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26|回复: 0

行星与空间科学高端学术论坛暨“太阳系边际探测”研讨会成功召开

[复制链接]

50

主题

645

帖子

1369

积分

金牌飞友

Rank: 6Rank: 6

积分
1369
飞币
715
注册时间
2017-8-23
发表于 2024-9-29 11: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8年5月2日下午,作为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的重要活动之一,行星与空间高端学术论坛暨“太阳系边际探测”研讨会在中关新园观湖厅成功召开。

会议主旨是站在新时代的坐标下,展望未来我国航天强国梦的空间科学发展的愿景,探讨太阳系边际探测的前沿挑战和历史机遇,及其对塑造太阳系时空演化宇宙观的重要意义和对提升我国航天技术和深空探测能力的重要价值。

会议邀请了国内外相关12家单位的领导和专家人士共30多人。包括3位空间和天文领域的院士(涂传诒院士、叶永烜院士、汪景琇院士)、探月中心于国斌副主任、航天五院黄江川总师、2位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肖佐院士、濮祖荫院士)、中山大学空间天气系主任崔峻教授、德国马普太阳系研究所Elias Roussos研究员、俄罗斯科学院Dmitrii Klimushkin研究员和Anatolii Leonovich研究员、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张曦助理教授、清华大学田丰教授、北京理工大学乔栋教授等(限于篇幅专家名单不逐一列出)。会议由北大空间物理与应用技术研究所宗秋刚教授(所长兼任行星与空间研究中心主任)、何建森研究员等召集筹备。

首先,北京大学行星与空间科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涂传诒院士发表了讲话。涂院士提到,伴随着我国迈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深空到达和探测能力成为实现航天强国梦的重要标志,北京大学也相应成立了跨学科、院系的行星与空间科学研究中心,以期能为北京大学空间科学的发展和我国空间探测的任务贡献重要力量。涂院士表示,希望北京大学能够借助“太阳系边际探测”这个良好的契机,与我国航天部部门合作,为提升我国空间科学探测和研究的能力贡献力量,从而助力我国早日实现航天强国梦。

涂传诒院士讲话照片

随后探月中心于国斌副主任发表讲话。他讲到,太阳系边际探测将是中国在深空探测中的又一项壮举,自1977年旅行者1、2号发射以来,世界上还没有其他像中国这样以太阳系边际为目标的探测活动,这印证了习总书记的“探测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的精神,也印证了不断刷新中国高度的要求。

于副主任提到,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作为新一届政协常委委员,在提案中专门强调了启动太阳系边际探测工程,实现“建国一百周年之际抵达100AU深空”的目标。于副主任还表示,“太阳系边际探测计划”在科学价值和工程价值,这两方面都将实现重要突破。综合现有的技术,以及未来即将发展的航天技术,我国在这一项目上现在是“有基础、有能力、有信心”。
行星与空间科学高端学术论坛暨“太阳系边际探测”研讨会成功召开w2.jpg

于国斌副主任讲话照片

接下来,北京大学行星与空间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宗秋刚教授,从专业角度为我们介绍了此次“太阳系边际探测”计划的意义。

宗教授指出太阳系边界发生的基本物理过程与地球的磁层是类似,但由于其尺度更大,很多磁层中特有的动力学过程在太阳系边界将更容易观测和研究,这对推动空间物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宗秋刚教授还指出,在对太阳系边界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还需要空间物理学与天文学的学科交叉,这也将有助于发现新的物理现象。

随后,宗教授为大家进一步详细介绍了这一探测计划中关注的几个科学问题,包括磁场的重联、波与粒子相互作用、太阳风与星际介质的相互作用以及异常宇宙线加速能量粒子等问题。

行星与空间科学高端学术论坛暨“太阳系边际探测”研讨会成功召开w3.jpg

宗秋刚教授讲话照片

之后,国立中央大学的叶永煊院士带我们回顾了从1977年的“航行者”到2017年“卡西尼”这长达40年的人类探索太阳系之旅,介绍了对太阳系边际、太阳系中重要的行星的探索过程。叶院士提到目前对太阳系的探测在天王星与海王星这两大重要的冰巨行星上仍处于空白状态,认识到天王星与海王星的探测意义并将其列入“太阳系边际探测”计划的科学目标之内将有助于我们完善此次探测计划。

行星与空间科学高端学术论坛暨“太阳系边际探测”研讨会成功召开w4.jpg

叶永煊院士讲话照片

行星与空间科学高端学术论坛暨“太阳系边际探测”研讨会成功召开w5.jpg

在提问环节与会人员纷纷表达了自己对于“太阳系边际探测”计划的看法与建议




接下来,与会各学者为我们介绍了对太阳系及太阳系边际探测的现有成果和科学意义。

马克斯·普朗克太阳系研究所的EliasRoussos研究员为我们介绍了如何利用中性原子(ENA)成像技术对太阳系中的星际中性氦和尘埃进行成像,并展示了旅行者号、卡西尼、星际边界探测器等探测计划的ENA成像结果。Elias Roussos研究员提到,可以将中性原子成像与银河宇宙线、异常宇宙射线、等离子体、高能粒子、磁场以及波动的局地测量相结合,来实现对太阳系这一复杂系统的全面研究。

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张曦助理教授介绍了目前天王星、海王星等冰巨行星的研究热点问题,例如,天王星、海王星的内部构造以及组成成分,行星环的结构和时间变异性,行星环中的小卫星的形状与地质情况等。并进一步讲解了为解决这些科学问题需要的科学仪器与研究方法。

行星与空间科学高端学术论坛暨“太阳系边际探测”研讨会成功召开w6.jpg

张曦助理教授为大家介绍天王星、海王星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的刘永岗研究员介绍了冥王星心形平原的成因。他指出前人提出的“冥王星心形平原的成因是由于N2冰的热对流”的假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热对流或许能解释其形状的成因,但无法解释现在该平原中无陨石坑存在的现象。他进一步指出,冥王星上心形平原的形成或许可以通过表面增强的粘性来进行解释。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的杨军研究员介绍了木卫二和土卫二的气候和可居性的演化。

最后,与会各嘉宾共同合影留念,为这次“太阳系边际探测”研讨会的顺利举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行星与空间科学高端学术论坛暨“太阳系边际探测”研讨会成功召开w7.jpg




行星与空间科学高端学术论坛暨“太阳系边际探测”研讨会成功召开w8.jpg



北大空间物理与应用技术研究所

负责老师联系方式:

宗秋刚:qgzong@pku.edu.cn

周煦之:xzzhou@pku.edu.cn

何建森:jshept@pku.edu.cn

PKU-ISPAT

编辑:马小涵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2017级硕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