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12|回复: 0

辣评-Weekly:我国在运载火箭舱段全球首次使用离轨帆;美卫星工业协会报告称,2021 年全球航天工业增长 4%

[复制链接]

50

主题

699

帖子

1479

积分

金牌飞友

Rank: 6Rank: 6

积分
1479
飞币
778
注册时间
2017-8-23
发表于 2024-10-8 03:4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辣评-Weekly:我国在运载火箭舱段全球首次使用离轨帆;美卫星工业协会报告称,2021 年全球航天工业增长 4%w2.jpg

01
军用卫星的未来在于组件模块化、接口标准化

军用卫星现在必须响应新的需求:除了成本效益之外,更好的响应能力和更高的弹性。卫星模块化可能是解决这些军事空间新需求的关键。

辣评-Weekly:我国在运载火箭舱段全球首次使用离轨帆;美卫星工业协会报告称,2021 年全球航天工业增长 4%w3.jpg

乌克兰危机揭示了太空资产对军事行动的重要性,Viasat 的 KA-SAT 遭到黑客攻击,在冲突初期就麻木了乌克兰武装部队的能力。这一集说明了卫星如何从支持地面作战的能力转变为自己的战略战争资产。但在威胁增加和公共财政受到审查的背景下,军用卫星现在必须应对新的需求:除了成本效益外,还需要更好的响应能力和更高的弹性。卫星模块化可能是解决这些军事空间新需求的关键。

通过模块化,军队还将通过两种方式实现更大的响应能力。首先,通过快速交换有效载荷和总线,从而减少任务准备所需的时间。其次,通过能够在适用于在各种发射器和商业卫星分配器上发射的通用平台上发射有效载荷。最终,降低的成本还将鼓励军事部门承担更大的风险,因为成本/收益权衡将重新平衡,有利于缩短任务寿命,从而为定期技术升级和更多创新留下空间。所有这些都降低了成本,从而扩大了军方对其他项目的融资能力。

第二个与第一个密切相关的当务之急是制定适当的标准。标准化接口将是提高模块化平台和有效载荷兼容性的关键,通过降低成本来释放模块化的真正潜力,因为越来越多的军事和商业参与者将从相同的市场购物,从而降低早期应用的准入门槛。舞台技术和小型太空公司,从而促进商业增长。这反过来将缩短模块化卫星的开发限制和入轨时间,也促进武装部队之间的互操作性。

辣评

不只是军用卫星如此,除了极少数科学卫星,未来的应用卫星基本上都需要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研制。这在消费电子业和汽车产业当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各种产品在外观上看起来千差万别,剥开外壳,会发现核心分系统就是那么几种。这是产业成熟的标志。

新闻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IcrPsiyNEHlpu0PV7f4ESA

02
我国在运载火箭舱段全球首次使用离轨帆

2022年6月23日,我国CZ-2D遥六十四运载火箭顺利发射升空,这次发射除了完成遥感35-02组卫星的投送外,还在全球首次在火箭载荷舱上配置了离轨帆系统。

辣评-Weekly:我国在运载火箭舱段全球首次使用离轨帆;美卫星工业协会报告称,2021 年全球航天工业增长 4%w4.jpg

video: 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2472129399065313282

6月26日,由航天科技八院自主研制、配置在火箭二级助推器载荷舱上的离轨系统在轨顺利展开了离轨帆装置,完全展开后的帆面积达到25平米。

这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的离轨帆产品,也是国际上首次将离轨帆应用于运载火箭的舱段,将有效减缓空间碎片增长。

有了这只“大风筝”的帮助,这一次入轨的重量约300kg的运载火箭载荷舱,将实现2年内再入大气层,释放出宝贵的轨道资源。此次任务中配置的超大面积离轨帆,帆面厚度不足头发丝直径的十分之一,通过精确地折叠设计和高密度压紧,帆面能够收纳成极小的体积,在空间借助先进的弹性展开机构,完全展开状态下帆面面积达25平米。

这种轻量化、高展收比设计可以让离轨帆加装到各类成熟的航天器而不占用平台自身包络。另外,利用离轨帆实施离轨,无需消耗燃料,即使是在航天器发生故障失控的情况下,仅需少量电流即可实现薄膜帆展开,有效解决失控航天器的离轨需求。

辣评

这是中国航天对减缓空间碎片承诺的具体表现。同类技术也可以用来清理其他的太空垃圾,甚至可以成为一门生意,帮助那些想要脱离轨道却无计可施的卫星业主。将来的空间交通管制体系成熟后,是不是也可以成为强制执法的一部分呢?我们知道,在道路交通管理中,很多拖车业务是外包给民企的。

新闻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2FPaklR5a6SyW8bGkeBlpQ

03
航天江南搭建供需平台 面向全国推介“专精特新”成果

近日,以“专精特新 合作共赢”为主题的航天江南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专精特新”成果推介月活动在贵州省贵阳市启幕。

辣评-Weekly:我国在运载火箭舱段全球首次使用离轨帆;美卫星工业协会报告称,2021 年全球航天工业增长 4%w5.jpg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国有企业勇当原创技术“策源地”、现代产业链“链长”的重要指示精神,航天江南勇于创新、精心策划、积极筹备了为期3个月的推介月活动,推动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航天防务装备和工业基础件公司建设,加速企业高质量发展。

“布局”抢机遇占先机。聚焦主责主业,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了一批“专精特新”专业,培育了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产品。

“拓圈”展示发展能力。推介月活动是航天江南历史上首次针对“专精特新”成果进行的大规模集中展示,代表了航天江南在各领域技术、成果的最新水平。

“协同”推动成果转化。以市场为导向,航天江南积极倡议合作共赢,促进资源共享、能力协同,大力推动“专精特新”的成果转化利用。工业兴则百业兴,工业强则百业强。

辣评

企业有积极性做技术转移,当然是好事。但是根据我们对产业的调研,技术转移靠单打独斗只怕是效果不够。我们还是需要一个电商式的平台,能够把全社会范围内的供需都集中起来,让用户能像逛京东、逛淘宝那样选择自己先要的技术,促销活动恐怕也是不可获取的。

新闻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fWMmDU26VOXm3d2NdkUlIA

04
美卫星工业协会报告称,2021 年全球航天工业增长 4%

据www.satellitetoday.com网站7月1日报道,美卫星工业协会(SIA)最近报告称,全球航天工业在2021年增长了4%,收入达到3 860 亿美元。SIA 于 6 月 29 日发布了年度卫星行业状况报告,报告了整个行业的增长。

辣评-Weekly:我国在运载火箭舱段全球首次使用离轨帆;美卫星工业协会报告称,2021 年全球航天工业增长 4%w6.jpg

商业卫星行业连续第四年将创纪录的1713颗商业卫星送入轨道,与2020年相比增加了40%以上。SIA 报告称,截至 2021 年底,共有4852颗卫星绕地球运行,增加了在过去五年中增长了179%。


    卫星产业占全球航天业务的72%,收入为2790亿美元,比2021年增长3%。

    地面设备是卫星领域最大的部分,2021 年总收入为 1420 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 5%。现在有超过65亿部支持卫星的全球智能手机在使用中。宽带终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终端和卫星无线电的销售也在增长。

    卫星服务在2021年创造了1180亿美元的收入,比上一年小幅增长0.4%。

    尽管占行业收入的比例较小,但卫星制造与 2020 年相比增长了12%,收入达到137 亿美元。SIA将增长归因于公用事业、卫星能力的提高和制造成本的降低。

    发射服务的收入在 2021年增长了 8%,达到57亿美元。2021年的发射数量也创下历史新高。

辣评

和前几年相比,4%这个数字确实有点难看。这和疫情的影响有直接关系。虽然人们对远程操作的需求更大了,但卫星、终端和火箭研制还是需要线下工作的。而且疫情影响了全球的经济发展,削弱了很多人的购买力。商业航天需要更多地开辟蓝海市场,为世界经济寻找新的增长点。

新闻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t5SFlCqRTlKMRSLCXUYsWw

05
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在海南文昌开工

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在海南文昌开工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项目开工仪式7月6日在海南省文昌市举行,这是我国首个开工建设的商业航天发射场,将成为海南服务和融入航天强国战略的重大标志性项目。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大工程。据介绍,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由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投建,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市场化运营的航天发射场,进一步提升我国商业运载火箭发射能力。

海南省政府负责人表示,海南将充分发挥商业航天发射场主场优势与自贸港政策优势的叠加效应,瞄准世界商业航天发展前沿,加快构建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产业生态体系,支持文昌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航天城。

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由海南省政府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

-------------------------

为什么要在海南新建商业发射场?这2个关键原因媒体没说

笔者今天就从个人角度展开聊聊为什么需要新建商业航天发射场。简单说,为了更清晰更合理地划分权力、责任和收益,加快商业航天发展速度。

以两个问题为例子:

1、试验是你要做的,但如果失利,扣的是我的kpi,这是否合理?

2、你要用到我的资源,你也愿意支付相关费用,但我的身份不允许或者至少不方便从你那里获取收入,那咱还能不能合作?

这两点,正是商业航天在传统发射场遇到的情况。随着以市场化手段实现生存和发展的商业航天出现,在传统发射场实施试验和发射就会遇到难题。

首先,商业航天领域初创公司多。受限于客观技术规律,这类公司遭遇挫折的概率远高于国家航天任务(全球9家尝试过入轨的新兴民营火箭企业仅有2家首飞即成功)。失利本身不是问题,以飞代试已经是国外企业验证过的有效迭代方式,但基于传统管理模式,发射场运营方须要为每次失利承担相当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后者至少主观上恐怕难以积极态度配合支持商业航天活动。

其次,在传统发射场实施发射,商业航天机构难免需要使用发射场软硬件资源。从道理来说,商业活动,照价付费就是了,但部队不能经商的属性,又使得常规商务往来难以进行,协调难度非常大。此外,传统发射场国家任务逐年增加,也难以与商业航天分享更多既有资源。这也需要后者做大硬件蛋糕。

因此,商业机构自建自营发射设施有可能成为突破口,至少在硬件和管理体系上为“商归商、军归军”打下基础。在昨天之前,我国已经在酒泉建立起液体火箭商业发射工位;浙江象山也传出要建设类似设施的消息;而这次文昌新建的发射场,能够配套发射长征八号级别的中大型火箭,更是将商业发射设施推向了新高度。

软件和硬件结合,运营管理与技术一同演进,商业航天更有希望。

新闻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MhYkRBmKJh8ZmS4ZVup0OA

https://mp.weixin.qq.com/s/goR4VOLLNpzHw2FQ4kXVcA

辣评

这篇分析其实切中要害,传统发射场的KPI与商业发射有很大区别。如果按照传统发射场的理念,马斯克的“星舰”早就被赶出发射场,永世不得录用。但是商业发射允许这样的早期高频度失败,摸索出大批量生产和发射的秘诀,就可以航班化运行了。到了一定的时期,商业发射场的技术和经验,也可以反哺传统发射场。

>End

>>>                    

本文系“太空与网络”编辑及独家点评,转载及引用部分观点请在文首注明出处、公众号ID及作者。感谢支持有态度的媒体!

未按照规范转载及引用者,“太空与网络”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部分图片难以找到原始出处,故文中未加以标注,如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

HISTORY/往期推荐

【碰撞】我国商业航天发展再思考

商业航天:愿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

不归零,不上天!——商业发射服务如何转败为胜?

优化资源配置,释放无尽潜力——军商融合大战略下的共享星座理念

>>>                 

充满激情的新时代,

充满挑战的新疆域,

与踔厉奋发的引领者,

卓尔不群的企业家,

一起开拓,

一起体验,

一起感悟,

共同打造更真品质,

共同实现更高价值,

共同见证商业航天更大的跨越!

——《卫星与网络》,观察,记录,传播,引领。

>>>                                          

· 《卫星与网络》特别顾问:王兆耀

· 《卫星与网络》编辑委员会

高级顾问:王国玉、刘程、童旭东、相振华、王志义、杨烈

编辑委员:曹志刚、陈嵩辉、邓中亮、荆继武、景贵飞、郎燕、刘进军、刘天雄、宁振波、秦智、汪春霆、吴季、徐小舒、阎丽娟、赵敏、肇启明、周建华、朱铎先

· 《卫星与网络》创始人:刘雨菲

· 《卫星与网络》副社长:袁鸿翼

· 《卫星与网络》常务副社长:冉承新
·  微信公众号(ID:satnetdy)团队编辑:艳玲、哈玫主笔记者:李刚、魏兴、张雪松、霍剑、乐瑜、朝天椒、黑法丝、刀子、赵栋策划部:陈红晞、杨艳视觉总监:董宁专业摄影:冯小京、宋炜设计部:顾锰、潘希峎、杨小明行政部:姜河、林紫业务部:王锦熙、瑾怡原创文章转载授权、转载文章侵权、投稿等事宜,请加微信:18600881613商务合作;展览展厅设计、企业VI/CI及室内设计、企业文化建设及品牌推广;企业口碑传播及整体营销传播等,请加微信:13811260603杂志订阅,请加微信:wangxiaoyu9960
· 卫星与网络各分部:成都分部负责人:沈淮长沙分部负责人:宾鸿浦西安分部负责人:郭朝晖青岛分部负责人:江伟· 卫星与网络总部负责人:农燕· 会议活动部负责人:乔颢益· 投融资及战略层面合作:刘雨菲· 本平台签约设计公司:一画开天(北京)文化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航天加(深圳)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负责人:杨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