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入联盟
找回密码
航空人生
新一代连飞客户端下载
空管人生
中国航空运动协会推荐
WEFLY
模拟飞行玩家聊天工具
门户
文章
商城
二手市场
外包服务
模飞软件
硬件设备
飞行体验
学院
云课堂
问答
资料下载
论坛
模拟飞行
低空飞行
太空探索
星圈
资源
企业
太空探索论坛
»
论坛
›
太空穿越
›
空间站
›
鉴证|国际空间站有裂缝,漏气严重?暴瘦宇航员遭遇了什么?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615
|
回复:
0
鉴证|国际空间站有裂缝,漏气严重?暴瘦宇航员遭遇了什么?
[复制链接]
tpzmj
tpzmj
当前离线
积分
1598
窥视卡
雷达卡
49
主题
774
帖子
1598
积分
金牌飞友
金牌飞友, 积分 159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02 积分
金牌飞友, 积分 159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02 积分
积分
1598
飞币
822
注册时间
2017-9-30
发消息
发表于 2024-12-26 17: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近日,国际空间站发生了一系列的太空奇遇记。先是两名美国宇航员被迫滞留超过150天,瘦成了“太空闪电侠”。随后,人们发现国际空间站居然是有裂缝、漏气!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听上去就更神奇了:漏气就使用密封胶,漏气严重的地方先别去,人员撤离则是给飞船加装临时座椅。这一系列的操作听上去,多少有点“荒野求生”的意思。国际空间站竟然如此随意吗?网友的描述是否夸大了事实呢?
(一)美宇航员被困空间站后暴瘦?
59岁的苏尼·威廉姆斯是退役海军直升机飞行员,曾两次进入国际太空站;61岁的巴里·威尔默尔是前战斗机飞行员,也曾进入太空。
2024年6月5日,两名宇航员搭载“星际客机”飞船,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太空军基地升空,前往国际空间站。这是“星际客机”飞船首次执行载人试飞任务。飞船在发射后,出现了氦气泄漏和发动机失灵等故障。虽然到达了国际空间站,但自动对接时,5台发动机已经全部失效。不得已,地面技术人员通过远程指导,宇航员手动操作,重启了其中的4台发动机,这才得以成功与空间站对接。
6月6日,两名宇航员终于进入国际空间站。按原定的计划,他们会在6月14日乘坐“星际客机”飞船返回地球。但NASA在对飞船已经出现的故障和返回场景的预期性能,进行深入技术评估后,认为宇航员再乘坐原定飞船返航的风险极大。于是在8月30日宣布,“星际客机”在9月6日从国际空间站脱离,按照原定航线返回,而两名宇航员则需要留在太空站。
这是一张威廉姆斯拍摄于9月24日的照片,照片当中她脸颊凹陷,与刚刚进入太空时相比,明显是消瘦了。很多网友纷纷猜测原因,有人说是因为临时增加了人员,供给不足导致营养不良。甚至有人说,物资短缺已经到了宇航员需要回收尿液做汤的地步。
《时代》杂志的太空语科学编辑杰弗瑞·克鲁格也表示,两位宇航员在空间站的生活十分艰苦。因为国际空间站只有6个私人睡眠区,每个睡眠区配备一个睡袋,而两位宇航员原本打算只是临时借宿在空间站,所以就给他们配备了简易休眠舱。
首先,我们来核实物资短缺这一猜测。
国际空间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耗时最长且涉及国家最多的空间国际合作项目,由16个国家共同建造、运行和使用。从2010年开始全面启用以来,已经有超过270人访问过空间站,为人类太空探索和利用提供了宝贵的平台和经验。
有关国际空间站中液体回收的问题,很多普及的文章都曾经提到过,不仅仅是尿液,包括呼出的气体和汗液,不加以利用的话,不仅会越积越多,为运营和物资输送增加难度,长时间还会释放出有毒性的物质。
国际空间站把尿液转换成水的方式,使用的是我们所说的尿液处理系统。NASA目前的液体回收系统,转化率能够高达98%。
莱恩·卡特(美国宇航局回收系统工程师)
:“经过系统处理后提供给宇航员的水,比我们在地球上饮用的任何水都要干净的,包括我们平时所饮用的瓶装水,这个水比瓶装水也要干净。这就是系统过滤后的结果。”
所以,威廉姆斯他们被困以后,到了用尿液做汤的程度,这个就有蹭流量之嫌了。
那空间站物资供应会不会出现短缺问题呢?按NASA的资料显示,威廉姆斯他们被困空间站内原本有7名工作人员,加上他们两个就变成了9个人。临时增加两个人,会不会出现资源短缺的问题呢?
白孟宸(鉴证组评论员)
:“国际空间站的空间设计,基本上是以每一个标准的小模块为单位。这个模块可以是搭载一些实验柜的标准模块,也可以是一个人员的标准,所以这个模块很小,基本上就是一个人睡的,一个近乎于封闭的空间,有一定的隔音设计,有空气交换的部分。按照俄罗斯方面的说法,7个人是标准设计,其内部设计的最大极限情况下可以短时间容纳13个人。如果在交换阶段,12个人也是可以的,但是不能时间太长。宇航员在太空中的食物供给比过去当然强得多,所以这不是他们最大的问题。”
既然不至于吃不饱,那是不是健康出现了问题呢?就在大家关注着威廉姆斯的身体状况的时候,10月底回来的4位宇航员健康情况也为这件事情笼罩上一层迷雾。
10月25日,NASA发表声明称,NASA宇航员迈克尔·巴拉特、马修·多米尼克和珍妮特·埃普斯,以及俄罗斯航天局宇航员亚历山大·格雷本金,返回地球后,进行了常规医疗评估。其中一名美国宇航员需留在医院,出于谨慎考虑进行额外评估。由于保护宇航员的医疗隐私,不能透露该名宇航员的身份以及导致其住院的具体原因。
11月8日,三名美国宇航员在新闻发布会上,同样以医疗隐私为由,拒绝讨论此次事件的细节。同时,英国《每日邮报》在11月10日的报道中称,有内部人士透露,NASA正在全力以赴帮威廉姆斯稳定体重。
面对这么多的关注和猜测,NASA和威廉姆斯本人陆续出面进行了澄清。11月6日,NASA发言人吉米·拉塞尔在接受《每日邮报》采访时,针对大家关注的威廉姆斯和返回的4名宇航员的健康问题表示,国际空间站上的所有美国宇航员都接受常规医疗评估,并由专门的飞行外科医生进行监测。
11月12日,威廉姆斯在与地面连线的访谈活动中,正式回应有关她体重的问题:“我们有一个弹簧质量阻尼器,可以用来称体重。我的体重和到达这里时是一样的。我认为看起来有变化是因为,你可能听说过体液转移现象。在太空中,人们的头看上去有点大,因为液体沿着全身流动均匀分布。现在布奇和我在这里几个月了,我们一起在健身。我们有自行车、跑步机,我们也有举重设备。我可以肯定地说,虽然举重不是我常练的内容,但是绝对改变了我,我的大腿变壮了,我的屁股也变大了。我们做了很多深蹲,为了能回到跑步机上。你知道跑步机的宽度,我们正在研究臀部和脚部的骨密度。所以可能身体有些变化,但是体重没有变化。”
太空环境会对人体产生影响是一个共识。在微重力的环境下,人体会发生很多变化,最明显的就是肌肉、骨骼和体液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导致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心血管问题和免疫系统失调等等。所以宇航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健康管理措施,包括个性化的营养饮食,也包括我们看到的在太空中进行的锻炼。
与此同时,NASA还发现这些变化是男女有别的。2014年,美国女性健康杂志发表了一篇来自NASA的研究报告。研究显示,女性在太空飞行期间的血浆体积损失比男性更大。女性的压力反应特征包括心率加快,而男性的反应是血管阻力的增加。血浆的流失导致新陈代谢率暂时增加,而身体则调动资源来适应血浆的流失。这种反应会提高卡路里燃烧量,导致体重减轻。
每一轮宇航员的轮换周期是6个月,这两名滞留在太空站的宇航员,现在已经是大大的超期。不过,宇航员存在健康问题目前还都只是猜测,NASA并没有更多的具体回应。
(二)国际空间站“健康”出问题?
国际太空站,目前被传出有“健康”问题。NASA在这方面确实发布了详细的报告,并且表示出担忧。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1月16日发布文章称,NASA监察长办公室两天前的一份报告显示,国际空间站每天有超过正常标准2到2.5磅的空气泄漏,这是现在面临最紧迫的问题,这可能会威胁到宇航员的安全。
NASA官员甚至担心出现灾难性故障,要求停靠在国际空间站的SpaceX载人龙飞船增加临时座椅以备紧急撤离之需。同时,NASA的监察委员会将国际空间站目前的风险威胁等级提升至5级,也就是顶级安全风险。
NASA这一系列的行动,让我们明显感受到空间站现在的漏气问题是非常严重的。这个问题究竟是怎么出现的,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
从NASA官网和9月份提交的报告当中可以看到,早在2018年8月29日,国际空间站上就发现了一个小洞,导致了压力泄漏。NASA当时在声明中表示,漏气的是停在空间站的俄罗斯“联盟号”宇宙飞船,机组人员已经识别并且修复了这个洞。
2021年,俄罗斯“星辰号”服务舱转移轨道中又出现了不明裂缝和漏气现象。该舱提供空间站生活区生命支持系统、电力分配和数据处理、飞行控制和推进系统,非常的重要。而此次泄漏也被视为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双方宇航员使用特殊胶带、纱布和密封剂进行修复。NASA当时认为不会对国际空间站的结构完整性构成直接风险。
但是到了2024年2月,漏气现象呈现了严重化趋势,4月泄漏速度达到有史以来最大,一度高达每天约3.7磅。随后,俄罗斯宇航员用密封剂和打补丁的方法覆盖了所有已知裂缝,如今每天的空气泄漏量减少至2.5磅以下,但是仍然没有停止。这一次,NASA认为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会造成严重后果,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国际空间站最初设计的使用年限是到2015年,但是美俄不断地为其延寿。目前,俄罗斯计划是2028年退出国际空间站,而美国则承诺将其运行到2031年。到现在,国际空间站已经是超期服役了近10年,有500多个替换部件超过设计寿命。这样看来,出现裂缝真的就是在所难免的事。
问题出现了,那双方如何应对呢?美俄的意见目前还存在分歧。美国和俄罗斯的技术团队在不少问题上并没有达成共识,包括漏气的根本原因以及漏气会产生的严重后果。
鲍勃·卡巴纳(美国航天局国际空间站咨询委员会主席、前美国宇航员)
:“俄罗斯方面认为,裂缝最有可能是微振动产生的金属疲劳老化引起;美国宇航局相信,裂缝是多种原因导致的,包括残余应力、机械应力和环境暴露。俄罗斯认为持续目前状态是安全的,但他们无法令我们相信这一结论;我们也没有办法令他们相信我们有关后果严重的结论。所以,俄罗斯团队继续寻找原因和解决现有漏气问题,他们并不相信裂缝会导致灾难性解体,但是NASA对结构完整性表示担忧,并担心出现灾难性故障。”
好在在目前的应对措施方面,双方达成了协议:存在泄漏问题的转移通道必须始终保持关闭,只有运送补给的货运飞船与“星辰号”服务舱对接时,才会被临时打开。同时,NASA和俄罗斯航天局一致认为,如果泄漏率达到不可靠的水平,则可能需要永久关闭有问题的部分,但双方尚未就如何定义不可靠达成一致。
白孟宸(鉴证组评论员)
:“在航天领域,美俄在国际空间站领域上虽然也有一些争议,但是总体来讲到现在为止,已经算是还保留着合作的。至少是象征性的,包括联盟飞船的货运、运人,包括在国际空间站大家的一些交流,看起来还是相对可以。但在这背后,涉及到两套官僚体系之间的交流的时候,就不会那么简单。就是在这个领域上,政治的问题很多时候是压倒科学的,就是大家在讨论谁的责任,怎么解决成本的问题,谁来掏这个维修的成本。”
制片人:梁茵
编导:张恒
编辑:于二丫
今日视频推荐:
大家都在看 ·车臣政治新星阿劳季诺夫:库尔斯克会战或终结乌军精锐|独家专访·以色列在叙利亚开辟“第四战线”是暂时性的吗?有何企图?|新闻今日谈·哈梅内伊首次回应叙利亚局势,“9月起已经警告巴沙尔政府有威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照妖镜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