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51|回复: 0

全球四大卫星导航“巨头”会师卫星搜救系统 为何国际搜救青睐导航卫星?丨政解

[复制链接]

441

主题

546

帖子

1544

积分

金牌飞友

Rank: 6Rank: 6

积分
1544
飞币
996
注册时间
2017-7-18
发表于 2024-12-1 00: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京报快讯(记者倪伟)昨天(9月19日)晚上22时7分,我国长征三号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执行“一箭双星”发射任务,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37、38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本次发射的北斗双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抓总研制,火箭由该集团一院研制。在继承以往北斗全球导航卫星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双星首次增加了国际搜救、全球短报文、等离子体及表面充电风监测仪三个增量载荷。

这意味着,中国正式成为全球卫星搜救系统的空间设备提供国。航天专家庞之浩表示,全球卫星搜救系统主要满足海上求救需求,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遇险警报和位置数据,帮助搜救部门协助遇险人员。“在茫茫大海上,采取别的联系方式很困难,也很难建设信号中继站。卫星处在高远的位置,覆盖面广,利用卫星搜救是最佳方式。”

在国际搜救卫星组织的推动下,从2000年开始,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格洛纳斯(GLONASS)、伽利略(GALILEO)上搭载搜救载荷,形成中轨卫星搜救系统,可以实现更高的定位精度、更短的等待时间,以及全球覆盖能力。

此次中国北斗三号卫星搭载搜救载荷后,全球四大导航系统在国际搜救卫星系统中实现会师。

为何国际搜救载荷选择搭载在导航卫星,而不是遥感、通信等其他卫星上?航天专家庞之浩告诉记者,这是因为导航卫星本身具有导航与定位功能,导航卫星接收到搜救信号后,比较容易确定求救者的位置,并快速通过短信或其他卫星发出信息。

另外,导航卫星系统均为覆盖全球的系统,其广阔覆盖面也契合国际搜救的需求。

记者从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获悉,后续,北斗三号还将在4颗卫星上搭载搜救载荷,组成更完备的搜救系统。北斗搜救系统还将实现“返向链路”功能,即利用北斗系统向遇险人员发送反馈信息,告知其报警信息已被收到,以此增强遇险人员获救信心,提升救援成功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