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入联盟
找回密码
航空人生
新一代连飞客户端下载
空管人生
中国航空运动协会推荐
WEFLY
模拟飞行玩家聊天工具
门户
文章
商城
二手市场
外包服务
模飞软件
硬件设备
飞行体验
学院
云课堂
问答
资料下载
论坛
模拟飞行
低空飞行
太空探索
星圈
资源
企业
太空探索论坛
»
论坛
›
太空穿越
›
太空探测器
›
火星上的“伤疤”:水手号探测器的惊人发现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3233
|
回复:
0
火星上的“伤疤”:水手号探测器的惊人发现
[复制链接]
zorapoon
zorapoon
当前离线
积分
1384
窥视卡
雷达卡
381
主题
486
帖子
1384
积分
金牌飞友
金牌飞友, 积分 138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16 积分
金牌飞友, 积分 138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16 积分
积分
1384
飞币
891
注册时间
2017-7-12
发消息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上文书讲到了美国人登月成功了。阿波罗11号成功的降落在了月球上的静海地区。苏联的月球15号失败了,没能实现月球取样返回的任务。因为大家的注意力都被登月所吸引,所以,水手6号和7号就被大家忽略了。这两个探测器正在对火星进行探测呢。
水手6号比7号早了一个月发射。水手6号这一路走的还是比较顺利的。大家对水手6号也比较关注,因为水手6号已经快要到火星了。水手7号还要过几天才到呢。没想到,水手7号的无线电信号开始闪烁,时有时无的。把地面人员吓了一跳。马上组成了一个7人小组应对这个麻烦。
大家分析了数据,认为是水手7号状态不稳,正在翻跟头呢。所以天线无法长时间盯着地球方向,所以信号才出现闪烁。现在的首要任务是重新建立无线电联系。大家折腾了半天,最后是澳大利亚的堪培拉测控站收到了水手7号的信号。测控人员利用堪培拉的大天线对着水手7号发指令,让水手7号重新进行星光校准。这样就可以把姿态稳定下来。
信号发出去了,水手7号闪烁的信号开始稳定下来,信号也越来越强了。到最后慢慢稳定下来,这说明水手7号不再翻跟头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因为这种深空探测器都是靠探测星光来稳定自己的姿态。一方面要盯住太阳,另外还得盯住老人星,或者是参宿四。盯住这几颗星,就能调整自己的姿态,保持探测器姿态稳定。但是吧,如果探测器调整姿态的时候喷了点什么东西出来,比如弄出少许颗粒在航天器旁边乱飘,阳光一照,颗粒被照亮,这东西会干扰星光校准器。人家把照亮的小颗粒当星星跟踪了。那可不就开始翻跟头了嘛。
水手7号是正常了,水手6号上的一个冷却装置出了毛病,用来研究火星底层大气的探测器也就没办法用了。不过呢,也就是这点毛病,其他的传感器都是好的。
用水手6号发回照片拼接的动画
水手6号的摄像头已经打开了,地面人员也已经可以看到水手6号奔着火星就冲过去。这些照片都是先要保存在磁带的上,然后在慢慢传回地球。地面人员看到火星的样子和上次水手4号拍摄的照片很不一样。上次水手4号拍摄到的照片看起来跟月亮差不多。全都是大坑套着小坑,都是被陨石给砸的嘛。可是这一次,地面人员从发回的照片里看到了更加复杂的地形结构。火星表面甚至有很多混乱的地形。
火星表面的混乱地形
这说明啥呢?要么就是冻土带解冻了,地下冰雪融化,地形膨胀,导致地表出现不规则的褶皱。要么就是大型火山,导致地下出现了熔岩管道,这个管道坍塌了,因此地面上看到一道伤疤一样的结构。反正这些地形地貌都说明,火星和月球不一样。上次大家都被水手4号的照片给误导了。
地上明显有一道凹槽
这一次水手6号和7号还是飞掠而过。水手6号是斜着从赤道附近擦过去,因此沿着火星的腰部,拍摄的照片可以拼成一长条。大家发现,那些巨大的陨石坑底部都比较平。说明这些大坑的比较古老。时间长了,坑底都被沙子和泥土慢慢填平了。
大小陨石坑的对比
小坑倒是很新,因为底部都比较深,有些环形山中心还会有个小山包。因为大型陨石砸下来的时候,火星表面尽管是固体,但是在高速撞击之下,也会表现出类似液体的行为。地面会出现一个巨大的涟漪。中心点下凹下去再鼓起来,在鼓起一座小山尖的时候,大地固化了。这个小山尖就保留下来了。
那么好了,越大的陨石坑就越古老。越小的反而越年轻,这说明啥呢?火星早期遭遇的小天体都比较大?这个现象很值得研究。
水手6号上还装着好几个光谱仪,有红外的,有紫外的。尽管有一个红外装置的制冷设备坏了,没关系,传感器也不止这一个。通过红外波段可以计算出火星地面的温度,地面的气压之类的数据,通过紫外线传感器,可以研究火星的高层大气,高层大气受到太阳短波辐射的激发,会产生紫外线。通过这些数据,大家发现,有一块地方的地表气压比较低,这说明啥呢?这个地方是一片高原,比周围地区高出了好几公里。直径大概也有一百多公里。这片高地面积还不小呢,这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是火山爆发还是板块挤压?火星上有板块吗?
后边,地面的研究人员又看到了不可思议的景象,有一大片地区,完全是光滑的,没有任何陨石坑。这块地方的尺度起码一千多公里。怎么会一个陨石坑都没有呢?这不正常啊,有哪种力量能抹平陨石坑呢?流水冲刷吗?还是说,这个地方是个干湖床?要多少水才能冲刷出这么大一片?火星上有这么多水吗?
科学家们判断,应该是风吹的吧。火星那稀薄的大气与没有办法吹出这么大的风?总是,谜团越来越多了。不过大家可以肯定,这可比月球复杂多了。火星一定有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历史。
火星南极的极冠
水手7号比水手6号晚一点到达火星。水手6号等于起到了打前站的作用。大家在画面上看到火星的南极极冠特别亮,因此临时改变了计划,让水手7号从火星的南极上空飞过去,就是为了好好拍摄一下火星的极地冰层。
火星的南北极也有极冠,北极的极冠在夏天会消失,南极的也会缩小,但是并不会消失。你可能会觉得,火星的极冠就像地球上的南极大陆那样,到处都是洁白一片。科学家们最开始看到的火星南极照片也是这样。但是对数据进行处理以后压低亮度,加大对比度,大家发现,火星南极的冰层并不是纯白的。里面也有层层叠叠的复杂结构。而且也有深浅高低。当时科学家们判定,极冠很薄,干冰积雪只有几公分厚。下边可能会有很厚的水冰,但是照片上看不出来。还得分析红外线数据才能知道。因为干冰和水冰的反射光谱还是不一样的。
有关火星上的冰层,我们先要建立一个观念,那就是火星上的气温比地球上低多了。夜里地面气温大致是在零下73度~125度之间。零下100度那是家常便饭。赤道附近气温最高的时候,也就是零上20度,绝大多数地区达不到这个气温。长年以来,火星的环境就是如此。所以,在南北极地区,即便是有水冰,这些冰也从来就没融化过。根据后来大量探测器发回的数据,这些水冰往往含有不少的尘埃,所以颜色也不像地球上冰山,白得耀眼,白得晶莹剔透。而是脏兮兮的,一点也不好看。当然,深层的冰就没什么尘埃,越靠近地表,冰就越脏。
水手7号拍摄的彩色照片
根据现代探测是数据,火星南极的冰盖厚度大概是3公里,北极大概是2.5公里。这个厚度跟地球南极的冰盖其实差不多厚。只是颜色不好看。我们看到的随季节涨落的白色冰雪,那不是水冰,而是二氧化碳构成的干冰。在火星的两极地区,气温可以下降到二氧化碳的凝固点以下,二氧化碳气体会直接出现凝华现象,从气体直接变成固体颗粒,凝结在大地上。在北极的冬天,这种干冰可以积攒到1米厚。夏天到来,这些干冰也就全部升华了。所以火星北极夏天几乎看不到极冠。但是南极就不一样了。南极远比北极冷,冬天积攒的干冰厚度可以达到8米厚。夏天来临,干冰层会变薄,但是不会消失。所以,火星南极的极冠会涨落,但是不会消失。
所以,火星南北极的极冠,其实是覆盖在水冰层上面的干冰层。干冰层有涨落,水冰层从来也没达到融化的温度,因此基本不会有什么变化。当然,我们如果从漫长的地质年代角度来看,火星历史上也并不总是这么寒冷。南北极的冰层也不是短时间内积攒到这么厚的。冰层也是一层一层分层的,每一层都对应着火星气候的变迁,而且火星地轴的摆动,也会影响冰层的发育。
当然啦。火星地表气温普遍都比较低。因此中低纬度地区也有不少的水冰,只不过,不如两极多而已。很多冰雪都被埋在地下,露出来的不多。在中纬度地区也发现过冰川地形,这说明在中纬度地区也曾经出现过很厚的冰川,现在估计是火星地轴发生倾斜,导致原本不够冷的地区变冷了。
水手6号和7号拍摄的覆盖范围
总之,水手6号7号的数据总返回量为640兆。水手6号发回了49张火星远景图像和26张近景图像,水手7号发回了93张远景图像和33张近景图像。近景特写图像覆盖了火星表面的20%。这一次比上次水手4号的成果要丰富多了。可惜这一次仍然是飞掠而过,没有办法长时间观测,要实现刹车减速,进入环绕火星运转的轨道,只有等下一次了。不过这一次倒是利用探测器绕到火星背后的机会,利用地面无线电和探测器之间的通信,探测了火星大气的折射率变化,也就间接测量的火星大气密度的分层。这种做法都是常规操作了。
苏联人还是一如既往的盯着金星,在1970年的8月份,他们发射了金星7号。他们这次是完全学乖了。把冗余做大。着陆器内部加了保温材料,就是为了这个探测器能在金星大气之中多坚持一阵子。壳子用钛合金来制造能够承担180巴的大气压和580度的高温。降落伞的面积也减小了,只有2.8平方米。相当于前几次用的那个引导伞。就是为了探测器快点穿过金星大气,落到金星表面。
这个探测器是1970年的年底到达金星的。12月15号,着陆器从主探测器上分离,进入了金星的夜间大气,先利用金星的大气层来减速,到达60公里的高空,降落伞打开,天线展开,着陆器开始往地球发动无线电信号。6分钟之后,降落伞裂开了。这可不是意外,而是专门的设计,就是为了降落速度更快。29分钟之后,这个着陆器撞到了金星的地面,也就是说着陆成功了。然后就没信号了。这说明着陆器已经摔坏了。
金星7号模型,可以看到降落伞很小
不过苏联人用于记录数据的磁带一直在转,一直没有停。事后,苏联人又从录制磁带里挖出了23分钟的数据。这些信号非常微弱,因为天线歪了,根本没有对着地球方向。前后整个着陆过程之中,天线都是歪的,能解读出来的数据只有温度。不过呢,利用多普勒频移,大家发现,这个着陆器落地之后还弹跳了几次。根据多普勒频移可以计算出速度,也就可以根据速度变化计算出大气阻力,利用大气的阻力,进而反推大气压力。最后得到了金星表面的环境温度475±20°C,气压是90±15巴,和大家的预期是相符的。
当然啦,这个窗口期,苏联人也是连发了两枚金星探测器,只不过后一枚发射失败了。没有获得正式编号罢了。就在1969~1970年间,苏联也是连续发射了好几颗月球着陆器,可惜也没有成功。当时苏联有点走背运,总是发射失败。一直到1970年的9月份,月球16号才发射成功了。
月球16号正在测试
月球15和16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只是月球15发射仓促,最后没能完成任务。苏联人的数学非常强,他们发现了一组地月往返轨道,只要沿着这个弹道走,几乎不用修正。从月球表面起飞就能直接飞回地球,靠地球的引力消除各种误差。但是,这个方案对落月的落点有要求,只能落在月球上东经56度的赤道附近地带。只要算准了时间,从这个位置起飞,可以直接飞回地球。可是这个地区到底是不是平坦呢?要是全是山,全是斜坡,那就够呛了。好在根据月球12号拍摄的照片,这个地方应该是平的。而且这个地方和阿波罗登月的地点不重合,采集的月壤依然有科学意义。
月球15和16号的往返轨迹
月球16号探测器外观比较猥琐。这个探测器是由各种大大小小的球组成的。中间一根柱子比较长,顶头是一个球,柱子底部中间是个大球,一左一右各接着一个球,这两个球是燃料罐。最后飞回地球的就是这么个东西,其他的全扔了。
探测器的底座带一个采样臂,带了一个打孔用的钻机可以钻进地里,获取38厘米长的那么一根岩心样品。然后放进返回舱的样品罐里。采集足够的样品之后,罐子封闭,下一步就是返回地球。
发射这个探测器用的是质子号火箭,运载能力和我国的长征5号差不多。只是这个火箭用的是毒发,也就是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而且这个毒发还是分级燃烧的。性能很不错,可惜可靠性差了点。这一次专门做了改进,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连续成功了9次。
月球16号降落过程
月球16号从地球发射,绕着地球转了270度以后就奔着登月轨道去了。这次旅程大约要花费102小时,然后就进入了环绕月球运行的轨道。然后地面测控人员小心地发出指令,让月球16号调整轨道,降低近月点。在9月20号,月球16号进入到着陆过程,发动机开反推运行了270秒,然后就看着月球16号慢慢下降,在距离月球600米高的地方,发动机再次开机减速,一直到20米的高度上主发动机彻底关机。这时候,只靠游机来减速就够了。最后,游机在2米高度上关机,探测器降落到了月球的表面,这是4年来苏联探测器第一次成功的着陆在月球上。
探测器一落地,马上打开了360度全景相机,到底在哪儿下铲子,没有图是不行的。可惜现在太阳已经下山了,当地一片漆黑。原本探测器外边装了泛光灯,可惜泛光灯不亮,不知道哪儿坏了。地面控制人员只能摸黑干活了。最后钻机钻取了35厘米的岩心装进了返回舱里。不是应该钻取38厘米吗?没辙,打洞达到35厘米的深度发现下边太硬,打不动了。那就索性不再继续打了,有35厘米也就够了。
月球16号上升段
完成工作以后,上升段的发动机点火,把返回舱加速到了2.7公里/秒。只要垂直起飞就足够了,这种轨道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月球在绕着地球公转,别看现在地球并不在头顶。但是等到返回舱飞回来的时候,地球恰好移动到返回舱的轨迹上,两者恰好相遇。燃料罐烧光了,返回舱和上升段分离。最后回到地球的就是月球16号顶上的那个球而已。
当然啦,苏联这种轨道设计局限很大,地点根本无法灵活选择。没办法,当时自动控制能力有限,只能从月球起飞直接飞回地球,轨道也只能死磕死的,采取不动脑子直接垂直起飞就行的设计。后来我国的嫦娥5号6号选择余地就大多了,自动化水平也完全不一样。我国的取样返回过程几乎和阿波罗登月的流程一模一样。只是送的是岩石样本而不是人罢了。这都是后话了。
返回舱在哈萨克斯坦大草原上着陆,搜寻人员找到了这个球以后,迅速运到了莫斯科的沃尔纳德斯基比较行星学实验室。在一个充满了惰性气体氦的无菌室里打开了这个返回舱。从中取出了101克月球岩石样本。尽管当时美国人已经通过阿波罗11号和12号,从月球上挖回50多公斤的月壤。但是苏联人挖的月壤地点不一样,还是有研究意义的。
月球16号带回的月壤放大特写
苏联人拿出3克样品和美国人做了交换。通过比较苏联获取的月壤和阿波罗12号的月壤样本,大家发现成分是很相似的,都含有玻璃和类似金属的颗粒。
至此,苏联人终于挽回了一点面子,毕竟他们宣称无人探测器比阿波罗飞船的价钱便宜20倍。不过把那些发射失败的也算上,也就便宜不到哪里去了。下一步,他们要发射月球17号,这个探测器究竟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下回再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照妖镜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