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55|回复: 0

俄罗斯47年来的首次探月任务失败,探测器与月球表面相撞后坠毁 | 环球科学要闻

[复制链接]

42

主题

687

帖子

1439

积分

金牌飞友

Rank: 6Rank: 6

积分
1439
飞币
739
注册时间
2017-9-11
发表于 2024-10-23 13: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将环球科学设为星标

周一至周五

第一时间掌握

最新鲜的全球科技资讯

· 公共卫生 ·美国疾控中心正在追踪“高度突变”新冠变异株BA.2.86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8月17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在X(原推特)上表示,正在追踪一种新的、“高度突变”的新冠变异株——BA.2.86。同一天早些时候,世界卫生组织(WHO)表示,由于该毒株携带大量(超过30个)刺突基因突变,将其评估为“受监测”(VUM)级别。据澎湃新闻报道,若WHO将其级别提升至“需要关注”(VOC),按照相关命名规则,该毒株可能会被命名为“Pi”。

目前,以色列、丹麦、美国和英国已先后发现6例该毒株的确诊病例,各国病例间尚无已知的流行病学关联。当地时间8月18日,英国卫生安全局(UKHSA)表示,该国确诊病例近期无旅行史,表明已存在一定程度的社区传播。

BA.2.86起源于新冠病毒的早期分支,与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奥密克戎亚种毒株XBB.1.5相比,有36个基因突变。WHO表示,尚不清楚这些突变可能造成哪些影响,正在仔细评估中。美国福瑞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病毒学家杰西·布鲁姆(Jesse Bloom)表示,初步分析表明,该毒株会比XBB.1.5更容易逃脱此前针对奥密克戎及其第一代变体产生的抗体。(路透社、WHO、澎湃新闻、UKHSA)

· 航天 ·俄罗斯47年来的首次探月任务失败,“月球-25”号探测器与月球表面相撞后坠毁

俄罗斯47年来的首次探月任务失败,探测器与月球表面相撞后坠毁 | 环球科学要闻w2.jpg
“月球-25”号探测器的模型。(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CC BY-SA 4.0
据路透社报道,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8月20日发布消息称,根据初步分析结果,俄“月球-25”号(Luna-25)探测器偏离预定轨道,与月球表面相撞后坠毁。按照飞行计划,“月球-25”号探测器本应在8月19日进入着陆准备轨道,但在执行变轨控制时出现异常,无法按照预定参数进行操作,并且与地面失去了联系。

“月球-25”号探测器是俄罗斯自1976年以来的首次探月任务。它于8月11日搭乘“联盟-2.1b”运载火箭从东方航天发射场升空,16日顺利进入月球轨道。按照此前计划,“月球-25”号探测器预计于21日在月球南极的博古斯拉夫斯基陨石坑附近软着陆。如果成功,“月球-25”号将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在月球南极着陆的探测器。(新华网)

· 遗传学 ·发现4个新的乳腺癌风险基因
乳腺癌风险与一些特定的基因有关。比如,正常情况下,BRCA1BRCA2基因可以保护人体免受一些癌症的困扰,但这些基因中的一些突变会使它们无法正常工作,从而令人更容易患上乳腺癌等癌症。不过,目前乳腺癌的基因检测仅覆盖少数几个基因。而最近,一项发表在《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的研究发现,4个新的基因与乳腺癌风险有关。

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欧洲和亚洲8个国家的26 000名乳腺癌女性患者的遗传数据,并与217 000名未患乳腺癌的女性的数据进行对比。科学家发现,MAP3K1LZTR1ATRBARD1这四个基因中的突变与乳腺癌风险增加有关。研究者认为,虽然这些新基因中发现的多数变异都很罕见,但对于携带这些突变的女性而言,患乳腺癌的风险可能很大。此外,科学家还在论文中列出了其他21个可能与乳腺癌风险相关的基因。研究人员希望,未来能将更多的基因纳入乳腺癌基因检测的清单,但在临床应用之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阐释每个基因的变异与相关的癌症风险。

· 物理学 ·
首次对魔角石墨烯绝缘量子相精确成像
俄罗斯47年来的首次探月任务失败,探测器与月球表面相撞后坠毁 | 环球科学要闻w3.jpg

双层转角石墨烯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图像,展示了石墨烯的原子晶格(左图)和魔角石墨烯的莫尔超晶格(右图)。(图片来源:Kevin Nuckolls, Yazdani Group, Princeton University)

双层魔角石墨烯 (MATBG) 由两个单层石墨烯以特定角度扭转形成,是近年凝聚态物理方向的重要前沿材料之一。MATBG具有一系列有趣的量子相,但科学家对这些量子相出现的原因却知之甚少。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主导的研究团队使用高分辨率扫描隧道显微镜对MATBG的几个量子相的微观基础首次进行了精确成像,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自然》(Nature)上。

201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者首次发现双层转角石墨烯在一定情况下会表现出超导性。由于内部复杂的电子相互作用,这种材料表现出绝缘态、磁态和超导态等新颖的量子物理态。为了产生这些量子效应,研究者需要将两层石墨烯叠在一起,并将顶层略微旋转,但相对转动的角度必须是精确的1.1度,这就是引起电子强关联作用的“魔角”。研究者用量子隧道技术清楚地观察样品产生量子相的微观结构,测量结果被转化为高分辨率的图像。这项研究的关键在于突破性地制备出表面无缺陷的石墨烯样品,对样品表面电子的波进行成像能够揭示电子间相互作用的确切形式。这项实验有助于验证现存的理论模型,并帮助研究人员理解未来的新型特殊材料。(PRINCETON UNIVERSITY)

· 神经科学 ·遗忘也是一种学习机制

图片来源:pixabay

长期记忆会以一种神经元(印迹细胞)聚集的形式存储在大脑中,被称作“记忆印迹”(engram)。成功回忆起这些记忆则意味着该聚集组织的重新激活。近日,一篇发表在《细胞·报告》(Cell Reports)上的文章表明,我们获取特定记忆的能力主要基于环境的反馈与可预测性,忘记一些记忆或将触发更灵活的行为和更好的决策。因此,科学家认为“遗忘”本质上是一种学习机制,它允许大脑能够与动态的环境发生动态的交互。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名为“追溯干扰”(retroactive interference)的遗忘形式:首先让小鼠建立起特定物体与特定环境的联系,一段时间后再评估小鼠识别物体是否处于原始环境的能力。当研究人员用竞争性的经历“干扰”小鼠的第一次记忆时,小鼠就会忘记这种关联。进一步,通过活动依赖性细胞标记技术,研究人员发现,追溯干扰导致了印迹细胞在回忆试验中的再激活减少,而使用光遗传学技术刺激标记的印迹细胞可以在不止一种行为情景下检索明显丢失的记忆。此外,当小鼠获得与被遗忘的记忆相关的新体验时,“丢失”的记忆印迹又能自然地恢复活力。

这些发现表明,记忆印记会以一种可逆、可更新的方式表达,而新的感知和环境输入调节了自然遗忘的过程。这项工作对阿尔茨海默病等记忆相关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撰文:季宇桐、王馨仪、马一瑗、黄雨佳、栗子、王怡博

编辑:不周、黄雨佳、王怡博

封图来源:wikimedia commons/CC BY-SA 4.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