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入联盟
找回密码
航空人生
新一代连飞客户端下载
空管人生
中国航空运动协会推荐
WEFLY
模拟飞行玩家聊天工具
门户
文章
商城
二手市场
外包服务
模飞软件
硬件设备
飞行体验
学院
云课堂
问答
资料下载
论坛
模拟飞行
低空飞行
太空探索
星圈
资源
企业
太空探索论坛
»
论坛
›
太空穿越
›
太空探测器
›
美国登月用8天,我国采样要53天,探月技术比不上55年前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449
|
回复:
0
美国登月用8天,我国采样要53天,探月技术比不上55年前的美国?
[复制链接]
金钢狼
金钢狼
当前离线
积分
1529
窥视卡
雷达卡
414
主题
535
帖子
1529
积分
金牌飞友
金牌飞友, 积分 152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71 积分
金牌飞友, 积分 152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71 积分
积分
1529
飞币
1002
注册时间
2017-7-4
发消息
发表于 2024-12-13 13: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在我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尽管当天天气不好,乌云密布、风雨交加,但来自众多国家的50余位国际友人,依然满怀热情前来观礼。
嫦娥六号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在月球背面降落并采集样本送回地球,整个任务持续时间为53天,有人就产生了疑问,当年美国阿波罗11号载人登月才用了8天多的时间,为何如今的嫦娥六号要用这么长时间?
难道说如今中国的探月技术,还比不上55年前的美国吗?为何嫦娥六号的成功发射,吸引了国际上众多国家和组织的关注呢?
阿波罗11号的真实技术水平
当年阿波罗11号载人登月,在很大程度上,政治意义要大于科研意义,当时正值美苏冷战的关键时期,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太空竞赛如火如荼,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才催生了国际上的第一波探月热潮。
谁如果能够抢先登月,无疑会对自己的阵营带来巨大的士气,美苏双方当时的众多探月计划,总体来说都或多或少有些急功近利的影子,反倒是真正的科研目的似乎淡化了不少。
阿波罗11号除了往返地月的各种必不可少的飞行,真正在月球上滞留的时间只有2个半小时左右,最主要的成就还是采集了月球岩石和土壤样本,至于其他的科研项目就乏善可陈了。
最关键的是,阿波罗11号载人登月行动,可以说是风险重重。
阿波罗11号是由指令舱、登月舱和服务舱三部分组成,飞抵月球轨道后,两名宇航员乘坐登月舱与主舱分离后降落在月球表面,一名宇航员留在指令舱继续绕月飞行。
至于登月舱能否再次从月球表面起飞,谁都没有把握,如果发生意外,留在指令舱的宇航员只能独自返回地球。
在登月舱降落的过程中,计算机系统开始报警,宇航员发现登月舱比计划多飞了4秒,这就意味着降落地点会比原定计划偏离若干公里,地球上的指挥中心就面临着一个艰难抉择:要么中止行动,宣布登月失败,要么冒险一试。
无论哪种选择,都意味着没有回头路,因为登月舱携带的燃料只够进行一次尝试。
最终美国地面指挥中心下令继续,阿姆斯特朗操控登月舱开始下降,距离月球表面还有9米的时候,燃料几乎耗尽,只能维持飞行器30秒的飞行,最终在手动操作下,飞行器才有惊无险的在月球登陆。
不得不说,阿波罗11号的成功多多少少有些运气的成分,但凡有一个环节出现更大的误差,后果就不堪设想,这也是当时技术条件的真实反映。
至于当时飞行器的各种仪器以及制造材料,和如今相比更是差距巨大,美国2017年重启登月计划,为何不再使用上世纪60年代的技术?原因也在于此。
这就相当于你可以骑自行车去罗马,但别人都已经乘坐飞机去了,难道你真的还要一路单车向前进?不仅毫无意义,对于巨大的投资来说更是没有回报。
那么嫦娥六号的技术又怎样呢?为何此次探月要耗费53天?
稳扎稳打的中国探月工程
中国探月工程,也就是“嫦娥工程”,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在月球建立“国际月球科研站”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制定了“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的三步走计划,目标明确,步骤清晰。
起初,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探月工程并不重视,认为这样的工程耗费巨大,回报有限,对中国只是冷眼旁观,但在中国取得了一系列探月成果之后,却又有些坐不住了。
2017年,美国签署“阿尔忒弥斯计划”,要在2024年重返月球,后来这一时间一推再推,但不管美国说什么做什么,中国都没有着急,更不会跟风,中国只是按照自己的既定节奏,20年如一日的走了下来。
同时,中国并没有在人类探月的老路上耽误时间,而是率先对月球背面进行了探索,此次嫦娥六号,就是要降落在月球背面的“艾特肯盆地”,采集样本并带回地球,这也是人类首次从月球背面采集样本。
月球背面和正面有着巨大的不同,这里保存着古老的月球地质结构,甚至可以向人们展现月球最初形成时的面貌,例如“艾特肯盆地”,就是目前人类已知太阳系内最大的陨石坑之一,在这里,或许数十亿年前的信息正等着被人们获取。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研究,人类才能够客观真实的掌握月球的整体面貌,对未来的太空科研做出理性的决策,制定更为科学的技术研发方向,为人类迈入更远的深空打下基础。
但同时,进行月背探索所需的技术手段也是非常先进的,我国先后发射鹊桥中继卫星以及鹊桥二号中继星,都是在为月背探索做准备,如今,月背通信问题已经完全解决,嫦娥六号的月背漫步显得从容不迫。
嫦娥六号不仅要将月背样本带回地球,而且要对着陆点地区进行地质勘测,包括地形地貌、物质成分、撞击坑的描摹等等,相当于在月球背面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地质科研考察。
嫦娥六号搭载了欧空局、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等组织和国家的载荷以及卫星项目,将进行相应的科学实验与勘测。
所以嫦娥六号的整个行程安排其实是非常紧凑的,由环环相扣的11个阶段组成,别看有53天,一秒钟都不能浪费。
其实以目前中国的科技水平,载人登月不存在任何技术障碍,但为何还需要嫦娥六号,以及未来的嫦娥七号、八号相继进行探测呢?
因为中国探索月球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在未来建立月球基地,为人类探索更为遥远的星空奠定基础,从而造福于全人类,在这样的目标指引下,获得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远比实现载人登月要务实得多。
也正是这样的原因,中国的探月工程,吸引了国际上众多相关领域的研究机构,以及持有同样抱负的国家和个人,他们对中国客观务实的科研态度,以及持久缜密的科研计划表示赞赏,愿与中国一道为人类的宇宙探索事业贡献力量。
这本就是关系到全人类未来命运的事业,不该掺杂进一时一地的政治利益,只有全世界的国家都能够把格局打开,人类的未来才会更有希望。
参考资料:
封面新闻:《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取样征程!嫦娥六号发射成功|封面深镜》
环球网:《为什么1972年后再没有人类登月?阿波罗登月究竟是不是假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照妖镜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视频专区
天文学
航天飞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