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入联盟
找回密码
航空人生
新一代连飞客户端下载
空管人生
中国航空运动协会推荐
WEFLY
模拟飞行玩家聊天工具
门户
文章
商城
二手市场
外包服务
模飞软件
硬件设备
飞行体验
学院
云课堂
问答
资料下载
论坛
模拟飞行
低空飞行
太空探索
星圈
资源
企业
太空探索论坛
»
论坛
›
太空穿越
›
运载火箭
›
俄罗斯射了这么多火箭还赚不到钱,中国选择另起炉灶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554
|
回复:
0
俄罗斯射了这么多火箭还赚不到钱,中国选择另起炉灶
[复制链接]
tattu飞翔
tattu飞翔
当前离线
积分
1727
窥视卡
雷达卡
58
主题
838
帖子
1727
积分
金牌飞友
金牌飞友, 积分 17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73 积分
金牌飞友, 积分 17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73 积分
积分
1727
飞币
876
注册时间
2017-9-11
发消息
发表于 2024-12-21 07: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俄罗斯航天不行了?昨日《参考消息》刊登了俄罗斯连塔网记者安德烈·鲍里索夫的文章,提到主管军工的俄罗斯副总理德米特里·罗戈津最近亲口承认,俄罗斯在航天领域赶不上美国。
报道称,罗戈津5月27日在工业和贸易部会议上说:“我们如今在航天领域(的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1/9。我们所有雄心勃勃的项目都表明,我们应当将生产率提高150%。但即便我们提高了150%,终究还是赶不上他们。”
罗戈津(资料图)
对于很多中国读者来说,印象中的俄罗斯还是一个航天强国。作为一个能维持一套独立全球定位系统(虽然经常宕机)和掌握覆盖全球的军用全球侦察、通信能力(虽然经常因为卫星爆炸、老化出现死角)的国家,俄罗斯绝不是这位记者说的那样,“无法被称为航天大国”。
然而,鲍里索夫文章里至少有一点没说错:“即便算上出口火箭发动机和向美国航天局宇航员出售‘联盟’号飞船席位的收入,俄罗斯在全球航天市场上占据的份额依然不超过1%。”
文中也提到,2015年俄罗斯在全世界航天运载火箭发射中,从发射次数来说独占鳌头,达到33%(29次)。但在航天市场上最大的两个领域——太空通信和卫星平台、航天设备制造方面——俄罗斯几无立足之地。换句话来说,干了很多事,却赚不到多少钱,这就是罗戈津所说的“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1/9”说法的所指。
我们不能单纯地把航天视为一门生意,但光就商业航天来说,母庸讳言俄罗斯确实并不成功。
航天发射市场,听起来高大上。然而谁能想到这个行当今天已经变成市场极度饱和、几乎赚不到多少钱的状态呢?
没办法,廉价运载火箭实在太多。
上世纪90年代,运载火箭在商业发射市场上利润率可达20-30%,甚至高达50%的水平。一时间,俄罗斯、乌克兰、美国、欧洲、日本、中国、印度……各国都拼命来做这个“太空马车夫”。俄罗斯当时还和乌克兰联合成立“海上发射公司”,准备在靠近赤道的地方发射火箭,使用按照美苏全面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裁撤下来的洲际导弹来发射卫星,几乎就没什么成本。中国也从“亚洲一号”卫星开始,使用长征2号、长征3号来承接国外发射任务。尤其是“铱星”发射,让当时经费紧张的航天部门得以完成长征2号一箭多星的改装。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国际卫星市场日益被西方垄断,国际航天发射市场的好日子也迅速走到尽头。
先是美国炮制了《考克斯报告》,称用来发射“铱星”的长征2号火箭就是“东风-5B”多弹头洲际导弹——随后得出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中国所有民用商业航天发射,都是军事航天和洲际导弹研制的掩护。从此,美国不准中国发射自己的卫星——这个制裁越来越紧,到后来干脆不让中国发射任何带美国部件的卫星,国际市场上现在几乎没有这样的卫星,除了中国国产的。
然而在俄罗斯这边,事情是另一番模样——无论如何,都挤不进国际卫星市场。
众所周知,至今俄罗斯微电子技术仍处于相当难堪的境地,其生产的相关产品在商业市场上完全无法与西方竞争。即使在军用领域也是如此,2015年遭到制裁后,人们发现一个尴尬的情况,前几年引进西方电子设备生产的战斗机被部署到与西方对抗的前线,而禁运后被迫完全“国产化”的新型战斗机却被留在后面,因为性能上比前者要差了一截。
基于这个最基本的原因,俄罗斯的卫星平台显然不可能具备与西方竞争的能力。而这是商用航天市场上利润率最高的部分——通讯卫星的一个转发器一年出租费用就高达一亿美元,卫星本身算上发射费用可能也就几亿美元,一年回本并赚钱很正常,如果能在轨使用10-15年,利润率远超1000%。2014年,卫星服务业收入已经达到1229亿美元,从2009年开始,这个行业年均收入增长率达到4%,可以想象,垄断这一行业的几家西方公司从中牟利多少;同样可以理解,垄断国际卫星市场的少数几家公司会千方百计阻止新的竞争者加入。
俄罗斯被死死排除在卫星制造和运营之外,只能去做商用发射市场,而这个市场的利润率不断降低。
一方面,航天商用发射市场陷入恶性价格战。据报道,目前美国“太空探索”公司的“猎鹰9”火箭价格为5400-6200万美元。众所周知,这家“太空探索”公司是美国“高科技私企”的典范。然而,由于其与航天局关系密切,它能从美国航天局直接免费获得许多关键技术,且有大量航天局提供的订单。且“猎鹰9”完全采用商用标准,按照传统的运载火箭标准,它的可靠性安全性是相当可疑的,但这并不影响媒体吹捧它。
“猎鹰9”运载火箭(资料图)
“猎鹰9”现在的价格可与中国“长征2号”媲美——这就让俄罗斯非常难堪。他们的“质子”运载火箭目前被迫降价到7000万美元以内,以与“猎鹰9号”竞争——几年前,它的发射价格是1亿美元。此外,印度也带着造价1亿美元以下的运载火箭进入世界航天发射市场。这更是让俄罗斯主力中型火箭“质子”受到两重夹击。
另一方面,俄罗斯的“质子M”火箭近年来事故不断,甚至发生连续爆炸事件,苏联时代积累下来的良好声誉已经被败坏殆尽。
俄罗斯主力运载火箭“质子M”
这导致其保险费率高得惊人,上面提到7000万美元的总价格里,包含20%以上的保险费。这个费率比前几年刚刚进入市场,去年也发生过一次爆炸的“猎鹰9号”还要高得多。
俄罗斯质子-M火箭自2001年首发开始,到2014年3月发射了76次,成功率91%,失败那些……
2013年7月2日,俄罗斯的质子-M火箭在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后不久就发生了坠毁,其携带的三颗导航卫星也因此报销
上述两个原因导致俄罗斯在商业航天发射上的利润真的不高,目前实际利润率很可能低于10%。
当然,俄罗斯也有一些利润率还好的发射项目,例如出租“联盟”飞船席位给外国宇航员,送他们去国际空间站,以及向国际空间站发射货运飞船等。
俄罗斯“联盟”飞船的运载火箭是从当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R-7一路发展而来
此外,向美国出售RD-180火箭发动机也还是相当有利可图的。
只不过,随着美国自行研制的货运飞船和新一代载人飞船以及替代RD-180的新型发动机的出现,这两个项目可能在未来几年内就会消失。
那时,俄罗斯可真就成了给西方卫星垄断联盟打工的“伏尔加河纤夫”咯。
不过话说回来,看到俄罗斯现在的样子,我们就能理解中国航天的策略了。
正如笔者以前在其它文章里提到的,我国的商业航天发展策略是:“另起炉灶”。这也要感谢西方长期对中国的孤立,企图将中国排除在国际航天市场之外,否则我们可能和俄罗斯一起成为西方商业航天公司的“打工仔”了。
中国近年来开始了新的征程。既然美国搞出了“一片美国芯片也不能用中国火箭发射”的政策,不让我们上商用发射的餐桌,那好,我们就掀翻这桌子,顺便连卫星服务市场也掀翻桌子。
与俄罗斯相比,中国掌握了独立的卫星设计、制造技术,且国产卫星的在轨寿命、执行任务能力等方面可以满足用户的大部分需要,完全可以在西方垄断体系之外另起炉灶再搞一套。
所以中国现在开始直接卖整套卫星系统,包发射,包运营,包建地面战,包人员培训……不是租用,是买断!虽然最后的价格可能不会比现行价格便宜太多,但是可以让购买卫星的国家获得卫星的完全自主权,这对于很多国家来说是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的,目前已经陆续有一些国家购买了中国卫星。假以时日,这将真正掀翻西方的垄断地位。
中国新一代长征7号火箭将继承长征2,成为新一代廉价、高可靠、高性能的太空发射工具
截至2013年12月31日,中国已分别向国际用户成功在轨交付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委内瑞拉一号通信卫星、巴基斯坦1R通信卫星、尼日利亚1R通信卫星及玻利维亚通信卫星采用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的通信卫星。
到现在为止,航天市场距离真正商业化还有距离。离开军用和国家科研项目技术的反哺,商用航天收入支撑不起庞大的研制费用。俄罗斯在这一点上就是最明显的例证,他们新一代“安加拉河”火箭由于经费不足和产业总体形势不好导致研制缓慢,至今仍难以取代“质子”火箭。
俄罗斯新一代“安加拉河”火箭至今未能全面替代“质子”发展速度缓慢
中国和俄罗斯会不会在航天领域展开合作呢?可能性很大。
2014年,俄罗斯副总理罗戈津就曾表示中国在航天领域发展迅速,2020年后,中俄两国可以讨论开展载人航天项目合作。2015年,中俄两国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双方主席会晤后,双方发表的声明表示要培育民用航材、航天技术方面的合作。
只不过,双方的合作方式,至今还没有清楚的“路线图”。必须承认,很多俄国人,还抱着一种“优越感”看待中国,这对两国的合作恐怕是一股相当的阻力。
不过,这篇旨在唤醒俄罗斯航天业危机感的文章中,似乎对有些问题过于夸大,例如,这位记者说“俄罗斯微电子技术水平较低,这意味着,离开外国的支持,俄罗斯研发不出性能可靠的火箭。”同时又表示:“不用指望中国……中国提出的技术交换方案(用微电子技术换发动机)对俄罗斯来说太不公平,因为中国的微电子技术不足以与美国媲美”。
然而显然这位记者并未提到,被他的文章吹上天的美国“太空探索”公司的“猎鹰9号”运载火箭全箭的电子设备几乎都是商用标准,而不是航天标准,理论上说,该火箭安全性问题上大概和俄罗斯那频频爆炸的“质子”火箭没啥差别(现在猎鹰9的发射次数还不算多,所以仅有一次发射失败,但长远来看,很难乐观)。然而那又如何?在该火箭几次成功“回收”第一级之后,还是被吹嘘为“奇迹”。
或许这便是一些俄罗斯和中国媒体的通病了——不给美国和西方跪一下就不能显示自己的“独立思想”……耸肩。
本文来自:政经资讯新媒体观察者网
联系·合作:2920915625(QQ)
微信公众号可以像聊天那样置顶了,想试试吗?长按公众号就能设置
回复“置顶”获取方法!
中国关怀 全球视野www.guancha.cn
微信ID:guanchacn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照妖镜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视频专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