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入联盟
找回密码
航空人生
新一代连飞客户端下载
空管人生
中国航空运动协会推荐
WEFLY
模拟飞行玩家聊天工具
门户
文章
商城
二手市场
外包服务
模飞软件
硬件设备
飞行体验
学院
云课堂
问答
资料下载
论坛
模拟飞行
低空飞行
太空探索
星圈
资源
企业
太空探索论坛
»
论坛
›
外层空间
›
其它星系
›
《佛教科学论》五(4)微尘数佛刹世界与宇宙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978
|
回复:
0
《佛教科学论》五(4)微尘数佛刹世界与宇宙
[复制链接]
andyjo
andyjo
当前在线
积分
1568
窥视卡
雷达卡
54
主题
740
帖子
1568
积分
金牌飞友
金牌飞友, 积分 15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32 积分
金牌飞友, 积分 15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32 积分
积分
1568
飞币
826
注册时间
2017-9-21
发消息
发表于 2024-12-11 07: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佛教科学论
索达吉堪布 著第四节 微尘数佛刹世界与宇宙
须弥山、日、月、四大部洲、诸欲天及梵天世界为一个小世界,至于更大的是千个小世界构成一个小千世界,千个小千世界构成一个中千世界,千个中千世界构成一个大千世界,大千世界也称之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一个佛所化度的国土范围,最小者为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或两个、三个,乃至以恒河沙数个三千大千世界为一国土,各各国土或大或小,或净或秽,或圆或方,或侧或仰……种种形量无有一定,一一国土各有一佛为现在教主,比如我们所在的世界称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为此娑婆世界的教主。娑婆世界周围又有微尘数这样的世界存在,如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就是这微尘数世界中的一个……佛陀在《华严经》中还指出,在我们这个无边的世界中有世界名为“普照十方世界种”,上持二十重华藏世界,即有二十层结构,其中第十三层共包括十三个佛刹微尘数的世界在内,娑婆世界以及西方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皆是这第十三层之中的一尘而已。如是在“普照十方世界种”周围还有“无垢世界种”、“因陀种”、“法界种”、“广大种”、“善建种”、“恒出种”等等无边无际的世界种,一一种上,各有二十重华藏世界次第安立,这么许多的世界,佛陀都能叫出名字来,实在不可思议。
而在科学上,自从哥白尼的“日心说”被接受以后,大约有几百年之久,人们都认为太阳系是宇宙的中心,后来发现银河系以后,又认为所有的恒星、行星和星云及太阳系中的一切天体都属于独一无二的银河系,在我们的银河系(也叫本银河系)以外就再没有别的天体了。直到18世纪,英国有一位天文学家赫歇尔,不仅观测到本银河系的形状,还发现星云的存在,因此他预言在本银河系外可能还有别的银河系。1900年,英国天文学家伊斯敦指出,银河系是一个回旋不已的星云系统,我们所在的太阳系位于其中一隅。1918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使用精密的望远镜深入研究遥远的天体,他证实了赫歇尔所看到的星云的确是遥远的外银河系。实际上每一个河外星云,就是一条银河系,目前已证实有近10亿个外银河系存在,这些星云有的像旋涡,有的像棒槌,有的呈现不规则形状,每条银河系都包含有上亿乃至数亿亿颗像太阳一样的恒星。1924年,美国天文学家赫伯尔发现,宇宙在不停地扩展散开,除了我们最邻近的星云漩系外,一切星云漩系都不停地飞离我们,世人此时才开始注意到宇宙的辽阔无边。198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天文学家阿伦•古斯,发表“大泡泡学说”,认为我们现在的宇宙是由虚无形成,源于几百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这就是迄今为止科学上最先进的宇宙学观点,似乎已有点相似于佛陀所描述的宇宙是从“成、住、坏、空”再到“成、住、坏、空”的不停流转的变化过程。
佛教度化的众生不是仅限于一个国家或地球上的有情,而是整个三界轮回中沉溺的无边无际众生。就如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谭嗣同(1865—1898)所说:“佛教能治无数无边不可说之微尘世界,尽虚空界,何况此区区之一地球。”《普贤行愿品》中说:“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如是一切无尽时,我愿究竟恒无尽。”而现在科学家要洞察宇宙的奥秘仍有困难,很聪明的人对自己的前世、后一世也是茫无所知,而且科学家们倾尽一生心血研究物质,在佛弟子看来,仍是虚度人身,远远没有发挥人生原有的潜力。
佛教经论中对现代科学的理论都有所描述,但佛陀并不想从此处去作更多的发展和更加详细具体的阐释,因为这些只不过是枝节问题,并无多大价值的原因。在科学界中,大凡对佛教有所认识的人,都惊叹于佛法理论的高深缜密,以及立足点的不同凡响。现在有些佛学理论已渐渐深入人心,有些深邃的理论正在被人们理解、接受,可以想见,在看到了佛法本身所焕发出的巨大魅力后,将会有更多的科学工作者投身到学习佛法的潮流中。在学习了精深的佛学理论后,科学家们更可以高瞻远瞩,对具体的研究工作产生切实而深远的指导意义,而不涉足佛法,将会对他们研究工作失去极好的帮助与促进机会。所以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和伟大的思想家、三民主义的开创者孙中山先生也认为:“佛教乃救世之仁,佛教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佐科学之偏。”这对其余的人们也应有极大的启发,即尊重实践,尊重真理,抛弃偏见,来重新认识佛教。
●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我们尊重原创,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佛说微尘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照妖镜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