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入联盟
找回密码
航空人生
新一代连飞客户端下载
空管人生
中国航空运动协会推荐
WEFLY
模拟飞行玩家聊天工具
门户
文章
商城
二手市场
外包服务
模飞软件
硬件设备
飞行体验
学院
云课堂
问答
资料下载
论坛
模拟飞行
低空飞行
太空探索
星圈
资源
企业
太空探索论坛
»
论坛
›
太空穿越
›
太空探测器
›
跟跑→并跑→部分领跑,我国不断刷新人类探月新纪录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955
|
回复:
0
跟跑→并跑→部分领跑,我国不断刷新人类探月新纪录
[复制链接]
trilobite
trilobite
当前离线
积分
1355
窥视卡
雷达卡
358
主题
486
帖子
1355
积分
金牌飞友
金牌飞友, 积分 135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45 积分
金牌飞友, 积分 135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45 积分
积分
1355
飞币
867
注册时间
2017-7-26
发消息
发表于 2024-12-29 15:29:3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今年6月25日,历经53天的太空旅行,嫦娥六号返回器回到地球,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又一标志性成果。
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强调:“20年来,探月工程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持续攻关,在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工程实践、成果转化、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走出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测之路,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为人类探索宇宙空间作出了重大贡献。”
今年是我国探月工程实施20周年。二十载春华秋实,我国在探月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跑”的扎实进步,不断刷新人类探月新纪录。
圆梦: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揽月千年梦想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新世纪伊始,党中央高瞻远瞩,把握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经济科技发展大势,作出实施探月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确定“绕、落、回”三步走总体规划,“嫦娥”奔月之旅由此开启。
“绕起来了,绕起来了!”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11月5日,嫦娥一号到达月球附近,实施近月点“刹车”,几分钟后,屏幕上显示嫦娥一号已经被月球引力精准捕获,绕月成功。
这是中国探月“零”的突破,也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后,我国航天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从嫦娥一号飞向月球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飞向月球的大门一经打开,深空探测的脚步就不会停止。”探月工程首任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说。
2010年10月,嫦娥二号成功发射,我国成为世界第三个飞入拉格朗日点、第四个开展小行星探测的国家,并获得当时国际最高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
2013年12月,嫦娥三号携带“玉兔号”月球车成功落月,我国成为国际上第三个成功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勘察的国家。
2019年1月,嫦娥四号实现世界首次人类航天器月球背面着陆巡视探测,揭开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任务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面同地球的中继通信。
2020年12月,嫦娥五号携带1731克月球样品返回地球,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标志着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完美收官。
我国探月工程实施之前,人类100多次月球探测活动,成功的只有一半左右。嫦娥任务连战连捷,每一次都取得丰硕的成果,每一次都有令人惊叹的中国创造。
探月征程,圆了中华民族飞天揽月的千年梦想,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的新篇章。
逐梦:探月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
探月20年,是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探月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20年。
面对探月卫星资料匮乏、经验不足等挑战,以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叶培建院士等为代表的科研人员,攻克了一系列难题,成功研制飞出地月系的全新航天器。
落月,是嫦娥三号任务中的关键一环。月球表面无大气,无法利用气动减速的方法着陆,探测器需要靠自身系统减速。科研人员采用变推力推进系统,设计出变推力发动机,破解了着陆减速的难题。应对月面环境不确定,科研人员研制出着陆缓冲系统,保障嫦娥三号顺利踏上月球。
着陆月背,如何实现月背和地面通信,是嫦娥四号任务面临的关键难题。怎么办?科研人员创新性地提出研制和发射一颗中继卫星,运行在地月之间,为月背的着陆器和巡视器与地球搭建通信桥梁。
嫦娥五号任务拥有“双程票”,在完成样品采集后,还需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23天、11个重大阶段和重要步骤,科研人员迎难而上,啃下一块块“硬骨头”,创造了在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等5项“中国首次”,系统带动了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
去往月背“挖土”,科研人员为嫦娥六号探测器设计了环月逆行轨道方案,帮助嫦娥六号落得稳、落得准。
…………
回顾不寻常征程,国家航天局原局长、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栾恩杰院士说:“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思想,在嫦娥工程里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敢为人先,凭的是什么?”嫦娥五号、六号任务总设计师胡浩说,“没有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没有新型举国体制的支撑,中国探月工程三步走总体规划就不可能如期完成。”
筑梦:探月精神激荡创新豪情
一个个不眠之夜,一次次闯关夺隘,一代代探月人薪火相传,铸就了“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
强大的精神引领,不仅成为探月工程不断成功的制胜法宝,也为建设科技强国凝聚起强大奋进力量。
在挑战中前行,在重压下突破,源于自立自强的信念。世界上无人月球探测,基本经历了掠月、撞月、绕月、落月和挖取月岩样品送回地球等5种方式。中国探月,直接从“绕”做起;月背着陆,国外没做过,立项时,有人问,嫦娥四号任务要不要冒这个险?摆脱“跟跑”思维,科研人员勇闯“无人区”。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航天人攻坚的身影。为适应月球极热极寒环境,科研人员采用月球重力驱动两相流体回路技术,攻克热源综合利用技术,解决了嫦娥三号的月夜生存难题。在嫦娥三号初样热平衡试验期间,为确保顺利完成我国首次探测器月夜热平衡试验,科研人员24小时轮班作战。
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2035年前建成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航天人步履不停,将一个任务的结束当作创新的起点,向着新的目标砥砺前行。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喻思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照妖镜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卫星
视频专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