飞行和航天员出舱活动。
2011年美国禁止NASA与中国政府科学技术交流,但半年后天宫一号成功进入太空,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不过,天宫一号无法让航天员长期停留。随后天宫二号接过使命,能对接货运飞船,航天员单次停留时间跃升至30天,实现中期驻留。
如今,天宫空间站以天和核心舱为中心,通过巧妙对接形成梯形结构。它外部有多层防护,内部能实现多种物质循环转化,为航天员提供安全长期的生存环境。而且,它空间和供电利用效率更高,还创新性地与巡天号光学舱共轨飞行,其望远镜分辨率媲美哈勃,视野范围超其300倍。更重要的是,空间站面向联合国所有会员国开放合作,未来还将扩展为庞大的量子结构。
你可能会问,建空间站真的值得吗?事实上,我们生活中的气垫运动鞋、微波炉、条形码,甚至ICU病房等,都源于载人航天技术转化。太空的特殊环境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难得条件。美国阿波罗计划投入约250亿美元,带动了几千亿美元的民用市场。2016年数据显示,中国航天领域投入1元,能在市场获得7元产出。
中国天宫空间站的故事,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前赴后继的奋斗史。正如齐奥尔科夫斯基所说:“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天宫空间站必将成为人类航天史的里程碑!
#中国天宫空间站##欧盟将禁止航天员登中国天宫##《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破50亿##学者:中国对美反制超出特朗普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