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入联盟
找回密码
航空人生
新一代连飞客户端下载
空管人生
中国航空运动协会推荐
WEFLY
模拟飞行玩家聊天工具
门户
文章
商城
二手市场
外包服务
模飞软件
硬件设备
飞行体验
学院
云课堂
问答
资料下载
论坛
模拟飞行
低空飞行
太空探索
星圈
资源
企业
太空探索论坛
»
论坛
›
太空穿越
›
卫星
›
关于卫星通信,这篇文章值得你一看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747
|
回复:
0
关于卫星通信,这篇文章值得你一看
[复制链接]
zxgcz888
zxgcz888
当前离线
积分
1427
窥视卡
雷达卡
56
主题
665
帖子
1427
积分
金牌飞友
金牌飞友, 积分 14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73 积分
金牌飞友, 积分 14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73 积分
积分
1427
飞币
760
注册时间
2017-9-27
发消息
发表于 2024-11-8 13:41:4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大家好,我是小枣君。
今年2月7日,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旗下的火箭公司 Space X,成功发射了现役运力最强的火箭重型猎鹰(Falcon Heavy)并完成一级火箭回收。
当时,这只“猎鹰”把马斯克的一辆红色特斯拉跑车也送上了太空,轰动了全球。
我们的马老板也出尽了风头,被媒体疯狂吹捧。
埃隆·马斯克
紧接着,2月22日,马斯克和他的SpaceX公司又干了件事——往天上送了3颗卫星。除了一颗西班牙的Paz地球观测卫星之外,更引人瞩目的,是两颗名字分别叫“Microsat-2A”和“Microsat-2B”的通信卫星。
伴随着这两颗卫星的发射升空,这位老兄公布了他无比庞大的“星链Starlink”计划。
按照他的规划,从2019年到2024年,SpaceX会分别将4425颗卫星送入太空,为全球客户提供高速宽带互联网服务。
要知道,目前围绕地球运行的还在工作的卫星一共才1400颗,另外大约还有2600颗已经不再工作的,也就是说,人类迄今为止发射卫星的总数也就4000多颗。
马老板的4425颗,将超过人类发射卫星数量的总和!
这还不算完,马斯克透露,整个计划完成后,预计会有12000颗卫星发射使用!
不愧是当代“钢铁侠”,马老板确实是不同凡响…
骚年,我说的你敢不信?要不要来一发?
无独有偶,这个事儿没过多久,我们国家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也不甘寂寞,抛出了“虹云工程”——计划发射156颗卫星,也建一个星载宽带全球移动互联网络。
一时间,新闻媒体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开始大肆渲染——“免费Wi-Fi来啦”,“全民卫星上网时代来啦”,“全球无缝链接来啦”...
真的是如此吗?卫星通信即将迎来颠覆性的变革?
今天,小枣君就来和大家说一说这个事,关于卫星通信的事。
大家都知道,如今我们人类进行通信交流,最主要的方式,就是依靠手机。
而手机依赖于移动通信系统,依赖于基站和天线,或者,依赖基于固定宽带接入的Wi-Fi。
现在的手机也用到卫星,但主要是使用GPS定位功能
其实,对于大部分陆地地区来说,这种常规模式,是可以满足要求的。
但是,对于像戈壁沙漠、深山老林这样的无人区来说,一方面,基站建设和维护存在工程和技术上的困难,另一方面,建设资金也会非常昂贵,利用率和回报率太低。
即使是我们国家,通信基础设施已经算是很强大了,都无法保证每一寸国土都有移动通信信号。
别的国家就更不用说了,在广袤的非洲,信号覆盖率一直都是很大的问题。即使在发达国家,例如美国和加拿大,很多人口密度低的地区,信号覆盖也很不理想。
相信大家在美剧里经常看到类似的场景
这好歹还是陆地,更别说还有占地球表面积70%的浩瀚海洋。
在茫茫大海如何通信,一直都是一个大问题。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宽带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报告宣称,全球70亿人之中,有超过52%(也就是36亿人)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使用互联网。
2017年,互联网用户渗透率(全球平均值:48%)
在如今信息化的时代,网络覆盖的问题,一直都困扰着各国政府和人民。而对通信企业来说,这就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和商机。
既然有问题,就要解决。
要想覆盖好,就往高处跑。除了传统陆地基站之外,人们自然而然就想到,是不是可以让基站“飞起来”,到天上去?
于是,很多公司都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包括无人机、热气球。
2013年6月份,谷歌就推出过一个“用气球上网”的项目——Project Loon。当时谷歌计划用热气球搭建一个无线网络,为全球提供互联网连接。
Google的Project Loon项目
Facebook也在2015年推出了“天鹰” (Aquila)计划,利用无人机提供网络覆盖。
这些计划,目前都在跌跌撞撞往前推进。
但是,除了无人机或热气球来说,显然还有一种很管用的方法——那就是卫星。
卫星的高度最高,覆盖范围最为广阔
其实,用卫星通信并不是一件新鲜事。
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从那之后,在冷战的不断刺激下,越来越多的卫星被送入太空。
"斯普特尼克1号"
有的卫星是为了军事拍照,有的是为了气象监测,还有的,就是为了通信。
1960年8月,美国把覆有铝膜的直径30m的气球卫星“回声1号”发射到约1600km高度的圆轨道上,进行通信试验。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不使用放大器的所谓无源中继试验。
1962年I2月13日,美国又发射了低轨道卫星“中继1号"。1963年11月23日该星首次实现了横跨太平洋的日美间的电视转播。此时恰逢美国总统J.F.肯尼迪被刺,此消息经卫星传至日本在电视新闻上播出,让人们见识了卫星在远距离实时传输方面的优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人造卫星在通信中的地位大为提高。
1963年7月,美国宇航局发射的“同步2号”卫星,是世界上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它与赤道平面有30°的倾角,相对于地面作8字形移动,因而尚不能叫静止卫星,在大西洋上首次用于通信业务。
1964年8月,美国发射的“同步3号”卫星,定点于太平洋赤道上空国际日期变更线附近,成为了世界上第一颗静止卫星。10月,这个卫星转播了(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实况。但是,此时的卫星通信,尚处于试验阶段。
1965年4月6日,还是美国,发射了最初的半试验、半实用的静止卫星“晨鸟”,用于欧美间的商用卫星通信。从此,卫星通信算是正式进入了实用阶段。
两位科学家正在调试“晨鸟1号”
说到卫星通信,大家一定听说过大名鼎鼎的“铱星计划”。
80年代,由于手机通讯技术比较初级,很多地方都没有覆盖到信号。摩托罗拉一位工程师的妻子在加勒比海度假时,向丈夫抱怨没有信号无法接到客户的电话。工程师突发奇想,如果环绕地球用卫星组建一个星座,信号不就能覆盖到每一个地方了吗?
摩托罗拉立刻开始实行这一计划,设计出一个共计需要77颗卫星的星群。因为金属元素铱有 77 个电子,所以,这一计划被称为铱星计划(后实施中出于技术和成本的考量,只使用了66颗卫星)。
十一年过去了,摩托罗拉耗费了大量资金的铱星星座虽然成功上天,但是地面通讯技术获得了更快的发展,几乎没人需要摩托罗拉昂贵的卫星通讯服务。
最终,这个花费了34亿美金的项目,以2亿的打包价卖给了美国军方。而铱星计划的血亏,最终导致了摩托罗拉后期的颓势。
其实,虽然铱星计划失败,但仍然还是有公司在开展卫星通信业务。但是因为卫星发射成本高,技术门槛也高,所以,能做这个生意的公司数量并不多。
也是因为成本等原因,使用卫星进行通信,费用非常昂贵。所以,一般都是在特定场合下才会使用,例如矿产勘探勘察,远洋出海,还有灾害救援。
很遗憾,目前民用卫星电话市场基本上还是几乎由国外厂商垄断
一般来说,卫星电话手持机的价格,需要近万元。便携式卫星通信接收设备,几万到几十万不等。除了硬件购买之外,使用的费用也不低,拨打电话每分钟几元至几十元不等。如果是用于上网,就更贵了,不是一般百姓能承受得起的。
这么多年以来,相比于地面上2/3/4G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卫星通信前进的步伐很慢。
到了今年,马斯克的“星链”计划,才算是重新吸引了人们对卫星通信的目光。
卫星通信系统,一般由空间分系统、通信地球站、跟踪遥测及指令分系统和监控管理分系统等四部分组成。
限于篇幅,我今天就不一一介绍技术细节了,改天我会专门写一个技术专题。
卫星通信的优点很明显:
1、通信距离远:在卫星波束覆盖区域内,通信距离最远为13000公里;
2、不受通信两点间任何复杂地理条件的限制;
3、不受通信两点间任何自然灾害和人为事件的影响;
4、通信质量高,系统可靠性高,常用于海缆修复期的支撑系统;
……
当然,缺点也很明显:
1、传输时延大:500毫秒~800毫秒的时延;
2、高纬度地区难以实现卫星通信;
3、为了避免各卫星通信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同步轨道的星位是有一点限度的,不能无限制地增加卫星数量;
4、太空中的日凌现象和星食现象会中断和影响卫星通信;
5、卫星发射的成功率为80%,发射成本不低,需要承担发射失败的风险;
6、卫星的使用寿命从几年到几十年不等,需要进行长远规划。
通常我们使用卫星进行通信,主要是卫星电话这样的终端,直接和卫星通信,然后卫星再和地面站通信,接入地面通信系统,以此来实现通信目的。
除了卫星与卫星电话进行通信之外,还有很多情况,是利用卫星进行远距离站址之间的传输。例如,以前小枣君在做海外项目的时候,就有中东阿富汗的项目,不同地方的移动通信网络设备之间,采用的是卫星传输的方式。那种方式时延非常大,稳定性也很差,经常掉链子,调测起来非常痛苦。
卫星辅助陆地的移动通信系统
全球主要的通信卫星系统运营商并不多,主要包括国际卫星通信公司(Intelsat)、SES环球公司、欧洲通信卫星公司(Eutelsat)、加拿大电信星公司(Telesat)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区域卫星运营商,例如我们国家的中国卫通集团(China Satcom)。
中国卫通
其实,利用卫星实现互联网覆盖是一件好事,技术上完全是可行的。卫星的成本降低了,能力提升了,确实也适合考虑作为一个通信网络覆盖的手段。
但是,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多无良媒体为了博眼球,说什么“全球Wi-Fi”啦,“速度超快、直接翻墙”啦,真的就是纯属胡编乱造了。
胡乱炒作的“噱头”新闻
这种错误的言论,不仅会误导公众对卫星通信的了解,更有可能影响卫星通信的良性发展,属于非常卑劣的“捧杀”。
为此,小枣君想重点说一下关于卫星通信的常见误区,帮助大家了解真相。
首先,不管是星链计划,还是虹云计划,都和Wi-Fi没半毛钱关系。
上网的手段有很多种,不是每种上网的网络都叫Wi-Fi。Wi-Fi使用的是2.4GHz和5GHz的频谱,而低轨卫星采用的是Ka波段的频谱,范围是26.5-40GHz,两者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用我们的手机,是不可能把卫星当无线路由器用的。
别说手机和卫星之间动辄几百公里的距离,不管你用多牛掰的无线路由器,你手机距离路由器超过300米几乎就没有信号了。
而且,卫星确实是能够发射信号到你的手机上,但是,你上网不是只有单向数据连接的,你也要上传数据的,你普通手机怎么可能做到发送信号到几百公里外的卫星上?卫星电话都是有专门的设计,才能做到这一点的。
如果使用卫星通信,要保证稳定性和速率,一般都要使用专门的设备。卫星和该设备进行通信,然后该设备通过各种方式,将网络分享给周边的人。
便携式卫星接收装置
至于大家期待的1Gbps的速率,基本上可以洗洗睡了。别说Wi-Fi路由器,就拿我们现在的LTE基站来说,覆盖一个小区,几百个人,大家一起下载试试。只为一个人服务,理论速度也就几百Mbps。这还是有光传输网络支持的前提下。卫星和地面站之间,没有光纤,纯靠无线,速度能比光纤快?想想也不可能啊。。。
免费上网就更是做梦了,发射卫星不要钱?地面站和地面设备不要钱?维护不要钱?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敢随便提供长期的免费服务,从商业模式上是说不过去的。
退一万步讲,就算技术层面上卫星能提供理想的通信网络信号覆盖,还有巨大的非技术层面困难摆在眼前。
第一,就是轨道空间。
太空看上去很大,但是近地轨道的位置是很有限的。12000颗卫星,打上去容易,如何保证不会和其它卫星相互干扰?如何保证失败或寿命到期后不会成为太空垃圾?
关于太空垃圾的危害,大家可以看看电影《地心引力》
这些太空垃圾,和地面垃圾完全不一样,是非常难回收的。如果SpaceX失败,这么多的卫星,就是地球的灾难。
试想一下,如果报废卫星就像这些报废的单车一样。。。
第二,就是频率问题。
在美国,SpaceX想用什么频率,可以和美国政府协调。对于自己国家的企业,政府还是比较好说话的。但是,如果提供全球覆盖,意味着要和全球所有国家进行频率申请。你申请就能给?不太可能。
如果使用没有经过授权的频率,就是违法。
第三,内容监管。
呵呵,这个我就不用多说了吧。
所以,综上所述,再奔放的理想,也绕不开现实。马斯克的“星链计划”虽然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但是被过度包装和神化,甚至曲解。
站在一个通信老司机的角度,冷静地看待这个问题,会发现,“星链计划”更深层次的目的,其实是在于抢占轨道资源和频率资源,还有就是服务于商业包装和股票市场。
总而言之,卫星通信主要的存在价值,还是对现有移动通信网络的补充,而非取代。在陆基通信系统无法有效进行覆盖的情况下,出现故障和问题的情况下,使用卫星通信进行补充覆盖,两者进行合作分工,才是真正的王道。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就帮忙转发支持一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照妖镜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