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永谋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保留一切知识产权,侵犯必究。
《中国科学报》约我年终总结一下元宇宙书籍出版情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北京蔻维德兰亭闹得书一本都没快递到。我又忙得狗一样,一天都是几件线上活动的节奏。不得已,前天半天得空,到处看了看,草成一文。最后倘若在《中国科学报》上发出来,少不得不编辑要改动。敬请关注!
2021年暑假,“元宇宙”一词在国内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年底开始爆火,直至登上虎年春晚,可谓红得发紫、发烫。但是,就在元宇宙在中国最得意的时候,多家主流媒体评论要警惕元宇宙过热,银保监会也发出《关于防范以“元宇宙”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的警示。不久,元宇宙热就逐渐冷却下来。最近,有关元宇宙的负面消息不少,尤其是“元宇宙热”最重要的始作俑者Meta公司因业绩不好宣布大裁员。
高峰时期,“元宇宙”微信指数是“人工智能”的四五倍,现在“人工智能”微信指数是“元宇宙”的三倍。不少创业者反映,过去一年似乎元宇宙很热,但实际却没有赚到钱。也有科技人员表示,搞了一年多,也没有搞清楚元宇宙到底是什么,元宇宙技术开发到底要搞什么,更别说技术上有什么创新了。因此,不少元宇宙业内人士担心:元宇宙是不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然而,如果目光转向出版业,你会奇怪为什么有人担心元宇宙会黄呢?!在当当网上检索主题词“元宇宙”,一年多有超过200种元宇宙图书出版。在知网上检索篇名“元宇宙”,一年多有2,200多篇文章发表。这种态势用雨后春笋来形容都不够,可以说如原子弹爆炸一般。
在当当上看,最早的元宇宙图书应该是中译出版社出版的《元宇宙》《元宇宙通证》,时间是2021年8月;最新的元宇宙图书是《虚拟数字人3.0:人“人”共生的元宇宙大时代》,预售时间是2023年4月,现在已经开始网上试图了。
从面向的读者群来看,从写给对技术感兴趣的技术人员看的《元宇宙基石:Web3.0与分布式存储》《元宇宙:概念、技术及生态》,到《元宇宙科技产业党政干部学习详解》,以及《给孩子讲元宇宙:开启未来的通行证》,基本可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
从涉及的领域来看,从《元宇宙与数字经济》《元宇宙新经济》《元宇宙创业》等经济类读物,到《政务元宇宙:数字政府的新愿景》《元宇宙与社会治理新范式》等行政类读物,到《元宇宙力:构建美学新世界》《分身:元宇宙艺术的打开方式》等艺术类读物,到《元宇宙传播》《元宇宙与未来媒介》等新闻传播类读物,以及《元宇宙教育》《未来已来:我们需要元宇宙医学》《工业元宇宙》,涵盖经济、政治、艺术、教育、传媒、医疗、工业等诸多行业。
从风格来看,既有古板的学术类著作,也有稍微可读一些的科普类读物,还有《元宇宙:图说元宇宙、设计元宇宙》更多图画的读物,甚至还有诸如《元宇宙少年》(系列)《装在口袋里的爸爸:元宇宙少年》少儿科幻作品。
既有宏大的《元宇宙改变一切》《元宇宙:互联网终极形态》《元宇宙:人类空间移民的想象力革命》的全局透视,也细分到元宇宙相关技术NFT(如《NFT浪潮:从创造、交易到构建元宇宙》)、区块链(如《区块链:元宇宙的基石》)、VR(如《元宇宙时代的虚拟现实》)、虚拟人(如《虚拟数字人3.0:人“人”共生的元宇宙大时代》),以及元宇宙发展相关的问题如《元宇宙与碳中和》《元宇宙营销》《从游戏迈向元宇宙》等,可谓巨细无遗。
总之,元宇宙出版热肯定没有降温,反倒越来越热了。元宇宙实业、技术的冷,与元宇宙出版的热,形成一定程度的反差,倒是一件值得玩味的事情。这是否说明:在“元宇宙热”中,大家说的多,做的少呢?当然,元宇宙出版属于元宇宙文化产业。还有听说,很多人办元宇宙培训班赚了不少钱,也属于元宇宙事业。
进一步而言,为什么没有做,却能说出很多的东西呢?这难道是因为“元宇宙”这个中文词大、空、灵、虚,特别适合东拉西扯呢?这个问题牵扯到元宇宙的应然与实然张力。所谓应然的元宇宙,是未来愿景中的大家幻想的元宇宙,是各种有关元宇宙夸张想象的集合。所谓实然的元宇宙,是现实中元宇宙的真实状况。
马修.鲍尔的《元宇宙改变一切》就是元宇宙应然愿景的典型,属于我所称的元宇宙话术的范畴。作者号称“元宇宙商业之父”,一听就是位科技商人、风险投资人。如书名所言,他宣称元宇宙将改变从教育到生活方式、从消费行业到工业、从时尚产品到影视制作的每一个行业,将使得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互联网世界将重新洗牌。读起来非常有煽动性,感觉再不“上车”,立马就要损失一个亿了。
元宇宙话术全是“元宇宙是‘人类新未来’”、“元宇宙是‘世界新纪元’”之类,说的都是玄而又玄的神话、莫名其妙的大话,以及让“韭菜们”目眩神迷的轻松赚快钱、大钱的迷魂汤。我不知道元宇宙话术类书籍,有多少是出版社真正挣了钱,有多少是亏了钱的。就算有不少挣了前,但元宇宙叙事产业产值太小,对于扭转元宇宙趋冷作用非常有限。
相反,成生辉的《元宇宙:概念、技术及生态》更偏向于实然的元宇宙,属于我所称元宇宙技术的范畴。作者以技术发展介绍为主线,科普与元宇宙密切相关的Web3.0、大数据、AI、VR、区块链等相关技术及其应用案例,并讨论新科技应用所带来的某种技术安全、法律风险、虚拟交往和数字财产等问题。文风总体还算平时,可最后一章“元宇宙的未来”也忍不住展望一下还没谱的数字永生。
可以大胆预测:未来的元宇宙必然是介于应然与实然之间的。也就是说,它不会像某些人吹嘘的神乎其神,也不会一点进展和突破都没有,总是会有一定的进展的。
元宇宙是什么,最终还仰赖各行各业的实际创造。可现在还没有什么实质的创造,出版这么多书,肯定内容重复非常多,如果查重的话,很多元宇宙书籍只怕达不到标。你如果不信,随便找基本元宇宙书籍,把目录打出来,就会发现我说的并不夸张。
有人说,什么元宇宙,看文章写得天花乱坠,跟风进了场,一年多还没搞清楚到底啥是元宇宙,建设元宇宙要建设个啥。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为什么要把元宇宙概念搞清楚了,才能采取行动呢?难道我们不能边搞边像吗?元宇宙最后的样貌,与起初的各种设想会不一样,不是很正常吗?
当然,建设元宇宙也不能什么都没有,得有个大致的方向和理念,让大家知道往哪里前进。对不对?周掌柜的《元宇宙大爆炸:产业元宇宙的全球洞察与战略落地》虽然也属于鼓励人进场的经济学类读物,但试图用各个公司案例和具体商业模式使建设元宇宙稍微“落地”一点。作者认为,Meta致力于构建强大的全球性经济系统,谷歌关注元宇宙底层技术积累,苹果元宇宙布局围绕消费电子展开,腾讯关注元宇宙颠覆社交和游戏的可能新,高通和英伟达用生态思维布局元宇宙,微软用企业元宇宙寻求差异化,百度将希壤和虚拟人作为元宇宙突破口,而阿里巴巴用元宇宙再造电商。认真读他对各大公司商业模式的剖析,感觉颇有道理,对有志于元宇宙的务实创业者应该会有所启发。
还一类元宇宙书籍属于我所称的元宇宙艺术的范畴。当代文艺、娱乐与元宇宙之间相互刺激,关系非常密切。今天关于元宇宙的想象,受到一系列科幻小说、科幻电影、电子游戏作品也刺激过大家对元宇宙的想象。反过来,艺术家们也受到元宇宙技术发展的激发,尤其是新科技艺术者发现NFT可以使得数字化艺术品(JPG格式和视频剪辑形式)的版权得到确定地宣示,因而可以进行买卖,因此会实际上扩大了原创性艺术品的范围。也就是,NFT有助于艺术品资本市场的创新,资本力量对这一块也是极力炒作,所以近来加密艺术品、数字藏品交易日趋火热。
裴培和高博文的《元宇宙:人类空间移民的想象力革命》,从娱乐的角度看待元宇宙,大致可以归为元宇宙艺术类读物。作者认为,阻碍元宇宙实现的障碍,最主要的不是技术和监管,而是第三方内容的生态。因此,只有凭内容经验抢占先机,才可能打开元宇宙的大门。然后,作者用四部热门娱乐作品《赛博朋克2077》《西部世界》《刀剑神域》《逃离塔科夫》,尝试讨论元宇宙内容创作的相关问题。
对于“内容为王”的看法,我不能完全赞同。至于最终元宇宙会取得多大的进展,但根本来说还取决于元宇宙发展在多大程度满足社会福祉和公众利益,而这正是我所谓元宇宙学术所聚焦的问题。对于社会热点,学者必须习惯性地“冷思考”,时刻不忘风险意识。可惜这类的元宇宙书籍极少,目力所及只发现《元宇宙陷阱》。
《元宇宙陷阱》号称要做“元宇宙热中的冷思考”,从人文视角反思“元宇宙的陷阱”,提醒社会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作者讨论的问题主要包括:元宇宙究竟是技术突破,还是纯粹的概念炒作?建设元宇宙究竟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从长远来看,元宇宙真的如一些人鼓吹的,将全面取代真实世界吗?不同社会群体,尤其是普通劳动人民,能从元宇宙中得到什么好处?在元宇宙中,艺术何为,艺术性何存,世界和人生,真会成为“一场游戏一场梦”吗?最重要的是,元宇宙的发展可能导致何种社会风险,会失去控制吗,又应当如何应对?
《元宇宙陷阱》警示元宇宙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这些风险有可能性,但并不是必然的,我们当然可以预先规避,使元宇宙更健康地发展。在元宇宙热中,如此声音还是显得很刺耳。现在元宇宙狂热过去了,大家更冷静了。各级政府提出不少元宇宙发展规划,正当其时,把目光从炒作拉到真正的建设上来。与此相应,元宇宙出版热是不是也要逐渐回归正常呢?
目前,元宇宙还远未达到成熟形态,还存在很大的想象空间和不确定性。对于元宇宙的基本认识,包括定义、特征和本质,仍然歧义纷呈,令人莫衷一是。这很正常:对于发展中的事物,不可能进行预先的框定。并且,这种框定对于元宇宙发展也有害。所以,元宇宙建设必须边干边想,边想边干,在摸索着前进。
无论如何,元宇宙不会黄,黄的是吹嘘得神乎其神的话术。如果你将元宇宙理解成什么平行宇宙、虚拟新大陆、人类未来之类,那它已经黄了,或者说从来就没有被人当真过。如果你将元宇宙视为赛博空间的高级形态,或者互联网的新发展,元宇宙不仅没有黄,而且在大踏步地前进。
就像互联网历史上曾经风靡一时又烟消云散的许多概念一样,“元宇宙”概念也有被新概念取代而被人忘记的一天。但目前看,这一天还没有那么快到来。并且,就算他年“元宇宙”被人忘记,它必定对互联网进化起到过重要的推动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