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12-14 04: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卫星通信系统按照工作轨道主要分为三类: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LEO)、中轨道卫星通信系统(MEO)和高轨道卫星通信系统(GEO)。
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LEO)距离地面500—2000Km,传输时延和功耗较小,但每颗星覆盖范围较小。系统采用微型/小型卫星和手持用户终端,可以支持多跳通信,链路损耗小,但需要数十颗卫星来构成全球系统,卫星间或载波间切换频繁,系统构成和控制复杂,建设成本相对较高。
中轨道卫星通信系统(MEO)距离地面2000—20000Km,传输时延大于低轨道卫星,但覆盖范围更大。中轨道卫星通信系统兼有同步卫星系统和低轨道卫星系统的优点,可以采用小型卫星,分集接收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十几颗卫星就可以提供对全球大部分地区的双重覆盖,系统投资低于低轨道系统。但如果需要为地面终端提供宽带业务,中轨道系统存在一定困难。
高轨道卫星通信系统(GEO)即同步静止轨道,理论上,用三颗高轨道卫星即可实现全球覆盖。传统的同步轨道卫星通信系统技术成熟,但由于较长的传播时延和较大的链路损耗,限制了在某些通信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卫星移动通信方面。同步卫星对用户终端接收机性能要求较高,难以支持手持机直接通过卫星进行通信,或需要采用大星载天线,不利于小卫星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使用。卫星间通信时延大,增加了系统成本和风险。
按照通信范围区分,卫星通信系统可分为国际通信卫星、区域性通信卫星、国内通信卫星。
按照用途区分,卫星通信系统可以分为综合业务通信卫星、军事通信卫星、海事通信卫星、电视直播卫星等。
按照转发能力区分,卫星通信系统可以分为无星上处理能力卫星、有星上处理能力卫星。有星上处理能力卫星可以降低系统成本,提高通信效率和可靠性,但增加了卫星的复杂度和风险。
扩展资料
卫星通信系统实际上也是一种微波通信,它以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微波信号,在多个地面站之间通信,卫星通信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对地面的“无缝隙”覆盖,由于卫星工作于几百、几千、甚至上万公里的轨道上,因此覆盖范围远大于一般的移动通信系统。但卫星通信要求地面设备具有较大的发射功率,因此不易普及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