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12-25 04: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天文学一般指的就是天体测量
,其最大值线笔这的贡献主要是对时间的测连于热定,也就是历法
。
在古代,公元前1234年5月6日下午7点8分9秒,我们的某位祖先完成了一天劳作,可能正在休息。他并不知道现在是何年何月何日,当然这并不影响他睡觉,但是,庄稼的成长是需要适宜的气候
的(如果你在秋天播种并且家里没有余粮,你就会饿死),所以他必须了解,什么时候播种是比较容易收获的,因此他需要知道大致的时间变化
。我们聪明的祖先发现,天体的运动
是与气候的变化
是有联系的。也就是说,可以从天体运动来推测气候变化。因此,我只要做个时间表,只要天体运动到特定的位置,我做特定的事情(比如播种、插秧),不就可以保证收获了嘛?于是在此基础上,“二十四节气
”应运而生!
后来,我们的祖先又发现,总是和别人约定在春分前一天见面,夏至后两天吃饭非常麻烦,应该有个时间标准
。这个标准的参照物最好是氢不变的(不用经常修改)、周期的(因为时间是周期的)。抬头一看,星星,不就是符合这些条件的最佳选择嘛?于是,年、月、日、时
应运而生!
过了几百年,祖先又发现,时间表不灵了,本来是应该播种的日子,可是外面还在下雪!怎么回事?原来,是我们之前规定的时间与自然界真实流逝的时间
之间有误差
。比如我们规定一年是365天,但是自然界实际上是365.3422天(这里按回归年
计算的)。一年有0.3422天的误差,三年大概就有一天的误差,所以每隔三年
就有一个闰年
。同样,一百年就是34.22天的误差,三百年后穿着衬衫就可以过年了!
怎么办?
自然界的时间流逝也体现在天体运动上,精确计算天体运动的时间,就可以减小时间误差。根据天体运动来推算年、月、日
的时间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制定相关的计算法则,这就是历法
。这是天文学最古老而最重要
的应用。
补充一下:
历法对于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极其重要,人们根据历法来进行打渔、畜牧、耕种
等社会生产,这些都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需要
,因此几乎每个文明都会有自己的历法。但是就其基本原理来说,不外乎三种:太阴历,太阳历,以及阴阳历
。具体来说:
太阴历
,简称阴历
,以朔望月(也就是月亮的变化)为依据,如伊斯兰历
。其优点是日期和月相吻合的很好,对于预测海洋潮汐、安排渔业生产
等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缺点是与季节变化严重脱节,不适用于农业和畜牧业;
太阳历
,以太阳周年运动为依据,如现行的公历
(又称格里高利历)。其内容比较简洁,便于记忆,而且精度较高,于天时符合较好。但是其中的“月”是认为定义,并无天文意义;
阴阳历
,其综合考虑太阳和月亮的运动并以此为依据,具体来说以朔望月作为月的单位,并且取历年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
(即太阳连续两次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约为365.2422个太阳日),如中国的农历
。其既能使每个年份基本符合季节变化(适用于耕种),又能使每一月份的日期与月相对应。但是缺点是历年长度相差过大(有的年有闰月,有的没有),制历复杂,不利于记忆(大家对于中国农历的复杂应该有体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