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入联盟
找回密码
航空人生
新一代连飞客户端下载
空管人生
中国航空运动协会推荐
WEFLY
模拟飞行玩家聊天工具
门户
文章
商城
二手市场
外包服务
模飞软件
硬件设备
飞行体验
学院
云课堂
问答
资料下载
论坛
模拟飞行
低空飞行
太空探索
星圈
资源
企业
太空探索论坛
»
论坛
›
太空穿越
›
太空探测器
›
太阳6000℃,探测器接近不了表面,科学家如何测量它的温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3223
|
回复:
0
太阳6000℃,探测器接近不了表面,科学家如何测量它的温度?
[复制链接]
mehu
mehu
当前离线
积分
1565
窥视卡
雷达卡
441
主题
549
帖子
1565
积分
金牌飞友
金牌飞友, 积分 156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35 积分
金牌飞友, 积分 156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35 积分
积分
1565
飞币
1007
注册时间
2017-7-19
发消息
发表于 2024-12-14 01: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来源:科技眼
太阳跟我们可谓朝夕相处,我们都感受到过太阳的炙热,也知道它表面的温度有数千摄氏度之最。
但不少人可能都没有想过,太阳距离地球这么远,它的温度究竟是怎么测算出来的?难不成通过宇宙快递,给太阳邮寄了一根超大号的体温计?
当然这只是玩笑,下面就来简单聊聊,历史上的科学家们,究竟是怎么给太阳来测温的。
难以靠近,无法直视
包括人类在内,地球上的各种物体温度,因为大部分都能近距离接触,所以可以通过各种设备工具来测量。
比如人体测量有温度计,土壤乃至水温度的测量,也有专门的设备。这种测量方式,可简单理解为热传导的原理。
可天上的太阳该怎么办,通过传导来测?也没有这么长的温度计能直接伸到太阳跟前啊。所以从古至今,人类都没有任何办法接近太阳。
当然,现代科技进步了,人类可以向太阳发射探测器,但现代的人类已经掌握了太阳的温度。没有探测技术之前,隔空面对太阳,人类乃至科学家束手无策。
不光不能接近太阳,在地球上人类也没办法利用望远镜,像观测其他天体那样直接观测太阳。因为你直接望向太阳的话,会瞬间致盲什么都看不见。
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原先掌握的所有测温方法,都无法应用到太阳上。怎么办?一直到19世纪初,科学界还是毫无头绪。
也难怪当时的科学家孔德说了句话:恒星的化学组成,是难以得到的知识。
孔德说的过于绝对了,虽然没办法接近和直视太阳,但科学家们从没有放弃过各种各样的尝试。这种尝试,实际上让科学家逐渐了解并掌握了温度的实质是什么。
温度和辐射
从日常人类的生活看,温度是一种冷热感觉,而在自然界里,温度就是一种随时随地的辐射。
所有的物体,只要不是绝对零度,都会一刻不停向外传送热量,而且是以电磁波的方式传送的,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就是辐射。
辐射的过程可简单理解为是对等的,一方或者一种物体向外辐射,另一方也可以向外辐射。
整个过程因为被物体吸收的辐射能不同,最终产生的温度也就会有差异。所以说,辐射是能量转化为热量的主要方式。
辐射本身的形式是电磁波,比如光波和无线电波都属于电磁波,它的传播方式是波动的形式,而且速度相当的快。
采拉斯基是俄国的一位天文学家,他曾经玩过现在小孩子都会玩的游戏,用镜子聚焦太阳光。
不过,他所用的凹面镜很大,直径达到了1米,这应该比《百年孤独》里,那个吉普赛人,送给祖父的那面放大镜还要大。
但当这面镜子对着太阳并开始聚光后,产生的效果是一样的。在晴天的实验中,采拉斯基对准太阳产生了一个焦点。
而后他把一块金属片放在了焦点上,很快他就看到那块金属片被熔化了。最终,他推测焦点处的温度达到了3500℃。
虽然这个数值不准确,可实验却打开了科学界的思路,太阳的温度可以通过辐射来测定。
在知道了太阳和辐射之间的关系时,科学家在这期间,又逐步掌握了太阳的光谱。
辐射和光谱
肉眼下的太阳光,有橘黄色,也有红色的,通常不会出现其他颜色。但如果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展布开来,将会看到七种颜色组成的光谱。
这种现象,牛顿还在世的时候就做过。从此之后,类似的实验一直在科学界流传着做。到了19世纪初,另一个英国人沃拉斯顿,也做了类似的实验。
可他在原来的光谱中,又发现了一些暗线,这些暗线位于红绿蓝线之间的区域。沃拉斯顿虽然发现了它们,但并没有深入研究。
如果当年他深入研究的话,现在的光谱线就不会叫夫琅和费线,而是叫沃拉斯顿线了。
同样作为科学家的夫琅和费,他比沃拉斯顿的实验晚做了几年。他利用制作的分光镜,开始更细致的观察光谱。
显示对比和分析火焰,而后是分析太阳光谱,最终发现了不少暗线。要不说科学研究需要极大的耐心才行,他利用3年的时间,最终分析并数出了那些暗线的的具体数量,一共有576条。
虽然被他发现了新的端倪,可在当时夫琅和费无法解释它们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彼时的他还不知道,要真正解释这些光谱线,需要再等近半个世纪。
到了19世纪50年代,另外一位德国科学家本生,通过自己发明的一种煤气灯,不同物质再燃烧时呈现出来的颜色是有差异的。
本生原来设想,这是不是可以反向推导出燃烧物体的物质。可顺着这条思路继续实验时他却发现,当混合物质燃烧时,火焰呈现出来的颜色,只会是物质占比最大的颜色。
直到有一天,本生和另一位科学家哥们儿,无聊的观察远处一场大火,他们通过分光镜,从大火中看到锶和钡的谱线。
这场大火让两个人意识到,既然隔空分析光谱,就可以知道大火燃烧的物质成分,那么分析太阳的光谱,不就能知道太阳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了吗。
说干就干,于是本生他们开始着手分析太阳。当然,40多年前夫琅和费看到了什么,以及研究所用的办法,本生他们实际上又重复了一遍。
通过这件事就能明白,自然科学中的定理是客观存在的,不管在何时何地,通过不同的思路,都能识途同归。
不同的是,相比于此前的研究,这一次本生他们的研究又更加深入了。与本生一同捣鼓的科学家基尔霍夫,最终得到了基尔霍夫定律,但此时距离精准测量太阳的温度还有很远。
犹如拼图游戏
整个19世纪前期,研究太阳的方式方法可谓五花八门。这就像是在玩一种拼图游戏,目标和方向是一致的,但研究的角度和方法不同,最终得到的结果差异很大。
有的研究是几千摄氏度,有的研究高达数百万摄氏度,归根结底,真正的理论还没有找到。
到了19世纪中后期,为了鼓励科学家们尽快找到真正的数值,巴黎的科学院还专门为此推出了一个奖项。但是奖项设立以后,相关的结果依然没有确定下来。不过,此时距离结论出现已经很快了。
到了1878年,斯特瓦发现了辐射和温度之间的四次方程比例,最终根据这一点,得出的太阳表面温度6000℃左右。
此后,另一位科学家玻尔兹曼,利用热力学也得到了相关的发现。有了相关定律,最终计算太阳的温度也就有了理论基础。
在相关的理论空白被逐步填补的同时,科学界也逐步掌握了温度和光谱以及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其光谱变化和温度以及质量都密切相关,比如说颜色越是偏蓝,温度就越高,其质量也相对更大。
这种现象叫维恩位移定律,是另一位科学家维恩发现的。太阳这样的恒星,其表面温度越高,光谱分布就会发生偏移,最终呈现出来的视觉就会是蓝色。
至此,围绕太阳的相关理论定律,基本上都被填补上了。而且科学家在随后,进一步标定了温度和颜色之间的关系。
在恒星中,根据光谱的不同特点,分成了七个类型,而七种类型也代表了不同的温度。
比如O型恒星,其表面呈现蓝色,温度超过了33000℃。温度相对较低的是M型,其呈现的颜色为红色或者深红色,而表面的温度则不到3700℃。
太阳呈现出黄色,在分类中它属于G型,这类恒星的表面温度在5200℃到6000℃。在宇宙中,太阳并不特殊,类似太阳这样的恒星很多,温度比它高或者低的恒星也不少。
为了更加精准,在主要分类下,又根据不同类型中恒星的年龄,细分出了恒星各自的温度差异以及所在的年龄段。
比如太阳,它的光谱分类是G2Ⅴ,Ⅴ不是英文字母,而是罗马数字5,这是表示太阳的年龄正值壮年。
通过持续的研究和理论填补,对于像太阳这样的恒星,不管它距离我们有多远,只要能被观测到,也就能掌握其表面温度是多少。
红巨星温度的新测量方法
恒星也有生老病死,老去的太阳最终会经历红巨星阶段。而对于这一阶段的恒星,此前科学界对其温度的变化,还没有精准掌握。
直到最近,科学界掌握并应用了一种新的方法,这可以相对精准的测量红巨星的表面温度。
红巨星的表面温度之所以不容易测量,是因为它所在的高层大气结构复杂,在不同区域测算出来的温度不一致。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需要找到不受大气影响的光谱。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仪器来观测选中的恒星。
这种名为WINERED的仪器可以连接到望远镜上使用,可以测定光谱的特性。最终通过分析分析光谱,继而得出与温度相关的数值。
结语
总体来看,科学家们先是分析并掌握了太阳的温度以及光谱,而后又将这一方法应用于其他恒星。
借助于理论的推算,科学家不但掌握了恒星的温度,而且也知道了恒星的成分。由此,逐步构筑起了恒星理论模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照妖镜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视频专区
航天飞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