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84|回复: 0

宇宙遍布“高富帅”!“太空采矿”掀起新一轮“淘金”潮

[复制链接]

59

主题

827

帖子

1721

积分

金牌飞友

Rank: 6Rank: 6

积分
1721
QQ
飞币
887
注册时间
2017-8-23
发表于 2024-12-13 06: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过去的一百年间,全世界的人口总数已经从15亿上升到70亿,随之而来的就是对自然资源需求的迅猛增长。为了获取资源,人们想尽各种办法。如今,野心勃勃的各路探险家甚至将目光对准了头顶的那片天空,他们寄希望于月球、火星、小行星中所蕴含的无数矿藏。

各路玩家各出奇招,但太空采矿在技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目前只是纸上谈兵。即便如此,很多企业、政府以及投资公司都很看好其未来的发展。

超级“高帅富”成下一个风口

开采小行星的想法由来已久。1903年,俄罗斯著名火箭科学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将“探索小行星”列为征服太空的十四个方面之一。小行星富含不同的自然资源,一些富含有机物质,可以涵养水分;另一些则富含各种金属。

目前太空采矿的主要目标是近地小行星。据观测统计,目前发现直径46米以上的近地小行星已超过9000多颗,许多富含铂、钴、铑、铱、锇等稀缺金属或贵金属,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报告指出,仅一颗直径1000米的小行星,就可开采7500吨铂。

据美国一家专门做小行星矿产及其价值评估的网站Asterank提供的数据,小行星241 Germania上存在的矿产价值的估值约为95.8万亿(1万亿等于10的20次方)美元;而距离地球大约40光年的钻石行星“巨蟹座55E”(55 Cancrie)的估值甚至高达26.9Nonillion(Nonillion=10的30次方),可谓宇宙中的“高帅富”。

小行星拥有如此丰富的矿产储量,开采能大赚一笔,有私营企业估计,开采一颗直径50米的小行星或可获利5000亿美元。

正是如此,很多人将小行星采矿看成是下一个造富风口。比如,去年年初,美国《连线》发表文章《太空采矿可能引发星球大战》,并评价:太空采矿有可能是下半个世纪最赚钱的行业之一,经济规模高达数万亿美元!

高盛也在去年4月份发布重磅报告称,太空经济“有着长远而持久的机遇”,未来20年间,其行业规模将会成长至数万亿美元。

除了经济利益,太空采矿还有更长远的战略意义。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太空资源中心主任安吉尔•阿博德-马德里表示:“太空采矿的主要意义有两点,一是从太空上开采稀缺、贵重资源,拿回来供地球上的人使用;二是为未来的太空旅行、太空探索和太空移民提供更便宜、更灵活的运输、设施以及生命支持等。比如有些小行星上可能富含丰富的水资源,可以就地利用水分解出的氧气和氢气制造燃料,供宇宙飞船使用。”

太空淘金 各路人马跃跃欲试

如此“高帅富”现身,当然引得各方趋之若鹜,争相前往太空淘金。

作为太空探索领域的“急先锋”,NASA对于小行星采矿可谓不遗余力,据澳洲新闻网报道,NASA早已开启了多个小行星探测任务,去年10月还宣布将加速进行追踪灵神星(几乎完全由镍铁构成)的任务。

宇宙遍布“高富帅”!“太空采矿”掀起新一轮“淘金”潮w2.jpg

NASA的“源光谱释义资源安全风化层辨认探测器”(Osiris-Rex)预计今年年底到达小行星“贝努”(Bennu),主要目的之一是探索在“贝努”和其他小行星上采矿所需要的技术。无独有偶,日本的“隼鸟-2”号探测器将到达原始小行星“龙宫”(Ryugu)。双方都将于21世纪20年代把样品带回地球。

此外,2016年3月份,卢森堡宣布了“太空资源”长期项目,目标是开采以近地小行星为主的太空天体上的矿石资源。此外,去年年底,澳大利亚的小行星采矿项目也于去年8月启动,该国随后也组建了小行星采矿研究小分队,希望从庞大的太空产业分一杯羹。

至于企业界,小行星探索领域的明星公司包括美国行星资源公司、深空工业公司等。

2012年,含着金汤匙出生的美国行星资源公司宣布进军太空资源开采,以小行星为开采对象,开采其上的水资源和稀有矿产。该公司的近期计划是,在2020年前在太空中建立一个氢能源补给基地,为在太空中飞行的各种航天器提供燃料补给,而产生氢的水资源则来自太空中的小行星,但也有业内专家质疑这种做法是否真能降低成本。

一年后,另一家美国公司深空工业也宣布,对一颗小行星进行勘测,并计划发射航天器从小行星上运回数十千克材料,登陆小行星的勘探者-1着陆器暂定于2019年至2022年间发射。该公司计划的核心内容不仅包括直接开采资源,还包括为未来的月球和火星移民提供水、燃料等后勤支持。

2013年,美国KESE公司也宣布准备在2020年前完成的采矿计划:直接利用现有成熟的定位、导航和锚定技术,建立一个4模块的自动采矿系统,配备简单的挖掘工具,采集约40吨左右的小行星表层物质,然后返回地球。

与政府和企业界的如火如荼相比,学术界的表现可谓波澜不惊,不过,这种情况也将发生改变。

据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官网消息,该校计划2018年开设全球太空资源领域首个跨学科研究生专业——太空采矿,培养下一代科学家和工程师,更好地开采和使用月球、火星、小行星等的资源。

这个独一无二的专业由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太空资源中心开设,涉及遥感、地质力学、采矿、材料/冶金、机器人/自动化、先进制造、电化学、资源经济学以及太阳能和核能等学科。学校希望借助拟议的专业,培养学生为太空和行星资源的勘探、开采、处理和利用设计系统的技能,来自学术界、航天机构和私营部门的专家,将为学生提供指导。该专业预计于2018年被批准并全面启动。

从想象到实现 相关技术需突破

技术的进步让太空采矿从想象走近实现。机器人技术让小型航天器具备了更多能力;spaceX等公司的可重复使用火箭的不断升级,不仅降低了发射成本,也为发射大量小型航天器提供了载体。

而且,各公司还在不断创新太空采矿相关技术。比如,行星资源公司的Arkyd探测器体积小巧,完全可以“顺风车”而非用火箭发射的形式进入太空,节约发射费用。在进入轨道以后,借用重力,Arkyd探测器可以快速登陆目标小行星。

高盛也在2016年发布的报告中指出,虽然很多人认为小行星采矿的障碍很大,但实际上,金融和技术障碍已经非常低。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表明,未来勘探探测器的成本可能只需数千万美元。

另外,最新研究表明,到月球或者小行星采矿,成本可能比在地球建设天然气工厂要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研究指出,在距离太阳2.57亿英里的矮行星谷神星上采矿的成本约为270亿美元,这包括发射10次火箭以运输设备,开采金属矿石及水,以及建设处理原材料的太空设施。相较之下,雪佛龙公司在澳大利亚的大型液化天然气项目的建设成本,预计将高达540亿美元。

尽管如此,太空矿产的精炼及运输目前仍是一大难题。即使含铂量最高的小行星,每吨原矿也只能提取出约56克铂,因此,是直接在太空中进行精炼还是带回地球还有待研究。

此外,为了降低成本,科学家们设想的另一种可能的办法是,将目标小行星慢慢向地球牵引,甚至把它牵引至环月轨道。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天体物理学家布拉德•塔克所在的研究团队,正为此思路开发模型。

此外,即便如今的商业航天发展得如火如荼,火箭发射费用大幅下降,但仍没有到达大家的心理预期。目前,地球同步轨道的发射费用仍然高达27,063美元/公斤,小行星采矿公司所面临的压力仍然十分巨大。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确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太空采矿必将变成现实。当然,探索小行星的意义不仅是挖矿,更大的意义是扩展人类探索太空的眼界和脚步,让小行星成为人类进入深空的助推器。

文中图片除注明外均来自网络

编辑:左常睿

审核:王小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