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52|回复: 0

高盛:太空采矿比你想象的现实,太空经济规模将达数万亿美元

[复制链接]

64

主题

810

帖子

1687

积分

金牌飞友

Rank: 6Rank: 6

积分
1687
飞币
875
注册时间
2017-9-19
发表于 2024-11-24 13:5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
在老牌投行高盛眼里,

下一个投资风口

会出现在遥远的外太空。

“当地时间4月6日,据CNBC报道,高盛发布了一份98页的重磅报告,报告称在外太空这个尚未被探索的领域,庞大的利润正在逐渐浮出水面。太空经济“有着长远而持久的机遇”,未来20年间,其行业规模将会成长至数万亿美元。”

SEE MORE →

高盛在这份报告中描绘了这样的未来场景:人们或许可以到小行星上去挖金矿、找稀土;在外太空喝着咖啡欣赏地球;充分利用地球外充足的空间来发展3D打印、在轨制造技术。

“尽管这一市场目前还相对 小众 ,但急速下滑的成本正在降低太空经济领域的准入门槛,太空旅行、小行星采矿或是在轨制造(一种结合在轨3D打印和空间装配的技术)都有望成真。”高盛在报告里说。

1太空采矿比想象的更现实

高盛以太空采矿为例进行了说明。它在报告中指出,虽然很多人认为小行星采矿的障碍很大,但实际上,金融和技术障碍已经非常低。根据加州理工学院的建议,未来勘探探测器的成本可能只需数千万美元,而一个小行星的飞船可能需要26亿美元。26亿美元是什么概念,这仅相当于投资了三分之一的Uber。

高盛:太空采矿比你想象的现实,太空经济规模将达数万亿美元w2.jpg

此外,太空采矿与地球普通矿山投资的设置成本相近。根据麻省理工学院的文章估计,一个新的稀土金属矿从头开始开发需要的费用为10亿美元。而一颗小行星可能就藏着价值高达500亿美元的铂金。

更重要的一点是,硅谷“钢铁侠”马斯克的SpaceX公司和亚马逊创始人贝佐夫的蓝色起源公司已经可以做到重复利用火箭,这让飞船成本得到了大幅降低。曾经需要花3500万美元才能将一个人送往外太空,现在许多公司都在争取只需花25万美元就能完成这一任务。高盛认为,这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运载火箭的价格会越来越低。

“太空采矿开始进行商业运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它有能力进一步扩张,并促进空间制造业的发展。考虑到技术进步和航天器制造成本降低的趋势,我们预计太空采矿系统的成本可能会还会更低。而地球采矿的资本投入如此之大,我们认为不排除有人向太空行动提供资金的可能。”高盛在报告中指出。

高盛:太空采矿比你想象的现实,太空经济规模将达数万亿美元w3.jpg

2风投资本涌动

除了看好太空采矿投资外,高盛还在报告中给出了行业前景判断。高盛在报告中称,最看好卫星互联网服务、重型运载火箭和军用卫星代工,而视频卫星服务未来五年则有可能下滑50%。

其实,并不仅仅是高盛看好太空领域的开发。据CB Insight统计,2000年以来,太空相关的初创和巨头公司已经吸引了超过130亿美元。而对太空经济的兴趣在近年显著加速,单单2015年就有超过50家风投公司涌入太空领域,一年内的投资规模超过过去15年累计的全部。

除了明星公司SpaceX、波音、蓝色起源、洛克希德·马丁等公司外,还有软银,富达投资,硅谷创投机构Bessemer,谷歌风投都对这块蛋糕虎视眈眈。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很多小型的初创公司也得到了可观的风投。

高盛:太空采矿比你想象的现实,太空经济规模将达数万亿美元w4.jpg

来源 | 澎湃新闻网   华尔街见闻

【 猜你想读】



高盛:太空采矿比你想象的现实,太空经济规模将达数万亿美元w5.jpg

【红色预警】太空垃圾消除战迫在眉睫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推/荐/阅/读



融入人民生活,推动文明进步

——谈“航天+”的理念与实践设想:

《航天技术民用的新发展、新机遇》《新的社会形态将如何发生?》《浅结合、深结合与融合》《新常态下的“航天+”》《鼓励创新,也包容失败》《中国航天产业突围正逢时》

商业航天与航天商业化:

《商业航天倒逼航天商业化》《浅谈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概念》《中国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忧心》《中国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前景》

大航天时代:

《迎接大航天时代的到来(上)》《迎接大航天时代的到来(下)》

北斗白皮书的产业化解读:

《独家: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白皮书的产业化解读:北斗的未来在世界》

社评文章:

《小卫星大跃进局面高烧不退 冲动背后深层原因剖析!》

《中国的商业航天怎么玩?软银+“一网”模式分析》

《产业观察:航天云网 荆棘路》

《混改,为商业航天和航天商业化打开的一扇窗》

《重磅!70亿的商业用户,这样的商业模式是否存在或可行?》

《伟大事业面前,唯年轻与狂热不可错过!》

《为航天设立远大目标!》

航天技术民用及二次开发:

《民用航天:航天梦想与现实的交汇》

《航天技术民用转化机制的两个范本:基于NASA和ESA的分析》

《构建中国航天技术转让机制的思考》

《航天技术改变人类生活:从肌肤保养到太空育种》

分享最前瞻性话题,

传递最正能量声音。

卫星应用领域第一刊

卫星与网络

联系我们
内容、营销合作请联系:

微信号:nongyan258766

投稿邮箱:

Emil:tougao@yinhexi.la

杂志订阅请联系:

Emil:dingyue@yinhexi.la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