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入联盟
找回密码
航空人生
新一代连飞客户端下载
空管人生
中国航空运动协会推荐
WEFLY
模拟飞行玩家聊天工具
门户
文章
商城
二手市场
外包服务
模飞软件
硬件设备
飞行体验
学院
云课堂
问答
资料下载
论坛
模拟飞行
低空飞行
太空探索
星圈
资源
企业
太空探索论坛
»
论坛
›
太空穿越
›
空间站
›
豆腐渣工程?中国空间站耗资80亿美元,国际空间站却要1000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512
|
回复:
0
豆腐渣工程?中国空间站耗资80亿美元,国际空间站却要1000亿美元
[复制链接]
ghj88
ghj88
当前离线
积分
1628
窥视卡
雷达卡
64
主题
770
帖子
1628
积分
金牌飞友
金牌飞友, 积分 162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72 积分
金牌飞友, 积分 162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72 积分
积分
1628
飞币
856
注册时间
2017-9-25
发消息
发表于 2025-1-27 05: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天宫”的建成是我国在航天领域跨出的重要一步,其消息一经传出,瞬间让各国网友破防。
纽约时报报道,据我国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院士所说,中国空间站的建设耗资80亿美元。
离谱的是,向来喜欢夸大其词的外媒此番却出奇的“老实本分”,竟还称国际空间站至今已经耗资超过1000亿美元。
随着网络不断进步,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
藉由诞生于网络的各种平台,我们得以接触到外媒,也通过他们的眼睛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
在对比他们报道的中国之后,我们也都明白,对于中国的报道,他们一贯是喜欢夸大其词的。
凡是好的报道,他们总要往小了说一说,凡是坏的报道,他们非要说的跟天塌下来了一样。
直至今日,外媒及中国台媒还有狂言中国太穷,穷到吃不起茶叶蛋,交不起花费的“小可爱”。
可离奇的是,当中国空间站建成之后,纽约时报却非常老实乖巧地报道说,中国空间站的建造成本不会超过80亿美元。
为了使其数据更具权威性和真实性,他们甚至还搬出了我国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声称数据是周建平院士透漏的。
借助周建平的影响力,纽约时报也算是坐实了中国空间站耗资小于80亿美元的传言。
而对于国际空间站,纽约时报也只是粗略地给出了一个超过1000亿美元的下限,项目来源、具体数目等皆不清不楚。
据知情人士透露,截止至2010年,国际空间站已经花费了1551亿美元,而此时的国际空间站也只是完成了最初的蓝图设计。
在之后的时间里,国际空间站还要在运营、内部设备升级以及外部舱室扩充等方面继续增加投资,其建设成本远比1000亿更高。
当然部分外国友人的脑回路非一般人可以理解,在对比了国际空间站和中国空间站的造价后,有部分网友直言,差距这么大,难不成中国的是豆腐渣工程。
其实不然,中国空间站之所以耗资远比国际空间站少,自有它本身的一番道理。
从网传的消息来看,有一点是需要提前申明的,那就是空间站的建造成本和运营成本是两码事,
部分分析评论的作者将二者混为一谈,看似说清楚了耗资差距从哪里出现,但事实上并没有。
两相对比,国际空间站于2010年建造完成,中国空间站于2022年建造完成,中间差了12年的运营成本,国际空间站的耗资巨大,也算是比较合理。
再者,国际空间站的策划及起始建站的时间要远比中国更早,可以说国际空间站的起始就要比中国空间站落后很多。
1984年,当美国提出构想,想在地球外面建造空间站时,当时世界上的技术根本不足以支撑美国的这个想法。
至1993年时,在世界各国的航天技术都有所提升和突破时,美国才敢旧事重提,并借助俄罗斯及欧洲各国的力量开始为空间站的建造做准备。
至1998年时,国际空间站才开始正式建站,整个建造过程共经历了四十余次的组装,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在国际空间站建成之前,当时并没有可重复使用的火箭技术,致使每次航天都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而中国空间站的建设起步比较晚,且已经有了可重复使用的火箭技术。
加上中国国际空间站的组装也只不过用了四次机会,其耗资自然要远比国际空间站要少很多。
当然,致使中国空间站的耗资远比国际空间站的耗资低的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在国际空间站的运营上。
这主要是因为国际空间站的设计实在是太早了,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与如今相差太大。
很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并未出现,他们只能用金钱将空间站砸上太空。也正因此,国际空间站上难免有技术不成熟的地方。
至今日,这些技术上的短板,世界各国也只能继续用资金去补足,如此观之,国际空间站与中国空间站相比,其耗资巨大也可理解,
如果非得用最形象和直观的方式去说明,那大概也只有空间站的内部环境和各种管线的分布情况了。
图 1国际空间站
图 2中国空间站
当然国际空间站与中国空间站在技术上的差异,也可从数据上对比出来。
如中国空间站的重量目前约为100吨,最大才可扩展到180吨。
而国际空间站建成时,其重量为420吨,重量大约是中国的四倍。
然而中国的空间站却靠着仅有国际空间站1/4的重量,实现了与国际空间站相同的发电量和能量储备。
当然这其中有霍尔发电机和高效太阳能电池翼技术的功劳。
另外,就空间站内的设备而言,中国空间站内的设备也都是近年才出现的先进设备,而国际空间站中的设备很多都已经超过二十年。
据美国NASA公布的数据,虽然目前国际空间站的运行已经接入了火箭的重复回收技术,可美国每年仍要投入30~40亿美元,以维持国际空间站的正常运营。
与美国相比,中国现使用的两种航天飞船,载人的单次成本为8.5亿元,载货的单次成本为3.5亿元。
当然中国空间站与国际空间站相比,也不尽都是优势。
比如我国空间站在设计之初,其预计可以为3名航天员提供在空间站中长期执行任务所需,同时也可兼顾3名临时航天员短期任务所需。
而国际空间站要更大,预计可容纳6~7名宇航员执行工作,最多可容纳13名,当然这些多出来的人,只能在空间站内打地铺。
其实中国空间站能被世界各国所关注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中国空间站有多先进,或者说中国空间站的耗资有多少。
其根源还是在于中国空间站,能为中国乃至世界各国带来多大的“价值”。
目前国际空间站已呈现“老态”,无法满足世界各国科研工作的需求,加上部分国家在政治上的肆意妄为,致使很多国家已经萌生退出国际空间站的想法。
同时美国NASA(美国航空局)也曾对外宣称,国际空间站预计于2028退役,并于2031年被击沉。
而我国空间站在这关键的节点建造成功,势必会成为一些暂时还无力独自建造空间站国家的选择。
一旦真到那时,无论中国决定以哪种方式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中国都是最大的受益方。
最关键的是,即使不出现我们所预想的那种结果,中国空间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后的盈利空间也是无法预估的。
近年来,中国航天商业化的程度越来越深,很多行业都期待能与航天事业的发展挂钩,从而创造出一个发展的新风口。
一旦这些行业在与航天事业的融合中获得升级,其利益空间将超乎想象。
截止2022年时,我国国内就已经有超过400家有效经营的航天企业,涵盖与遥感、卫星、通信、导航等相关的多个产业。
泰伯智库曾对中国航天市场规模做过预估,2023年至2028年,商业航天产业将进入一个黄金期。
而中国的商业航天规模将会在2025年达到2.8亿万美元。
相信到那时,将不会有人因为中国空间站与国际空间站在造价上的差异,而指责中国空间站是豆腐渣工程了。
材料来源:中国青年网、北京商报、中华网、中原新闻、科普中国·桂粤科普、人民号
中国空间站90吨
相关帖子
•
约30厘米高!中国空间站种的水稻“生长状态良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照妖镜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