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入联盟
找回密码
航空人生
新一代连飞客户端下载
空管人生
中国航空运动协会推荐
WEFLY
模拟飞行玩家聊天工具
门户
文章
商城
二手市场
外包服务
模飞软件
硬件设备
飞行体验
学院
云课堂
问答
资料下载
论坛
模拟飞行
低空飞行
太空探索
星圈
资源
企业
太空探索论坛
»
论坛
›
太空穿越
›
卫星
›
硕果积栋谱“风云”——记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总师”孙家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875
|
回复:
0
硕果积栋谱“风云”——记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总师”孙家栋
[复制链接]
ghj88
ghj88
当前在线
积分
1619
窥视卡
雷达卡
63
主题
766
帖子
1619
积分
金牌飞友
金牌飞友, 积分 161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81 积分
金牌飞友, 积分 161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81 积分
积分
1619
飞币
851
注册时间
2017-9-25
发消息
发表于 2024-12-15 15: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嫦娥、北斗、风云、资源……作为航天工程的“总总师”,孙家栋点亮满天繁星。晚年,孙家栋说过一句话,我一生做过多个卫星总师,风云二号最让我难忘。从着手启动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工程到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系列最后一星发射,孙家栋相伴“风云”四十余年。
2018年,风云二号最后一颗卫星发射时,89岁的孙家栋出现在西昌卫星发射场。有人问他,何必事必躬亲?他说,我是风云二号的工程总师,应当到一线来。“并非我个人如此,每个航天人都是如此,只要到了特定时间,就要出现在特定的岗位上。”
结缘“风云”
孙家栋与“风云”很早结缘。1988年9月4日,我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A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前夕,孙家栋专程为进发射基地的试验队员作动员。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实施以东方红三号、风云二号、资源一号为代表的第二代应用卫星工程。孙家栋被任命为这三项工程的总设计师,从此与风云卫星结下了更深的缘分。
“我国的气象卫星是随着气象服务需求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一开始,气象服务要求相对较低,我国制定了先发展低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的规划。之后,我们又有了高轨道的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形成低轨全球观测和高轨局部观测相结合的气象卫星体系。”孙家栋回忆。
1986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研制任务,该工程被列入航天重点工程。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代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卫星成功后,将使我国同时拥有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当时,技术水平有限,条件比较艰苦,困难重重。”孙家栋说。
如何让风云二号卫星尽快成型的同时也具有优良的功效?当时的研制队伍决定一方面继承我国东方红二号卫星部分成熟技术,一方面大胆采用多项国际先进技术,以进一步提高风云二号卫星的技术性能。
研制过程并不顺利。1994年,我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01星在发射前测试的过程中发生意外。三年后,1997年6月10日,我国成功发射了风云二号A星。但在运行3个月左右开始出现故障。
“上天之后便暴露出一些问题。”孙家栋说。比如,太阳光照射镜头时,卫星云图成像不是很清晰。即便如此,风云二号A星意义重大,它标志着中国气象卫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同时拥有极轨气象卫星和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
最后的目送
“我做过很多型号的总师,但做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工程总师让我感受最深。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发展,才有了今天的成绩。”孙家栋不止在一个场合这样表示。
风云二号出师不利。直到2004年,风云二号C星成功定点,成为当时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业务星。随后,从C星到最后一颗H星,风云二号步步推进、顺风顺水。如今,长期稳定运行的风云二号卫星服务国民经济,造福万千百姓。
2018年6月5日,风云二号最后一颗星——H星即将发射。已经89岁高龄的孙家栋来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见证这场收官之战。
从40年前着手论证风云二号工程,到最后一颗H星发射,孙家栋见证了风云二号8颗卫星从零件到整星、从地面到天上的每一步。颗颗卫星,如其爱子,如今,他要送最后一个孩子离开。
发射在夜里进行。位于大凉山深处的卫星发射场鸟鸣蛙唱。从1997年到2018年,从首星到末星,孙家栋的头发白了太多、身子也佝偻了起来,但目光依旧坚定。这天夜里,长三甲运载火箭升腾的尾焰划破了大凉山夜空,火箭托举着风云二号H星飞向深邃又无尽的黑夜。孙家栋看着眼前的画面,熟悉而亲切。
四十年转瞬即逝,往事却历历在目,如同电影一样在这位耄耋老人的脑海中闪现。从失败到成功、从泪水到欢笑,风云二号的研制历程是中国航天事业的缩影,又何尝不是如同孙家栋一般的中国航天事业开拓者们的人生写照呢?
喜看后辈风云
晚年的孙家栋,依然心系风云卫星事业。“对于我来说,每天晚上7点30分,准时打开CCTV1,就能知道明天是晴天还是下雨。”让孙家栋开心的事,是“风云卫星为天气预报提供支撑,每个人都有感受”。
1987年,大兴安岭发生重大森林火灾,气象部门通过气象卫星遥感图像最先发现火情。在随后的灭火过程中,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提供风的动向以及火势监测等,对灭火起到了巨大作用。以前没有卫星时,台风天气几乎没法预报,快上岸了才能报出来。有了气象卫星以后,起码三五天以前,甚至更早一点就能捕捉台风动向,这对减小台风灾害的影响有重要作用。“风云系列卫星的出现,改变了人民的工作和生活。”他说。
孙家栋始终坚持认为,风云卫星不是科研卫星,而是应用卫星,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作为应用卫星,就要确保质量,稳定运行,同时能够长期运行,不断研制它的接替者。“就好像城市的自来水系统,要长期供应不能间断。”
当看到风云一号、风云二号的“升级版”风云三号、风云四号上天后,孙家栋很激动。新一代的航天人不负众望,实现了静止气象卫星和极轨气象卫星的升级换代,中国气象卫星事业后继有人、前路可期。未来的风云五号、风云六号气象卫星靠年轻人去搞,孙家栋是放心的。
对于风云卫星后续发展,孙家栋未雨绸缪,即便在晚年退休后,他依然未停止思考——卫星研制前期,要进行大量开发工作,做好技术储备;卫星上天后,要做到管好用好,扩大应用范围;同时,要组织力量,编制未来气象卫星的发展规划——他细心地想到了每一步。他说,我国气象卫星及气象应用整个体系完全是依靠自主创新发展起来的,这才可以做到自主可控,不受制于人。
“在科学创新过程中遭遇曲折是必然的,但遇到曲折以后,要下决心克服曲折,总结经验,不断前进,这是最重要的。”孙家栋叮嘱年轻人。
“我是最普通的一员”
说起中国航天,孙家栋说,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今天的成就,依靠的不是一个人,也不是单纯一个集体,而是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尤其是航天人和航天产品用户的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下才取得的。
每次因为作出某项成就而被授予奖励,领奖时他的第一句话总是“我怀着非常不安的心情,来代表大家接受这一项荣誉”。他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这样的话:“我作为一名有着几十年工作经历的航天人,只是其中普通的一员。”
谈及风云二号研制过程中的坎坷和成绩,他把功劳归于国家、集体和大家。
他说,能够坚持到最后,既离不开国家的支持,也离不开研制部门和用户部门的理解、大力协同。他记得为风云二号流过汗的每一群人:航天科技集团八院负责总体研制卫星,与五院配合研发卫星平台;航天部门与中国科学院共同努力,攻克卫星和载荷研制的难关;气象部门作为主要用户,在有不同声音的情况下,全力支持我国自主可控气象卫星的研发。
“风云二号经过几代人几十年的共同奋斗才取得今天的成果,其中依靠航天精神凝聚起来的协同效应,是中国航天取得辉煌成就极为重要的智慧来源,这种千千万万人共同奋斗的精神值得发扬。”他说。
2018年11月30日,在风云二号H星正式交付仪式上,中国气象局、国防科工局共同向孙家栋颁发了“风云气象卫星事业终身成就奖”。
颁奖词这样写道:你是风云的总师,亲赴一线定要留下足迹;你是国家的栋梁,满天星斗刻下您的传奇;40余年的携手并进,从预研到稳定运行;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书写堪称典范的航天缘、气象情;谢谢您,孙老总!以国为家矢志牧群星,硕果积栋助梦谱风云。
一袭旧衣,一双布鞋,一根抚摸得滑溜溜的黄木拐杖,年近90的孙家栋颤颤巍巍地走上领奖台。这位质朴的老人,双手接过了荣誉证书,小心翼翼,如同接手“风云”的第一天。
推 荐 阅 读
今日寒露丨秋深露重请添衣
气象深耕,颗粒归仓!各地气象部门全力保障秋收秋种
中国气象报社 出品
作者:中国航天报记者赵聪
图片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微信
微信编辑:张琳皓
审核:刘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照妖镜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