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279|回复: 0

神舟十八已返回,三名航天员400斤排泄物:带回地球还是就地解决

[复制链接]

427

主题

566

帖子

1605

积分

金牌飞友

Rank: 6Rank: 6

积分
1605
飞币
1037
注册时间
2017-8-7
发表于 2024-11-26 10: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光明网】【鲁中晨报】【中国经济周刊】(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文|鹿上
编辑|鹿上
11月4日,历经192天,神舟十八号重返地球。
叶光富、李聪、李广苏3名航天员圆满完成“太空出差”任务,光荣回家。


在完成科研工作的同时,他们还将面临许多生活难题。
大家尤为好奇的便是怎么解决“屎尿屁三急”。


据统计,在这半年时间中,航天员们“生产”的排泄物高达400斤。
在没有重力的太空中,这巨量的“副产品”将被如何处置呢?


是“随产随丢”,还是一直“漂浮”在飞船里呢?
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些让人们“掩鼻嫌弃”的垃圾,在太空中竟然还成了“宝贝”。


“高难度”如厕

在“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时期,航天员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堪称“简单粗暴”。
因为那时在太空的逗留时间并不会太长,所以一般都是“憋着”。


如果实在需要解决,那就直接排泄在航天服中。
航天服配备的有类似“尿不湿”的装置,可以解决这个“燃眉之急”。


虽然有一定的处理措施,但是这种方式的舒适度却不敢恭维。
而且随着航天技术越来越成熟,航天员需要在太空作业的时间越来越长。


无论是“憋着”还是“尿不湿”很显然已经解决不了航天员的如厕问题了。
但好在科研小组一直都致力于破解他们的生活难题,太空马桶便闪亮登场了。


如今的太空马桶相比于20年前,已经算是“黑科技神器”了。
无论是尿液还是粪便,它统统都能自动识别,随后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


在地球上,人们都对排泄物避之不及,但在太空中,它却自有一番神奇的作用。
太空马桶自带尿液净化的功能,能够令它充分地被循环利用。


为了这一功能,科研团队可是接连攻破了11个难点和15个关键的技术。
终于,尿液能够摇身一变,被净化成蒸馏水,转化率是惊人的83%。


这样一来,在太空中无比珍贵的水资源,就能通过尿液净化实现“循环利用”。
既能保证航天员的用水健康,又大大节省了不少物资费用。


尿液能转化成水资源,那粪便又该被如何处置呢?
神州十三号的航天员翟志刚曾经向人们科普过太空的如厕技巧。


将盛放大便的袋子放好,打开机器,随后坐在马桶上,同时要用绑带固定自己的位置。
固定这一步十分关键,能够有效防止航天员在如厕过程中“飘走”。


更重要的是,要确保臀部一定要“严丝合缝”地对照好马桶上的排泄小洞。
保证排泄物准确无误地掉落进它该去的地方。


为了做到这一点,航天员需要不断练习自己的“排放”的精准程度。
毕竟,一旦没有对准,那这些臭烘烘的“副产品”将会飘得哪里都是。


排泄过后,“大便袋”要被妥帖地收集起来。
经过一系列的抽真空、热封、消毒等流程,最后被放在飞船的“卫生区”。


整个流程繁琐极了,并且还要注意许多小细节。
没想到能让人们一身轻松的“贤者时刻”,对航天员来说竟然是个大麻烦。


除此之外,航天员们还得保证这些“大便袋”的“售后”情况。
不能让它们胀气、更不允许泄露出来,不然空间站的环境就得“遭殃”了。


等到返程时,大部分的排泄物需要跟航天员一起返回地球。
因为研究小组发现,这些在太空游历过的粪便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可以通过观察微生物等数据的变化,来判断航天员的生理健康问题。


如今,中国的太空马桶已经趋于完善,甚至可以实现“智能化”了。
但回顾太空的“如厕历史”,就会发现其中充斥着满满的辛酸和各种“抓马”事件。


辛酸“太空屎”

以前的太空马桶设计十分简单,如厕时,大便会在气流的作用下,通过管道进入大便袋中。
尿液也并不会被循环利用,而是被收集在专门的容器中。


这些排泄物会定时被系统丢到太空中,成为“太空垃圾”的一部分。


这种解决方法虽然快捷,但为了保护太空的环境,它很快就被禁止了。
后来,大部分排泄物将被储存起来,直到回到地球才能“重见天日”。


在如厕问题方面,曾经发生过许多“马桶故障”,虽不致命,但对航天员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981年,哥伦比亚号的航天员在执行首飞任务时,马桶发生了堵塞。


他们不得不直接用大便袋来收集排泄物,通过这种方法来解决如厕问题。
但不幸的是,在返程的时候,被堵塞的厕所发生了二次故障。


里面储存的排泄物竟然移动到了通风系统中,霎时,它们喷散而出,在舱里“自由”漂浮着。
那画面简直太狼狈,为了不影响系统运行,航天员还要对其进行一场彻底的“大扫除”。


2008年,国际空间站俄罗斯舱段的马桶出现故障。
为解决这一危机,俄罗斯请求准备美国用准备升天的“发现号”将新马桶“快递”上去。


2009年,美国舱段的马桶也出现了故障。
整整13名航天员只能憋屈地在航天飞机里排队上厕所。
但航天飞机和国际空间站不同,它的马桶并不支持频繁使用。


为了呵护这根“独苗”,可怜的航天员们就连上厕所也被严格要求。
不仅要和前一个人间隔6分钟以上,用了3次后还得让它静置半小时,简直金贵得不得了。


在太空别说如厕了,就连“放屁”都得小心翼翼。
因为人体排出的气体中含有氢和甲烷等,积累浓度过高的话很可能会引起爆炸。
所以哪怕航天员想放屁,都得赶紧跑去专门的厕所解决。


在科学家的不断努力下,航天员的太空生活已经得到了极大地改善。
各种智慧设计的出现大大地减少了许多日常麻烦。
尽管如此,太空中航天员的生活依然有着许多的限制。


航天员的日常生活

随着科技的发展,航天员已经不再神秘,人们能够更多地窥见太空的生活。
原来众人想象中那有么趣的“失重”,竟然为他们带来如此多的困扰。


许多人都以为航天员睡觉是漂浮在房间中的,甚至还能缓慢移动。
但其实舱内有许多精密的仪器,为了防止误碰,航天员必须把自己固定起来。
他们需要先把睡袋在舱内给固定好,然后整个身子钻进去裹好,确保不会飘出来。


不过有意思的是,因为太空是失重的环境,无论是横着睡还是竖着睡都没太大的影响。
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的睡眠区就是纵向设置,航天员“站着”就能睡觉。


睡觉醒来,航天员需要简单地清洁一下身体。
但为了不让水珠到处“乱逛”,他们在非必要情况下会尽量避免接触水。


刷完牙的牙膏沫要么吐在纸巾上,要么直接咽进肚子里。
有时为了方便,航天员会直接用湿纸巾擦拭牙齿,这样就不用担心牙膏沫“逃逸”。


洗脸洗澡也根本不现实,只能用湿热的毛巾擦拭面部和身体。
洗头时,要将头发全都包裹进放了清洁液的洗发帽中,通过揉搓清洁,之后直接用毛巾擦干。


但好在,如今航天员的伙食水平提高了不少,一日三餐都是营养专家精心搭配的。
粥类、面类等主食应有尽有,宫保鸡丁、鱼香肉丝等菜品也十分丰富。
苹果、橙子、奶制品,餐后的甜点种类也十分多样。


小结

为了探索未知的太空,航天员们付出了不懈努力才能在星际间穿梭。
希望这次成功返回的三位航天员能够尽早调养好身体,恢复飞天前的体魄。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内容信息来源:【光明网】【鲁中晨报】【中国经济周刊】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