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入联盟
找回密码
航空人生
新一代连飞客户端下载
空管人生
中国航空运动协会推荐
WEFLY
模拟飞行玩家聊天工具
门户
文章
商城
二手市场
外包服务
模飞软件
硬件设备
飞行体验
学院
云课堂
问答
资料下载
论坛
模拟飞行
低空飞行
太空探索
星圈
资源
企业
太空探索论坛
»
论坛
›
太空穿越
›
太空探测器
›
探秘南航航天馆,走进那些珍贵馆藏背后的故事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961
|
回复:
0
探秘南航航天馆,走进那些珍贵馆藏背后的故事
[复制链接]
duo2204
duo2204
当前离线
积分
1476
窥视卡
雷达卡
414
主题
515
帖子
1476
积分
金牌飞友
金牌飞友, 积分 14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24 积分
金牌飞友, 积分 14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24 积分
积分
1476
飞币
952
注册时间
2017-7-10
发消息
发表于 2024-10-31 19: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以此为标志,2016年4月24日设立“中国航天日”,旨在大力弘扬航天精神,科学普及航天知识,激发全民族探索创新热情,唱响“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主旋律,凝聚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强大力量。
今天4月24日是我国九个“中国航天日”
这一天,是对中国航天人
无限梦想和不懈追求的致敬
是对天外世界无尽探索的赞歌
▲ 2019年9月29日,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研究员、时任我校航天学院院长叶培建院士获颁“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奖章。
眼中有星辰大海
心中有家国天下
为适应航天人才培养的需要
提高实践育人水平
我校建设了具有南航特色的航天馆
——航天教育教学基地
让我们在这一天
共同走进这座科技殿堂
体验航天科技的力量
探索不容错过的镇馆之宝吧!
航天教育教学基地集中展示了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以及航天“星、箭、弹、船、器”的技术型谱、设计原理、整体结构等相关内容,生动诠释了“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中国航天精神谱系内核。
天巡一号微小卫星的初样星
在卫星区的第一个展台上,是南航自主研制的天巡一号微小卫星的初样星。天巡一号于2011年11月9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南航成为国内第四家有能力研制卫星的高校。天巡一号在轨稳定运行五年半,圆满完成了对地观测、目标特性测试等科学试验任务,获得了大量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试验数据。
2005年7月,以“天巡一号”命名的微小卫星正式立项,一支由毕业不久的博士、硕士组成的年轻团队,被推到了卫星研制一线。20多名在校学生和青年教师组成了“天巡一号”项目组。
从团队组成到发射成功的六年时间里,团队一直执行着“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1个小时,没有寒暑假”的“611工作制”。为了节约经费,出长差时他们不住宾馆,而是租住在简陋的民房里;为了解决调试中出现的一个问题,他们需要从上千个信号线、元器件中排查;无数个日子,他们风雨兼程赶赴外地试验;无数个日子,他们通宵达旦组织集体攻关……
天问一号应急信标装置
该展品是由南航航天学院研制的天问一号应急信标装置,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中,南航作为国内唯一独立承担火星探测器单机载荷研制任务的高校,负责探测器信标载荷的研制任务。
火星探测是世界性难题,成功率不到50%。探测器在火星表面软着陆是其中风险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环节。万一着陆器着陆时遇到极端情况,信标装置能够存活并记录和发射数据,使我们能够向世界证明中国航天器到达了火星地表。
我校航天学院组建了“火星探测器应急信标研制团队”,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参考的条件下,用一年的时间将一个全新的航天器载荷从设计、研制到出厂具备发射条件,团队顶住各方压力确保了信标装置按期交付。研制任务的三个方案同时进行,工作量急剧增长,队员们连续作战,进入最终冲刺阶段,5+2、白加黑、放弃寒暑假,是他们的常态。
“锦囊一号”空间环境智能管理单元
“锦囊一号”空间环境智能管理单元运用我校自主研发的卫星智能化新技术,是所搭载“东海一号”卫星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完成智能管理单元舱内温度、气压等环境数据的采集和智能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卫星平台环境管理的精细度和智能度。
“锦囊一号”相关技术未来可用于构建低轨小型的常压常温空间生命支持单元,以验证低轨微纳空间实验室的可行性。
“锦囊一号”卫星智能管理单元传送的舱内照片
校庆70周年电子标识
2022年8月11日上午,“锦囊一号”在轨成功开机并顺利传下遥测数据,遥测信息中载有南航校庆70周年电子标识,从太空传来了对学校70周年校庆的祝贺。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
这幅图是由天问一号环绕器携带的中分辨率相机从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拍摄的14757幅影像数据,经校正处理和缩编后制作而成。这幅图不仅仅是为我们国家后续开展火星探测工程和科学研究,同时也为世界同行开展火星探测工程,以及开展火星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天问一号”初样阶段
高空开伞试验用降落伞
该展品是“天问一号”初样阶段高空开伞试验用降落伞,是一种超音速低密度专用伞型。其伞降减速技术由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和我校共建的“航天进入减速与着陆技术”航天科技集团重点实验室负责完成。
叶培建院士是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为首次绕月探测工程的成功做出了重大贡献。现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嫦娥系列各型号及火星探测器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首席科学家。2019年习近平主席为他颁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奖章。为表彰他在空间科学技术领域的卓越贡献,国际小行星中心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叶培建星”。叶培建院士说,“那颗星并不属于我,但却给我带来了一份新的责任与使命,那就是在有生之年再多做点事情。”
▲ “嫦娥四号”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参加“爱国奋斗南航担当”校友思政公开课
我校1988级校友孙泽洲长期致力于深空探测领域研究和工程实践,担任“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是我国深空探测航天器设计领域专家和学术带头人。2004年任嫦娥一号卫星副总设计师,2008年任嫦娥三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后担任嫦娥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以及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中国的火星探测任务要一次实现绕、落、巡目标,这在世界上从来没有哪个国家一次同时实现,任务难度非常大。”孙泽洲说,“但是,正因为有压力,才能带来技术的进步。”
北斗三号导航卫星模型
南航86级校友陈忠贵担任了北斗三号卫星系统的总设计师。2020年7月31日上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北斗从奋起追赶到并跑超越,实现了卫星导航领域的“惊人飞跃”,特别是北斗卫星的“心脏”——铷原子钟,它的每一次跳动都直接决定着北斗卫星定位、测速和授时功能的精度。
▲陈忠贵在校友总师思政公开课开讲《北斗导航卫星》
从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到不断设计研发更高精度、更强能力的国产原子钟,研制团队付出了数十年的努力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自我超越的发展之路。现在,国产化铷钟已经全面取代进口铷钟,精度提高到了每300万年才会差一秒。
宇航空间机构实验室
宇航空间机构全国重点实验室由我校与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共建,主要面向国家重大工程对空间机构的大型化、高精度、高可靠和智能化等发展趋势,有效解决了多项制约工程应用的问题,促进了空间飞行器机构技术的发展。实验室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科技奖励10余项。
空间光电探测与感知实验室
“空间光电探测与感知”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以南航光学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研究队伍为基础,围绕光电探测与感知、光电成像与检测、遥感科学与技术等特色方向建设优质科研平台。实验室瞄准光电探测与空间安全技术领域的国家和地方需求,将基础研究、应用预研和工程化应用有机结合,推动创新平台优质资源建设,提高航天光电人才培养质量,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提升光学工程学科服务国防空天安全事业和江苏光电信息产业升级能力。获国防科技进步奖等各类科技奖励10余项。
微小卫星空间操控实验室
微小卫星空间操控实验室,由江苏省微小卫星态势感知与操控创新平台和江苏省卫星通信与导航协同创新中心共建。实验室面向航天产业发展需求,聚焦微小卫星空间态势感知、空间操控、空间博弈、大规模航天器集群等方向的研究。研制了我国首颗隐身微小卫星“天巡一号”、低轨卫星导航增强载荷、低轨Mini空间实验室载荷“锦囊一号”等。
展航天器,讲航天事
树航天人、立航天志
馆中陈列着的展品
无声地诉说着航天人背后的故事
弘扬航天精神
致敬中国航天人!
素材来源丨航天学院
图片丨南航融媒体中心
值班编辑丨李爽、周璇、唐楚涵、张羽
责任编辑丨王伟、彭丽
出品丨晓南晓航工作室
审核丨王晖、李秀龙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照妖镜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