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723|回复: 0

3.6万公里外的凝望——解码世界上“视力最佳”的高轨遥感卫星高分四号

[复制链接]

240

主题

361

帖子

1004

积分

金牌飞友

Rank: 6Rank: 6

积分
1004
飞币
636
注册时间
2017-7-19
发表于 昨天 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社西昌12月29日电题:3.6万公里外的凝望——解码世界上“视力最佳”的高轨遥感卫星高分四号

新华社记者余晓洁、罗沙、杨维汉

29日,驾乘“大力士”——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高分四号卫星成功发射、准确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开启了我国高轨遥感卫星的“星光大道”。

“高分”家族每个成员各怀本事,各担使命。高分四号既是我国高分专项首颗高轨道高分辨率、设计使用寿命最长的光学遥感卫星,也是目前世界上空间分辨率最高、幅宽最大的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

新华社记者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现场采访专家,为您解码这颗世界上“视力最佳”的高轨遥感卫星。

(小标题)亚米时代,为何还发射50米分辨率的高四?

记者:我国2014年发射的高分二号卫星空间分辨率已达亚米级,为什么还要发射50米分辨率的高分四号?

国防科工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赵坚:高分一号、二号都是距地600至700公里低轨卫星,绕地球运行。高分四号是我国向高轨道遥感领域进军的首发星,在距地约3.6万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上。这个距离要比高分一号、二号远得多。

记者:空间分辨50米如何形象理解?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高分四号卫星总设计师李果:空间分辨率2米的高分一号能看到地面的小轿车,空间分辨率达到亚米级的高分二号能看到地面的自行车。高分四号距地遥远,借助一台大口径面阵CMOS相机,它能获取50米分辨率可见光、400米分辨率中波红外遥感数据。打个比方,能看见大海里航行的油轮。

尽管与低轨卫星空间分辨率没法比,但高分四号已是目前世界上“视力最佳”的高轨遥感卫星。国际上高轨遥感卫星空间分辨率大多为数百米,甚至数公里。

记者:与其他高轨卫星相比,高分四号特点是什么?

赵坚:目前的高轨卫星主要是通信卫星,传送通讯信号。而高分四号是遥感卫星,通俗说,就是“天眼”看地球。

(小标题)高一高二巡地、细看 高四驻留凝望

记者:如何评价高分一号、二号、四号“三兄弟”?

国防科工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主任、高分专项工程总设计师童旭东:这“三兄弟”都是我国十六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专项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分一号是高分专项的首发星,第一次在小卫星上实现了中高分辨率和宽幅成像能力的结合。高分二号将中国遥感卫星空间分辨率带进亚米时代,对提高我国对地观测数据自给率具有重要意义。高分四号开辟了我国高轨道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技术的新领域,大幅提高了我国遥感卫星的整体设计水平。

记者:如何用一句话概括高分四号相较于一号、二号的特点?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副主任、高分四号工程总师于登云:如果说高一、高二是在低轨绕地球运行——巡地、细看,高四则是在高轨,相对地球静止驻留凝望。它可以对某一目标区域持续观测,时间分辨率高。不像绕地卫星隔数小时、数天才能重访统一观测区域。

记者:高分卫星应用情况如何?

童旭东:高分专项实施以来,共分发数据约403万景,在国土、环保、农业、林业等领域广泛应用,有力支撑了国土资源调查、海域监察、农作物估产、环境治理对高分辨率观测需求。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专家方洪宾:每年度,国土资源部约有1900万平方公里的高分数据需求。高分一号、二号数据逐步替代了近80%的国外同等分辨率卫星数据。

高分卫星能‘敏锐’发现哪里有人违规开采矿山,2015年,利用高分数据我们开展了192个重点矿区动态监测,效果显著。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黄国胜处长:高分四号的“凝视”实时观测能力,有望在林业火灾预警、发现、扑救中发挥重要作用,因为它能持续监测火情变化。

(小标题)3.6万公里外的凝望 高四跨越了几道“坎”?

记者:高分四号如何成像?

李果:高分四号载有我国口径最大的面阵CMOS相机。它和手机拍摄一样,得到一个方形的图像。只不过,它是在3.6万公里之外,相当于无穷远。它的幅宽大,一张照片能装下整个河南省。

高分四号可以在数分钟之内完成任务机动响应,并对用户指定目标区域高频重复凝视观测,获取目标区域变化过程信息。此外,能按用户需求,快速对某一区域进行拼接成像,或对某几个区域进行巡查成像。

记者:3.6万公里外的凝望,高四跨越了几道“坎”?

李果:高分四号为实现高轨道、高时间分辨率(两次观测同一对象间隔的时间)、高空间分辨率(清晰度),高分四号突破了诸多技术难点。

首先,地球同步轨道工作面临复杂空间条件,太阳辐射强、温度变化剧烈,这就需要高四具备长期可靠的抗辐射和温控能力。其次,相隔遥远,星上偏差一角秒,地面偏差了数公里。为确保高精度指向,高四配备了先进的星敏感器。第三,为确保高稳定控制,对卫星进行了一体化结构设计,采取了很多防振动措施。第四,突破了材料、活动部件等的长寿命制约因素,使高四设计寿命达到8年。

(小标题)明“星”背后——一支拥抱创新业的“80”后新锐

记者:这样一颗复杂“天眼”,是什么样的团队研制出来的?

于登云:人们很难想象,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的高分四号卫星研制团队仅用了4年多的时间。更难想象,这支高水准研制团队平均年龄仅31岁。

记者:这些明“星”后的科技新星是如何成长的?

李果:青年才俊的不断涌现得益于国家对航天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得益于空间技术研究院的人才战略。敢于给青年人压担子,在任务中识才、养才、用才。让年轻人在思维最活跃、创新力最强的阶段跟着型号任务,从工程师、到设计师、到主任设计师,每隔几年就能上一个台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个人梦、航天梦、中国梦。(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