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入联盟
找回密码
航空人生
新一代连飞客户端下载
空管人生
中国航空运动协会推荐
WEFLY
模拟飞行玩家聊天工具
门户
文章
商城
二手市场
外包服务
模飞软件
硬件设备
飞行体验
学院
云课堂
问答
资料下载
论坛
模拟飞行
低空飞行
太空探索
星圈
资源
企业
太空探索论坛
»
论坛
›
兴趣和教育
›
天文学
›
中国天文学是什么时候衰落的?明朝200年的天文学禁令旷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3937
|
回复:
0
中国天文学是什么时候衰落的?明朝200年的天文学禁令旷古绝今
[复制链接]
斯伯丁
斯伯丁
当前离线
积分
1510
窥视卡
雷达卡
417
主题
535
帖子
1510
积分
金牌飞友
金牌飞友, 积分 151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90 积分
金牌飞友, 积分 151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90 积分
积分
1510
飞币
973
注册时间
2017-7-23
发消息
发表于 2024-9-9 09: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天文学,是中国古代四大科学之一,其他三个分别是农学、医学和数学。中国是农耕文明国家,特别重视天文历法对农业的指导,因此天文学也十分发达。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就出现了《甘石星经》等天文著作,在当时世界可以和希腊、两河相媲美。
到了元朝,中国的传统天文学达到了一个高峰。为什么是元朝呢?首先是蒙古人西征打通了亚欧大陆的交通,让元朝可以吸收中亚、西亚各国的文化成果。早在蒙古汗国时期,耶律楚材就已经掌握了回回的历法,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记载:“
耶律文正工于星历、筮卜、杂算、内算、音律、儒释。异国之书,无不通究。尝言西域历五星密于中国,乃作《麻答把历》,盖回鹘历名也。
”
耶律楚材
蒙古沿用金国的《大明历》,但是年久而误差越来越大,以至于出现1220年五月“月蚀不效”的问题。耶律楚材于是作《西征庚午元历》,
首次处理了因地理经度之差造成的时间差,这是伊斯兰天文学对中国历法影响的开端
。实际上,希腊的天文学早就可以处于这个问题,而伊斯兰世界和希腊历法又一脉相承,因此也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
不久,成吉思汗发动了西征,中原的丘处机也来到了中亚,在这里和当地的天文学家进行了交流。耶律楚材和丘处机都到达过撒马尔罕,这里是中亚的天文学中心。150年后,乌鲁伯格在此建设了规模宏大的天文台,并主持编算出著名的《乌鲁伯格天文表》,其就有一份恒星表,这是托勒密之后,西方世界出现了第一份独立恒星表。
1258年,蒙古第三次西征,攻占了伊斯兰世界的中心——巴格达。随后,蒙古人在西亚建立了伊尔汗国。在阿拉伯学者纳速拉丁·图思的帮助下,旭烈兀大兴文治,在首都建设了世界一流的天文台,藏书40万卷。此后,马拉盖天文台就成为了伊斯兰世界的学术中心了。
伊尔汗国和忽必烈的交往十分密切,双方经常派遣使者来往,因此双方的文化交流也十分频繁。根据多桑的《蒙古史》记载,当时有两位中国学者参与了马拉盖天文台建设,并传播了一些中国的天文学知识。1267年,阿拉伯的札马鲁丁向忽必烈进献了七件天文学仪器,其名字都记载于《元史·天文志》。
由于两国交流密切,元朝很快就注意到了伊斯兰历法的先进。1271年,忽必烈下令在上都设立回回司天台,并让札马鲁丁领导司天台的工作。此后,回回司天台就成为了伊斯兰天文历法传入中国的重要据点了。在这里工作的天文学家还带来了许多西方的数学著作,一共有58部。
元朝又在大都设置了“汉儿司天台”,用来发展中原传统的天文学,其主持者就是郭守敬。在札马鲁丁进献了七件天文学仪器后,元朝就下令让郭守敬改造、创造一批的新的天文仪器。郭守敬在参考了阿拉伯的七件天文仪器后,也得到了一些新的数学知识,例如“弧三角法”。随后三年就制造出了简仪、仰仪、正方案、门规几等。
仪器制作完成后,元朝就下令郭守敬主持全国性的天文测量,也制定更加严密的历法。1279年,元朝在全国设置了27个测影所,最东是高丽平壤,最西是云南,最南是西沙群岛的南海侧影所,最北是西伯利亚的北海侧影所。据史书记载:“
设监侯官一十四员,分道而出,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逾朱崖,北尽铁勒,四海测验,凡二十七所。
”
测量结果出来后,郭守敬等科学家又参考了1000年以来的天文学资料,70多种历法,按照日月五星在太空运行的自然规律,编制成了新的历法——《授时历》。《授时历》的蓝本就是《庚午元历》(麻答把历)和《万年历》,这两部历法都受到了伊斯兰历法的影响。《癸巳存稿》记载:“
先是耶律文正麻答把法,增益庚午元法,万年法,而为授时所本
。”
《授时历》算出了一个回归年为365.2425天,与近代计算出的时间只差26秒。因此,这部历法被视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也证明了元朝的天文学领先于世界。
然而悲哀的是,中国天文学到达巅峰之后就走向了衰落。很快,明朝建立起来。明朝对天文学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根据据沈德符《野获编》记载:“
国初学天文有厉禁,习历者遣戍,造历者殊死。
”也就是明朝禁止研究天文学,不然就是死罪。而明朝的钦天监人员则世袭,不能学习其他知识。
对于历法,明朝就直接将元朝的《授时历》改名为《大统历》,直接沿用。《授时历》虽然先进,但毕竟有误差,时间长了必然会出现问题,所谓“年远数盈,渐差天度”。到15世纪,历法历法常常与天象不合,明朝官方就求取朝野懂天文的人出来修修历法,然而无人应征。《野获编》说:“至孝宗,弛其禁, 且命征山林隐逸能通历者以备其选,而卒无应者。”这说明,经过明朝150多年打压,中国的天文学人才已经凋零了。
《明清文化大观》
而同时期的欧洲天文学却突飞猛进。在文艺复兴后不久,欧洲就开始爆发了“科技革命”,涌现了一大批的科学家,其中天文学领域的不少,例如哥白尼、布鲁诺、第谷、伽利略等。在中世纪,天文学被教会垄断,天文学进步非常缓慢。可“科技革命”时代,天文学的进步让人惊叹。
在17世纪初期,欧洲的传教士开始将欧洲的天文学传播到中国。需要注意,传教士传播的并非是欧洲最先进的天文学,而是被抛弃的宗教天文学,也就是托勒密的天文学体系——地心说体系,但是和明朝比起来也先进了太多太多了。
哥白尼
明朝比较开明的士大夫,如徐光启等见到西方天文学不禁感叹“古所未闻”“惟西历有之。而舍此数法,则交食凌犯,终无密合之理”。于是徐光启等人就直接用传教士带来的历法来改造明朝历法,“宜取其法,参互考订 , 使与大统法会同归一”。许多西方传教士也参与其中,比如意大利的龙华民、罗雅各、瑞士的邓玉函,德国的汤若望等。最终在大家的努力下,完成了《崇祯历书》。
《崇祯历书》是较全面介绍欧洲古典天文学的重要著作。全书共 46 种,137 卷,分节次六目和基本五目。节次六目分别为日躔、恒星、月离、日月交合、五纬星和五星凌犯,基本五目分别为法原、法数、法算、法器和会通。其中以讲述天文学基础理论法原所占篇幅最大, 有 40 卷之多,法数为天文用表,法算为天文学计算必备的数学知识,如三角学、几何学等, 法器为天文仪器及其使用方法,会通为中西度量单位换算表。
《崇祯历书》采用的是丹麦天文学家第谷所创立的宇宙体系和几何学的计算方法(是托勒密体系和哥白尼体系的折中),引入了地球、经纬度概念、球面天文学、视差、蒙气差等重要天文概概念。但是这个体系也否认天体自转。
《崇祯历书》的出现,是中国传统天文学甩衰落的标志,此后中国的天文学体系基本就来自于欧洲了。
不过,当时崇祯皇帝没有颁布历法,因为明朝的保守派认为这部历法不符合祖制,甚至认为其中的地圆学说是胡言乱语,因此阻止《崇祯历书》的颁行。直到1643年,崇祯皇帝才下令颁布这部历法,但第二年明朝就灭亡了。
汤若望
清朝入关后,汤若望将《崇祯历书》改订为《西洋新法历书》,清朝将之颁布了下去。而此后,朝廷的钦天监人才也主要是西方传教士担任了。传教士虽然对传播西方天文和历法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他们的传播渠道十分有限,最终也未能完成“西学东渐”,中国天文学自然也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照妖镜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视频专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