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入联盟
找回密码
航空人生
新一代连飞客户端下载
空管人生
中国航空运动协会推荐
WEFLY
模拟飞行玩家聊天工具
门户
文章
商城
二手市场
外包服务
模飞软件
硬件设备
飞行体验
学院
云课堂
问答
资料下载
论坛
模拟飞行
低空飞行
太空探索
星圈
资源
企业
太空探索论坛
»
论坛
›
兴趣和教育
›
航天娱乐和爱好
›
00后大学生自主开发,模型火箭实现垂直起降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600
|
回复:
0
00后大学生自主开发,模型火箭实现垂直起降
[复制链接]
yiying
yiying
当前在线
积分
1663
窥视卡
雷达卡
67
主题
792
帖子
1663
积分
金牌飞友
金牌飞友, 积分 166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37 积分
金牌飞友, 积分 166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37 积分
积分
1663
飞币
864
注册时间
2017-9-2
发消息
发表于 2024-12-9 17: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电子工程专辑讯 近日在陕西西安,一名00后的大学生自主开发了火箭垂直起降飞控程序,一架模型火箭稳稳的落地。
在@白鹿视频中,大一新生张立中正式开始造火箭是从2021年6月25日开始,最先开始选择的也是开源框架,但张立中表示,等到我真正去做的时候发现了一些问题,就是这些开源框架部署起来不够快,就自己去写了一套框架,极大程度减少了开发时间。
据悉,这个火箭(验证机)名为AVP,第一版本的算法验证火箭高2.1m,净质量9.8kg,满载质量12.1kg,动力采用涡喷发动机,用于开发验证垂直回收复用火箭在大气层内着陆段的控制算法。当前版本的飞控程序可以较为稳定地完成起飞、降落以及包括空间中的悬停,低速下的一些机动等。
注:以上图片均来自白鹿视频截图
张立中表示,在大学里研究算法的同时,还准备创立第二条主线,造出来一个液体火箭发动机。
从视频中及后续数据分析中,可以看见这个火箭能有效的控制姿态,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传统的运载火箭的起飞过程,首先火箭需要经过事先组装、调试以及某些试验后,便用运输系统(火车或汽车、拖车)将之运往发射场,竖立在发射架上,然后进行发射前的准备工作,如航天器的安装、所有管线的连接等。
如果是液体推进剂火箭,还要加注推进剂,填充压缩空气和安装爆炸螺栓等火工品(航天器安装要先于火工品安装,以保障安全);然后进行全箭检查,火箭垂直度调整和方向粗瞄准;最后再进行方向精瞄准和临射检查;向火箭推进剂贮箱充气增压;启动发动机;火箭起飞,沿预定轨道飞行。当然,点火起飞是由电子计算机倒计时和一系列控制指令实现的。
而视频中的火箭是属于验证机,虽然“简陋”,但这系统整合能力确实很强悍。该创作者能通过自己设计的飞控控制算法,有效的控制火箭的垂直起降。
所谓的垂直起降火箭,就是能够垂直起飞、垂直降落的火箭。通过垂直降落可以达到回收一级火箭并重复利用的目的。
在2020年,一名00后少年刘上也因自制火箭发射的话题冲上热搜,他通过自主设计火箭模型,将火箭的主体结构零件利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耗时半年完成了第一代火箭的各项组装工作。这枚火箭高约96cm,直径9.5厘米,重3.1千克。
刘上在一处空旷的田野成功发射这枚可回收固体火箭。视频显示,当时正值傍晚,只见火箭点火后,尾烟喷出,周围尘土四射,火箭直冲云霄,在夜空中划出一道弧线,之后降落伞打开,顺利着陆被回收。
关于刘上的火箭发射中涉及的技术有:
1.火箭总体设计+3维建模(SOLIDWORKS)+模型渲染
这里的不是单纯的建模这么简单,要进行总体火箭方案的设计,一系列的选型、发动机的设计、矢量喷口的设计、鸭翼的设计、传感器的布置等。
2.CFD模拟,模拟了飞行过程中的风压,对箭体强度进行了校核。
3.制造过程中运用了3D打印,技术快速制造。
4.自行制作的单片机,电路板是自己设计的,加了很多控制开关,并自行焊接元器件。
5.编写了飞控程序,这个程序包括上升阶段矢量喷口的动作、鸭翼动作、打开整流罩弹出降落、降落过程中鸭翼动作姿态控制、传感器数据的记录等
6.后续的数据分析。
而且该火箭发射的姿态控制算法,以及最后的数据采集和分析都是难点,还有他的个人系统整合的能力也是高的惊人。
火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Space X公司的“猎鹰”9号火箭是现今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垂直起降火箭,截至 2015年 4月共进行了6次一子级回收试验。根据其预先设定的试验目标,这6次试验有3次成功,3次失败。
目前作为人类进入空间主要工具的运载火箭均为一次性使用,成本相对高昂,以较低成本进入太空是人类长久以来的梦想。
现运载火箭子级的重复使用,是可行的技术途径之一。垂直返回回收技术是实现火箭子级无损回收的一种技术途径,在 20世纪90年代麦道公司就提出了基于垂直返回回收方案的“德尔它快帆”飞行器。
麦·道公司提出了“德尔它快帆”(DC-X/XA)方案。当时,该方案成功中标美国1990 年 8 月提出的“单级入轨火箭技术计划”,该方案采用垂直起降方式实现回收和重复使用,后来由于单级入轨计划的终止,“德尔塔快帆”项目随之终止。
1993年,"德尔它快帆"试验火箭(DC-X),从新墨西哥州军用白沙导弹发射场点火起飞,向上飞至150米,然后像一架直升机一样,减速悬在空中。火箭开始尾部朝下着陆的时候,也采用了装有盘状脚的伸缩腿,它利用4个小发动机所喷发出来的火焰减速以达到平稳着陆的目的。
在 K-1 火箭之后,美国的 SpaceX 公司也开展了“猎鹰”火箭的可重复使用技术研究。
为了研发完全可重复使用“猎鹰-9”火箭,SpaceX公司实施了“蚱蜢”计划验证垂直返回技术,并结合火箭发射任务,开展了一子级陆上和海上软着陆试验。各项试验取得重要进展,验证了垂直返回技术的可行性。
2015年12月22日,Space X公司的"猎鹰"9号发生成功,并在10分钟后完成了一级火箭的陆地回收。
2016年1月18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用"猎鹰-9"运载火箭成功将一颗海洋观测卫星送入轨道,但在随后的第一级火箭海上回收试验中,没能延续近1个月前陆地回收试验成功的好运,以失败告终。
2016年4月16日,"猎鹰-9"运载火箭完成国际空间站补给任务后,在发射场地以东300千米的专用海上回收平台上平稳着陆。
IIC深圳,扫码报名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照妖镜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太阳系
卫星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