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放在天上的7000颗星链,中国早就准备好了秘密武器?
近日,有港媒援引国内期刊论文称,中国成功突破了一项可用于高功率微波定向能武器的技术障碍。
【北方工业研发的高功率微波武器】
据悉,这种技术的出现可极大提高中国微波武器的设计功率,使其突破1吉瓦特(GW)大关。不仅可以提高武器系统的有效射程、杀伤效果,还可以让微波武器有多余的能量同时对多个目标进行打击。
更重要的是,它还能让微波武器发射Ku波段的电磁脉冲。
Ku波段是“星链”等民用卫星所使用的主流工作频段,如果卫星遭到这类波段的电磁脉冲攻击,那么卫星上的相关零部件很可能会在攻击下被干扰瘫痪,乃至故障失灵。
在中美两国都在积极发射卫星,强化太空体系的今天,这个技术的曝光可以说给美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港媒报道中国微波武器技术】
因为目前世界上数量掌握反卫星技术的国家,也就中美俄三巨头。而在理论上具备轨道反卫星能力的国家,更是只有中美两个“可重复使用航天器俱乐部”成员,且中国作为后来者,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经验和美国还有一定差距。
这也是为什么在2022年4月,美国会突然带头禁止直升式反卫星试验,号召各国保护太空资源安全。他们不是突然心善了,而是彼时中国的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刚刚起步,美国在轨道反卫星领域独步全球。
只要能禁止反卫星导弹的技术路线,在激光反卫星、微波反卫星技术不成熟的2020年代,美国就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唯一拥有可靠反卫星能力的国家。
【美国的X-37B轨道航天器】
至于为什么美国最近几年不怎么提这事了,原因自然是我们的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在2020年9月首飞了,并在2022年、2023年又进行了2次长时间在轨飞行任务,充分展示了轨道飞行性能。
美国不再掌握垄断优势,而他们也开始将“太空竞赛”的精力放在了扩大卫星星座规模上,主打一个一边抢占轨道资源,挤压中国卫星的活动空间,一边追求以量取胜。
这样就算中国有反卫星导弹与轨道航天器,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对庞大的卫星星座造成有效伤害。甚至以“星链”举例的话,由于这种在轨数量已达数千颗的商业卫星成本足够低,用昂贵的反卫星导弹或轨道航天器攻击它们是一件非常亏本的事。
【国产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想象图】
可如果不在战时攻击这些卫星呢?俄乌冲突的经验已经证明了,“星链”系统已经可以下放到连排一级单位,为其提供直达后方指挥部的通信链路。许多乌军的无人机、无人船,也干脆使用星链代替传统的卫星通信天线。
虽然“星链”有着信号加密强度低,易被逆向定位等问题。可较低的使用成本,依旧能让这套系统成为美军、台军在战时的主要卫星通信系统。
更何况除了“星链”外,美国也有大量可用于拍摄地面目标的民用商业卫星。这些卫星也需要解放军在战时做好防备,而把它们都加在一起的话,可不是靠几十上百枚反卫星导弹就能处理的。
【星链的组网星座示意图】
美国同样面临类似的问题,而这也导致了在反卫星问题上,中美两国都处于有能力打,但没有能力完全瘫痪对手星座运行的水平。
再考虑到反卫星导弹炸出来的碎片可能影响其他卫星运作,综合考虑下来,硬杀伤的反卫星作战在现阶段是怎么算,怎么亏本。中美两国是否还在将反卫星作战列为首要任务,在今天看都是一件值得商榷的事。
也正因如此,港媒曝光的这些可以对星链挨个点名的微波反卫星技术,才显得具有颠覆性价值。
一来,微波武器主要攻击的是卫星上的零部件,并不会摧毁卫星本身,也就避免了产生碎片波及其他卫星的风险。
【2024中国航展上展出的PLB-625E微波武器系统】
二来,微波武器的功率可调。调高了可以直接让目标卫星的零部件过载,彻底失去作用。反之,这些卫星可能只会受到一些干扰,无法正常运作。
在和平时期,这样的非致命干扰对于解放军的一些保密工作尤为重要。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不希望美国人知道我们在干什么,但要是为此摧毁对方卫星的话,就多少有些做过火了。
而且不要忘了,这套技术原本是用来对付无人机、导弹等大气层内目标的。去年航展上展出的国产微波武器的最大射程也就5公里,针对的目标也是各种中小型无人机,面对大型目标时就比较吃力了。
但如果新一代微波防空武器可以突破桎梏将功率提高到1GW水平,那么别说是无人机了,就是有人机飞得低点的话,也很可能会被烧坏几个元器件后坠毁。微波武器将真正从一个概念为主、华而不实的“玩具”,变成具备不输相同定位传统防空系统作战性能的实战化武器。
同时这也意味着,未来解放军的微波防空系统很可能同时具备防空与干扰卫星的能力。反卫星作战将被普及,西方国家的卫星想再偷窥我们的部队可能就难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