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入联盟
找回密码
航空人生
新一代连飞客户端下载
空管人生
中国航空运动协会推荐
WEFLY
模拟飞行玩家聊天工具
门户
文章
商城
二手市场
外包服务
模飞软件
硬件设备
飞行体验
学院
云课堂
问答
资料下载
论坛
模拟飞行
低空飞行
太空探索
星圈
资源
企业
太空探索论坛
»
论坛
›
太空穿越
›
空间站
›
中国用二十年制造天宫空间站,比国际空间站差了近300吨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723
|
回复:
0
中国用二十年制造天宫空间站,比国际空间站差了近300吨,谁更好
[复制链接]
FKUAV
FKUAV
当前离线
积分
1655
窥视卡
雷达卡
390
主题
535
帖子
1655
积分
金牌飞友
金牌飞友, 积分 165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45 积分
金牌飞友, 积分 165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45 积分
积分
1655
飞币
1007
注册时间
2017-7-8
发消息
发表于 2024-9-9 02:58:0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hr>
一直以来,神秘浩瀚的太空都是人类向往之地。在各种科幻电影和科幻故事中都经常会有人类移居到外星球或者生活在外太空的场景。为了实现这一梦想,人类创造了“太空空间站”。
迄今为止,人类已经在太空建设了6个空间站。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近期大放异彩的我国天宫空间站。
因此,总有人忍不住将集十几个国家大成的国际空间站跟天宫空间站进行对比。相差将近300吨,天宫空间站还有胜算吗?
太空空间站的发展历史
太空空间站其实就是人类在太空为自己搭建的城堡,人类设计出的一种空间舱,这种空间舱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设计,在太空中创造出一个满足人类在太空生存条件的空间,让宇航员可以长时间停留在太空生活,以便进行更多的关于太空的科研和探索工作。
空间站由火箭发射至太空,目前一般是地球卫星的轨道上运行。
从1971年前苏联成功发射礼炮一号空间站开始,人类的太空空间站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
第一代和第二代空间站受到当时火箭运载能力和对接技术有限制约,都是单体式的结构。
第三代太空空间站由单体变成了组合式,就像孩子们玩的积木一样,一个太空空间站可以分解多个部分,并且根据需要多次发射然后拼接。
人类第一次在太空长时间生存即源自于前苏联研制的礼炮一号,礼炮一号空间站只有18.5吨,在1971年4月成功发射。空间站虽然小,但经过精密的安排理论上可以容纳6名宇航员生存。
虽然前苏联的礼炮系列空间站由于研发时间的紧迫一直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不得不承认礼炮一号作为第一个空间站的表现是十分亮眼的。
礼炮一号在预定轨道上航行了6个月,完成了两次飞船的对接。最重要的是礼炮一号让宇航员在太空顺利生存了63天,但遗憾的是最终礼炮一号在与联盟号飞船对接时,由于飞船设计缺陷,三名宇航员丧命太空。
虽然礼炮一号最终以悲剧收尾,但前苏联一直在加大研发的力度,其中礼炮七号在轨道飞行了三千多天。
在前苏联空间站事业发展得如火如荼的同时,西方国家的核心美国也不甘于人后。1973年美国成功发射了著名的“天空实验室”,跟礼炮系列相比,如果说礼炮系列是太空中的经济适用房,那么天空实验室就是名副其实的太空豪宅。
首先,从规模上来看,天空实验室总重量高达了82吨,充足的空间让天空实验室空间站内工作和生活的设施设备都十分完善。
天空实验空间站的宇航员们总共有三批,他们最短的在天空实验站工作了28天,最长的高达89天。
天空实验室空间站为宇航员提供的太空工作室,帮助宇航员们拍摄下了十几万张珍贵的太空照片,进行了200多项太空实验。
最终,天空实验室由于阿波罗计划的结束,继续运行的资金不足,再加上刚好碰到太阳异常活动,不得不放弃维护。失去动力的空间站顺应自然规律坠毁,成为了一颗绚烂的流星。
第三代空间站的代表是1986年苏联发射的“和平号”,苏联发射的这一个空间站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改进和扩张。
太空对接技术让空间站摆脱了运载火箭的限制,经过多次发射拼接而成的和平号空间站是一个123吨的庞然大物,它在太空运行了15年。在这15年的时间里,和平号更加像是全人类在太空探索的先遣站。
它打破了国与国之间的界限来自十几个国家的上百个宇航员均在和平号工作过。一直到2001年3月,随着服役年限的增加,和平号的维护成本越来越大,渐渐不再适合继续工作。同时,更加大规模的国际空间站已经投入使用,和平号空间站最终坠毁。
国际空间站
在和平号空间站服役末期,美国早已按耐不住,开始牵头组织了一个跨越国界的合作项目,这个合作项目就是——国际空间站。
美国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经历了长时间的谈判,终于集结了俄罗斯、日本、英国等16个国家同意参与国际空间站。在这些国家顶尖航空工程师的共同努力下,1998年国际空间站第一个部分成功首发。
16个国家分别承担了国际空间站不同部分的建造工作,主要分为了美国、欧洲、俄罗斯和日本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各自的控制系统,相互既独立又连接,分别可容纳6到7名宇航员。
国际空间站拼接而成整体达到了110米长,总重量超过400吨,就是这样一个巨无霸式的国际空间站为宇航员提供了稳定的长期生活和工作科研的环境。
天宫空间站
事实上,早在1992年中国对于航天事业就已经有了清晰的三步走规划,而建设太空空间站就是整个航天战略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太空空间站是一个国家航天技术集大成的结果,只有强大的国力才能支持这样高难度的项目。
建造一个太空空间站首先要攻破的就是载人飞船的难题。虽然几十年前美国和前苏联就已经掌握了载人飞船的技术,但是对于中国的科学家们来说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的挑战。
不负全国人民的殷切盼望,2003年国庆刚过不久,我国航空事业就传来了特大喜讯,神州五号飞船成功完成了载人任务。至此,我国的航空技术进入了全新的载人阶段。
在接下来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我国先后攻克了太空对接技术、运载火箭技术等等一系列难题。终于在各项技术都准备成熟之后,于2021年开始了天宫空间站的搭建工作。
从2021年到2022年期间中国先后经历了十二次飞行任务,分别将天宫空间站的各个部分以及宇航员送入太空。最终,中国天宫空间站展现在了全世界人民的眼前。
天宫空间站有天和核心舱、以及问天和梦天两个实验舱,另外还有一个跟空间站共用轨道飞行的用以应对特殊情况的巡天光学舱。天宫空间站总重量70吨,能够为3到6名宇航员提供生活和工作场所。
对此,很多人就有疑问了,跟国际空间站相比中国花了二十年独立研制出来的天宫空间站轻了300多吨,这也太不够看了。
但是细心的人就会发现,虽然天宫空间站质量较小,但是在载人容纳量和空间上确实完全足够用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国际空间站多国合作导致的冗余结构。仔细了解国际空间站的建成过程,我们就会发现,国际空间站并不是完全的积木式对接搭建结构,在各个空间舱之间出现得最多的是各种桁架结构。
这些桁架其实就是由于在国际空间站搭建之初,美国和俄罗斯在航天标准上的不同而导致无法精准对接,只能通过额外增加桁架来组建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光伏技术的落后。空间站在太空运行,能量的来源一直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国际空间站各个不同的部分标准不一,无法直接对接,而当时的光伏发电效率不足,同样的电能需要搭配更大的太阳能光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师们只好在每个舱体外面单独布设太阳能光板,为了让太阳能光板面积足够大,又不得不搭建更多的桁架。
于是,在一层一层的搭建之下,国际空间站变成了现在这样的巨大规模。
反观中国的天宫空间站,首先由于我们的天宫空间完全独立研制,各个标准均高度统一。精密的对接技术下,我们的布局更加的精简优化。
最为重要的舱体对接标准我国也对想要跟天宫空间站对接的国家公开,在能源方面,我们使用的太阳能收集光板也不再是笨重的光板而是柔性可折叠的材料。
太空空间站高额的运行维护成本也是各个国家头痛的问题,国际空间站使用的化学燃料发动机,每年的燃料费用就高达2亿美元。
而天宫空间站采用了先进的惰性气体电离高速喷出的推进方式,极大的降低能源费用的同时使用寿命也不受限制。
从宇航员在空间站生活的空间来看,我国天宫空间站可活动空间高达330立方米,每一个宇航员人均活动空间达到了110立方米,再配上适合中国人口味的营养丰富的太空餐,不得不承认天宫空间站的宇航员们在太空享受的绝对是五星级待遇了。
对比国际空间站与我国的天宫空间站,我们不难看出,国际空间站虽然看起来气势如虹,但它毕竟是十几个国家联合起来建造的。就像是一栋好多家人一起合伙建的十几层的楼房,实际上每一家分到的不多,还要相互迁就。
天宫空间站就不一样了,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建的小别墅,虽然看起来小,但都是自己家的东西,用着顺手也舒心。
所以,不要再以体积和质量来对比了,中国的天宫空间站综合来看是远远优于国际空间站的。
好了,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看完这期别忘了给我们点赞,关注和转发。谢谢您的支持,下期更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照妖镜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