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687|回复: 1

2艘航天飞机,14名航天员遇难,NASA的傲慢酿成的悲剧

[复制链接]

419

主题

525

帖子

1499

积分

金牌飞友

Rank: 6Rank: 6

积分
1499
飞币
972
注册时间
2017-7-20
发表于 2025-1-1 09: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两起严重的航天事故,让美国这个航天大国长达9年的时间都在购买俄罗斯的载人船票。随着航天飞机退役,两场航天事故不得不提,那就是挑战者号与哥伦比亚号的失事,不但损失两架航天飞机更是导致14名航天员命丧天空。那么,导致这两场悲剧发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今天,让我们把时间,倒回1986年和2003年!

2艘航天飞机,14名航天员遇难,NASA的傲慢酿成的悲剧-1.jpg

1986年-挑战者号

1986年1月28日上午,肯尼迪航天中心观众台上聚满了群众,他们等待着挑战者号的第十次飞行。在航天飞机的载人舱里,七名航天员正在等待着他们的太空之旅。他们分别是;指令长弗朗西斯·斯科比、驾驶员迈克尔·史密斯、宇航员;朱迪恩·雷斯尼克、罗纳德·麦克奈尔、艾立森·鬼冢(日本)、格里高利·麦克奈尔、克里斯塔·麦考利夫(女教师)

2艘航天飞机,14名航天员遇难,NASA的傲慢酿成的悲剧-2.jpg

挑战者号失事航天员

然而正在发射前一天夜里,塞奥科公司的工程师罗杰·博伊斯乔利向公司高层提出了异议,由于天气原因建议推迟这次发射,但并没有受到重视。甚至有工程师认为如果坚持发射在点火时就可能出事,因为他们清楚O型环密封圈在低于11摄氏度就会可能失效,而4度以下就是最后的警戒线,原本就是橡胶圈的O型环,在这个气温下会变硬。到了发射当天,天气出现异常,原本不会这么寒冷的卡纳维拉尔角出现了一场低温,当天气温降到了零下十几度。航天飞机的最初承包商罗克韦尔国际公司的工程师也对NASA的管理层表示,他们也因为冰雪原因,无法保证可以安全飞行。但他们并没有提出强有力的说法,去说服这次计划的管理层,只是让发射时间推迟了一个小时。最终这次发射因为O型环失效导致了灾难的发生。介于之前有网友说固体助推一体浇筑哪来的密封圈这个问题,今天就说说O型圈是怎样导致这起发射出事的!
<hr>
2艘航天飞机,14名航天员遇难,NASA的傲慢酿成的悲剧-3.jpg

SRB固体助推器

美国的SRB固体助推器是航天界最强的固体助推器,没有它航天飞机靠三台主发动机根本飞不起来。但就是这么一重要的部分,一个疏漏就发生了事故。航天飞机的助推器每发直径3.7米,60多米长,重量590吨,其中500多吨都是浇筑在里面的固体燃料,单发推力高达1250吨,用于起飞阶段45公里。燃烧完毕后分离展开降落伞溅落海面,可以回收利用。这次事故正是右边助推器下面一圈的O型环失效,导致了高压高温燃气泄漏,严重干扰了“大橙罐”使里面的低温液氧液氢迅速沸腾膨胀,引发了爆炸。

2艘航天飞机,14名航天员遇难,NASA的傲慢酿成的悲剧-4.jpg

坎巴拉图示失事

这次发射在T+0.678时,一股黑烟从事发处喷出,但没有持续多久。在T+2.733时停止了喷出。由于点火时产生的推力让金属膨胀导致衔接处打开裂缝,而O型环密封圈的作用就是在这时候去封闭该裂缝,但由于温度过低O型环失效,副环也在金属膨胀的一瞬间偏离了位置,两个O型环都被高温气化。当时没有第一时间发生事故的原因时,还有这是固体火箭燃烧后形成的一层铝氧化物熔渣,等于是自带一定的密封隔热性质暂时堵住了裂缝,但是这层熔渣并不稳定,遇到猛烈的振动就会自然脱落。
正所谓人祸可免天灾不可避!这一层铝氧化物熔渣坚持住了,但是在突破MaxQ点的过程中,突如其来的切风让危险重新接近挑战者号。这是航天飞机程序中记录的最强烈的风切变,风切变的力量破坏了原本就不稳定的铝氧化物熔渣层,导致裂缝变大,高温高燃气体伴随着火焰喷出,燃烧着薄如易拉罐的橙罐。T+64.660时,液氢舱开始泄漏。主发动机开始摆动以稳定姿态,但就在9秒后,天空中出现一团火花。大橙罐爆炸了。而两发固体助推“皮糙肉厚”向火球两边飞去,最后由地面中心控制引爆。

2艘航天飞机,14名航天员遇难,NASA的傲慢酿成的悲剧-5.jpg

<hr>何为天灾、何为人祸?一个是异常的低温天气和高空切风。一个是人为的不重视,NASA在此之前一直都是知道O型环的问题,因为固体助推是回收的,所以工程师在之前的检查中,已经预想过O型环失效的后果和已经被有出现过主环出问题的案例。但因为NASA的不重视这个设计并没有更好地解决,还有塞奥科公司的工程师罗杰·博伊斯乔利的话如果受到重视,又或者罗克韦尔国际公司的工程师再坚定一点,这件事故也许就不会发生。在后来罗杰·博伊斯乔利接受记者的采访时,他说他曾疯狂地阻止这次发射,但没人听从他的意见,随后他便从塞奥科公司辞职。挑战者失事后,NASA在组织文化和管理结构上做出了重要的改革,但还是有人表示这个不会维持太久。果然,在2003年哥伦比亚号出事了。
2003年-哥伦比亚号

2艘航天飞机,14名航天员遇难,NASA的傲慢酿成的悲剧-6.jpg

很多人看完了挑战者号的事故会认为,这件事故人祸大于天灾。而哥伦比亚号更是一件完全可避免的灾难甚至可以是一场“谋杀”。2003年的2月1日,哥伦比亚号顺利发射升空。在点火发射82秒时,告诉摄影小组的成员发现链接支架的一块泡沫脱落击中了航天飞机的左翼。而发射过程中就有专家发现左翼前缘的温度出现了异常,但是这件事并非没有得到重视。最终在执行完17天的任务后,机组返回地面时由于左翼前缘的隔热瓦破损,2300多度的高温气体灌入哥伦比亚号内部最终解体,7名航天员瞬间气化。
事故发生后,NASA向全世界隐瞒了这件事的具体过程。直到事发后10周年的纪念日,NASA的前飞行主管韦恩·哈尔才爆料,当时‬高层‬知道机翼受损后他们选择向7名航天员隐瞒了实情。他们认为让航天员‬们‬知道实情让他们在痛苦中挣扎后死去不如让他们‬毫无征兆中死去。

2艘航天飞机,14名航天员遇难,NASA的傲慢酿成的悲剧-7.jpg

哥伦比亚号失事航天员

哈尔回忆当时这次任务的总指挥哈珀尔德在会上说的话:你们都知道,对于隔热保护层受损,我们都无能为力。所以如果真的发生事故,我认为宇航员也情愿蒙在鼓里。你不认为宇航员在回程时,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死亡,比知道无法解决问题、要留在轨道上,并等待空气用尽后死亡好吗?不知道大家看到这句话是什么感觉,学长看到很不是滋味。后来的每一次发射,NASA都会用卫星检查一遍航天飞机是否有隔热瓦的脱落,也有了亚特兰蒂斯号出发维修哈勃望远镜时,奋进号的随时待命!

2艘航天飞机,14名航天员遇难,NASA的傲慢酿成的悲剧-8.jpg

无论是挑战者还是哥伦比亚号14名航天员经历着同样的灾难却经历着不同的死法。有失压身亡的,有高空坠落死亡的,有高温冲击的,每一名航天员都是英雄。就像小约翰·吉列斯比麦基的一首诗《高高飞翔》“我们永远缅怀他们,我们不会忘记今晨最后看到他们的情景。他们整装待发,向我们挥手致意,然后脱离了大地执拗的束缚飞上天际,亲近.上帝慈爱的面容。”

2艘航天飞机,14名航天员遇难,NASA的傲慢酿成的悲剧-9.jpg

60

主题

801

帖子

1665

积分

金牌飞友

Rank: 6Rank: 6

积分
1665
飞币
855
注册时间
2017-8-23
发表于 2025-1-1 09: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