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874|回复: 0

轻松理解卫星通信!

[复制链接]

350

主题

465

帖子

1302

积分

金牌飞友

Rank: 6Rank: 6

积分
1302
飞币
833
注册时间
2017-7-31
发表于 2024-11-24 10: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卫星通信作为一种重要的通信手段,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卫星通信的微信文章,全面总结了卫星通信的相关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关键技术、导航定位技术、产业链以及重要企业等方面,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卫星通信的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



轻松理解卫星通信!-1.jpg



一、卫星通信基本概念

1. 定义:基于卫星技术的通信类应用,借助卫星广覆盖能力弥补地面通信不足,是地面通信体系的重要补充和辅助。

2. 卫星分类

• 按应用领域:通信卫星(全球数量占比最大)、导航卫星、遥感卫星等。

• 按下游使用对象:民用卫星(全球占比最高)、军用卫星、政府卫星等。

• 按轨道高低:低轨道卫星(近年来发射数量高增)、中轨道卫星、高轨道卫星。

3. 卫星工作轨道

• 低地球轨道(LEO):距地面约200 - 2000公里,如星链计划、鸿雁星座等低轨星座计划。

• 中地球轨道(MEO):距地面约2000 - 35786公里,常用于导航。

• 地球静止轨道(GEO):距地面35786公里,存在传输时延和链路损耗大等问题。

• 太阳同步轨道(SSO):距地面小于6000公里,适用于气象观测、光学遥感等。

• 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距地面35786公里,轨道倾角为55度,星下点轨迹为“8”字,用于导航。

•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近地点在1000公里以下,远地点35786公里,是地球同步轨道或静止轨道的转移轨道。

4. 特点与应用场景

• 特点:信号覆盖广,自然灾害影响小,无需管线施工。

• 应用场景:偏远地区宽带连接、海上与航空宽带连接、应急通信、减少灾害损失、参与万物互联与数字化转型等。

二、卫星通信发展历程

1. 国外发展历程

• 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开启卫星通信时代。

• 1960 - 1965年美国进行多项通信试验,发射多颗卫星,1965年发射的“晨鸟”标志卫星通信进入实用阶段。

2. 国内发展历程

• 1970年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1972年开始租用国外设备建立临时卫星通信地面站,1975年启动通信卫星工程,1984年成功发射静止轨道实验通信卫星,1986年建成国内卫星通信网,之后不断发展改进通信卫星技术,如东方红系列卫星平台。

• 2017 - 2020年,东方红5号卫星平台经历发射失败后成功定点,我国卫星通信技术取得新突破。

三、卫星通信关键技术

1. 模拟通信技术

• FDM/FM(频分复用/频率调制):早期技术,逐渐向数字通信技术演进。

2. 数字通信技术

• IDR(中速数据速率):数字制式升级,与DCME组合可提高传输能力。

3. VSAT技术

• 特点:孔径小(0.3 - 2.4米),由通信卫星转发器、地面主站和小站构成,体积小、组网灵活、成本低、应用广、安装操作简单。

• 发展与应用:1984年Intelsat开设业务,我国1988年引进建成第一个VSAT通信网,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汶川地震后成为应急通信工具。

4. 低轨星座技术趋势

• 优点:时延低、速率高、链路损耗小、发射功率低。

• 缺点:研制周期短、单星寿命短、覆盖范围小、成本高,依赖一箭多星和火箭回收技术。

• 代表项目:星链计划(美国SpaceX)、鸿雁星座(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

5. 高通量卫星技术趋势

• 特点与实现方式:带宽大幅提升,依赖更多频率资源(如Ku、Ka波段)、更大卫星平台、更先进天线技术(如点波束、相控阵技术等)。

• 发展情况

• 国际:2005年泰国Thaicom 4是第一颗高通量卫星,目前美国Viasat公司和休斯网络公司的卫星较有代表性,Viasat - 3美洲星容量超1000Gbps。

• 国内:2017年发射中星16号,2020年发射亚太6D,2022年发射中星19,2023年发射中星26号(超百Gbps容量)。

6. 卫星互联网技术趋势

• 定义与功能:借助卫星通信实现互联网连接,可提供地面、海上及空中终端互联网服务,分为卫星人联网和物联网。

• 应用场景:船用通信、机载通信、运输行业、能源行业、工业行业、农林牧渔、野外作业、智慧城市等。

7. 6G技术趋势

• 空天地一体网络架构:6G核心方向之一,结合地面蜂窝网与卫星通信特点,实现海陆空全覆盖,带来新机遇。

四、卫星导航定位技术

1.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概述

• GNSS系统:能为用户提供全天候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信息,包括GPS(美国)、BDS(北斗,中国)、GALILEO(欧洲)、GLONASS(俄罗斯)、QZSS(日本)、IRNSS(印度)等。

• 北斗系统:分北斗一号、二号、三号,卫星数量逐步增加,服务范围从中国用户扩展到全球用户,定位精度和授时精度不断提高。

2. 定位原理与关键指标

• 定位原理:通过测量卫星与用户之间的距离来确定用户位置。

• 关键指标:精度、速度(TTFF)和灵敏度。

3. 辅助定位技术(A - GNSS)

• 引入天基或陆基辅助手段(如陆基移动通信网络),传送增强改正数据,提高定位精度和速度,减少定位时间。

4. RTK定位与惯性导航

• RTK定位:实时动态差分法,包括传统RTK和网络RTK,用于高精度测量。

• 惯性导航:如航位推算(DR),利用加速度和陀螺仪传感器,与GNSS互补,在GNSS信号中断时提供导航数据。

5. 双频技术:GNSS模组支持多频段,增强信号接收能力。

五、卫星通信产业链

1. 系统架构:分为空间段(卫星星座)、地面段(关口站及测控站)和运营段(应用终端和平台)。

2. 产业链构成

• 上游:卫星研制(卫星平台、载荷制造)、卫星发射(火箭研制与发射服务)。

• 中游:卫星运营(传统电信运营商、卫星通信运营商等)。

• 下游:卫星应用(导航定位、通信、遥感服务等)和卫星用户(政府机构、企业、个人消费者等)。

3. 各环节细分内容

• 卫星制造:包括卫星平台、卫星载荷等部件及子系统制造,涉及多种系统和组件。

• 卫星发射:包含火箭制造(推进系统、控制系统等)、发射服务和发射场建设。

• 地面设备:有监测和网络设备(信关站、NOCs、VSAT等)、天线系统、发射和接收系统、信道终端设备、控制和电源系统等。

• 用户终端:包括卫星电视终端、卫星移动终端、物联网终端等,由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天线等零部件组成。

六、卫星通信重要企业

1. 中国卫星通信集团(中国卫通)

• 2001年成立,2018年获工信部颁发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经营卫星移动通信和固定通信业务,在海洋和航空互联网领域有重要服务,如“海星通”和“星航互联”。

2. 鑫诺系列通信卫星:包括鑫诺一号至六号等多颗卫星,发射结果有成功有失败,涉及不同运载火箭和卫星平台。

3. 亚太系列通信卫星:多颗卫星发射成功,涉及不同运载火箭、平台和制造商,覆盖范围广泛。

4. 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星网集团):2021年成立,致力于建设低轨卫星移动通信与空间互联网系统。

5. 中国电信:2009年设立卫星通信有限公司,2017年设立卫星通信分公司,开展卫星通信业务,其“天通一号”项目已发射多颗卫星,实现商用放号,覆盖范围广。

6. 中信卫星:中信集团参与组建,后移交业务并组建中信卫星,卫星数量少但覆盖区域广,服务能力强。

7. 银河航天:成功发射多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组成试验星座,通信容量强。

8. 时空道宇:吉利科技集团旗下企业,具备卫星批量化制造能力,计划部署未来出行星座。

卫星通信技术不断发展,在全球通信领域的地位日益重要,未来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各企业也在不断推动卫星通信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拓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