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13|回复: 0

指引科学方向,照亮无垠宇宙:阿瑟克拉克的太空科幻小说

[复制链接]

457

主题

553

帖子

1574

积分

金牌飞友

Rank: 6Rank: 6

积分
1574
飞币
1014
注册时间
2017-7-20
发表于 2025-1-26 19: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太空科幻之父的魅力

他与罗伯特·海因莱因和艾萨克·阿西莫夫并成为世界三大科幻作家;

他的另一个身份是科学家,许多预言已经在现实中得到了应用;

他对于卫星通讯的描述,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路线惊人地一致,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也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

刘慈欣在获奖时表示,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对他的拙劣模仿。

他就是阿瑟·克拉克,科幻圈子中如神一般的人物。

阿瑟·克拉克一生创作了60多部作品,在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未来美仑美孚的想象,再加之他非常擅长的太空系列的精彩描写,更是引发了读者对于神秘未知世界的向往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心。

指引科学方向,照亮无垠宇宙:阿瑟克拉克的太空科幻小说-1.jpg


《阿瑟克拉克科幻短篇小说集》收集了阿瑟卡拉克绝大部分的科幻短篇小说,让读者能够从整体上感受克拉克科幻小说的魅力。
(2)克拉克小说中的科学与幻想

我作为从小学时候就开始看《科幻世界》的科幻迷,同时也是理工科学生,始终认为,科幻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只有“硬科幻”才能算作是纯正的科幻,“软科幻”只能算作是幻想作品。

毕竟,与其他的文学形式相比,科幻文学需要具有相当的科学自洽性与逻辑严谨性,只有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成长出的科幻小说,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神秘吸引性。

科学与幻想,这两种科幻小说中最不能缺少的元素,恰恰是克拉克科幻小说的强项。在阿瑟克拉克的小说中,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大量震撼人心的科学技术,不遗余力地展示未来科技之美,太空神秘之美。

在克拉克的的代表作《2001太空漫游》中,提到有一个外星超级文明留在月球上的黑色方碑,其三条边的比例为1:3:9,其后不论以任何方式来测量,怎么放大,比例依然是精确的1:3:9,克拉克写到:这是那个文明以这种方式狂妄地显示着自己的力量。

《2001太空漫游》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这部作品的诞生来源于克拉克之前写过的两部小说,一部是收录在《阿瑟克拉克科幻短篇小说集》第一册中的《岗哨》中,月球学家在月球上发现了一个外星文明留下的痕迹:

“我转身离开的时候,看见在海中向西突出三十英里的一处大岬角山脊上有个金属在高处发出灿烂的光辉。……那玩艺儿似乎有一种难以理解的对称美,它停息的顶峰又平坦得出奇。我长久盯着那个神秘的发光体,目不转睛地凝望着太空。”

还有同在第一册中的《破裂应变》,共同构成了《2001太空漫游》的故事蓝本。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人类是何其的渺小,文明何其众多。克拉克的作品中一直很关注地球文明与外星文明的接触,高等级外星文明所带来的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冲击是巨大的,而那些高级技术的幻想,也为人类未来的发展带来无限的可能。

像是克拉克在其科幻作品与科技作品中所提到的人造卫星设想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他也由此被称为“太空教父”。

像是在克拉克小说《遥远的地球之歌》中为保持漫长星际旅途中的人类寿命问题,人类采取冬眠的方式将身体冷冻起来,到目的地之后再解冻复活。现在人类冷冻技术已经开始探讨实施阶段,虽然距离人体整体的冷冻复活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用于保存移植器官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对于科学家而言,对科学的追求是最高的信仰,而对于身兼科学家与科幻作家双重身份的克拉克来说,对宇宙之美的探寻,对科学技术的崇拜,是他永恒的寄托。
(3)克拉克科幻小说中的美好与冲突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美好的生活,在科技的滋润下,人们可以构建一个美好的乌托邦社会,在这个社会中,科技无比发达,物质无比丰富,人类生活无比幸福。

但是,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人便利生活的同时,也会从人们手中夺走一些东西。著名的反乌托邦三部曲《1984》《美丽新世界》《我们》就给我们描述了在高科技环境下一个恐怖的生活状态。

阿瑟克拉克创作的作品自然免不了受到那个时代的影响,但是在他的小说中,乌托邦与反乌托邦是融合在一起的,二者的统一与茅盾都在同一部作品中呈现,而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化划分。

另外在克拉克的小说中,还引入了个人对社会发展的思考,探讨了“人类从哪里来”、“人类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人类向哪里去”等终极哲学问题,将文学与科学向传统哲学领域引申,发人深省。

《阿瑟克拉克科幻短篇小说集》第三册中的《遥远的地球之歌》就是很典型的一部偏乌托邦的作品。当地球徘徊在生死边缘,人类已经无法生存时,开始将开发的目光转向了遥远的外太空。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实现了人体冷冻技术、大脑记忆备份技术、远程通讯技术、量子飞船技术等各类高精尖科技,实现了人类的全民转移。这是一个很伟大的设想,也是前几年火爆上映的《流浪地球》的灵感来源。

《守护天使》是另外一部比较典型的将乌托邦与反乌托邦相结合的作品,一方面是地球内部的人类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是地球文明与地外文明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当面对着比自己高一等级的文明时,人类的性格当中那些美好的一面,抑或是懦弱的一面,得到了极大的放大,使得冲突感十足,也让读者对于不同文明之间的相处模式进行深深的思考。在《守护天使》的基础上,克拉克扩写成为《童年的终结》,并展示出在外星人刻意的融合下,人类乐不思蜀的心态,但是与此同时,人类也被同化,所有人的意识被整合成为一个更高级的意识,失去了自我。

正是在克拉克作品中这些美好和冲突的矛盾与统一,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4)多种表现手法相结合的科幻创作形式

作为最伟大的三名科幻作家之一,克拉克的创作手法极为明显。

充满前瞻性的科技描写、高人一筹的科学预见、冷静而严谨的笔法,无不体现了一名科学家和科幻作家的风格。

但是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科幻文学也是讲究文学性的。除了故事情节构架的处理方式之外,在克拉克的笔下,时不时的会出现英式幽默。含蓄,荒诞,冷笑话,需要慢慢细品。

就像是《癫狂》中,一名男人做梦妻子为了骗保给他下了毒,他害怕死了。他将这个噩梦告诉了别人,那人有礼貌地说,不然你觉得此时此刻现在在哪里呢?

《苏醒》里面展现了一个大师的自负,他的生命即将走向尽头,为了让人们能够记住自己,他让医生给自己冷冻一个世纪,等待人造心脏技术的成熟。当多年后他慢慢苏醒的时候,大师大叫一声永远的死去了。因为他第一眼看到的不是人类……含蓄而又细思极恐的一个结局,细细品味而又回味无穷,堪称英式幽默与科幻作品的完美结合。

除了冷幽默之外,克拉克的科幻小说中还兼具着推理的内容。《地心烈焰》这一篇中,卡恩他们发现了马修斯博士写给科技部长的事情,详细描述了马修斯团队发现地心有生命存在的过程。卡恩他们感觉很遗憾,因为浪费了三百年时间才搞清楚对方的形态与思想,但是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卡恩才是地心魅影生命,而马修斯的发现直接导致了地面人类的灭亡。相信如果将这个短篇小说搬上荧屏,也会是一部非常精彩的悬疑推理剧作。
(5)爱,这个宇宙

阿瑟卡拉克一直期待着与外星文明的接触,他曾经说过:“我希望外星人的问候会在我有生之年发生!”在克拉克90岁的生日时,行将走完人生之路的克拉克的心愿是:“地外生命来呼叫我们!”
虽然暂时克拉克的愿望还没有实现,但是通过《阿瑟克拉克科幻短篇全集》我们还是能够体会到科幻巨头心中的宇宙之美,以及他对这个宇宙的热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