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日清晨,随着“嫦娥六号”探测器着上组合体成功着陆月背南极-艾特肯盆地的预选着陆区,开启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实施的样品采集任务,月球迎来了来自中国探月工程的第六次“拜访”,而今年,正是我国月球探测工程也就是嫦娥工程立项20年。上游新闻注意到,截至目前的六次探月任务,每一次都在月球表面或太空中留下了独特的中国印记,上游新闻根据公开报道对此进行了整理。
印记一:
“嫦娥一号”受控撞月
2007年10月24日,“嫦娥”家族的“大女儿”也就是“嫦娥一号”一马当先踏上了奔月之路。
“嫦娥一号”获取了我国第一幅高精度的全月图,这张图分辨率达到120米,是当时世界上公布的精度最高的全月图。
我国第一幅高精度的全月图。央视截图
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在丰富海区域完成了受控撞月,永久地留在了月球上,而月面也第一次留下了中国的印记。
印记二:
“嫦娥二号”约会“战神”
“嫦娥二号”发射于2010年国庆节当天,是我国的月球探测器中唯一一个没有留在月球表面,也没有返回地球的,它飞往了宇宙的深处,成为我国第一颗像小行星一样围绕太阳运转的人造卫星。数据显示,“嫦娥二号”目前已经飞行了超过三亿公里,相当于在地月之间往返了近400次。
小行星“图塔蒂斯”。央视截图
“嫦娥二号”的神奇经历还不止这一个。长得像花生形状的小行星名叫图塔蒂斯,它是以西方神话中的战神来命名的,它是最大的近地小行星之一,被列入了“潜在危险小行星名单”。
为了搞清楚这种危险究竟有多大,2012年12月,我国的科学家安排“嫦娥二号”约会“战神”。在相距3.2公里时,“嫦娥二号”回眸凝视“战神”,拍下了500多张照片。这是我国首次实现对小行星的飞越探测,也是国际上首次实现对“战神”的近距离探测。
印记三:
“玉兔”携五星红旗首登月球
2013年12月,“嫦娥三号”探测器搭载着“玉兔号”在月球雨海西北部虹湾软着陆。
2013年12月15日凌晨4时35分,“玉兔号”迈出了在月球上的第一步。这可是第一面登上月球的五星红旗。
2013年12月15日晚,正在月球上开展科学探测工作的“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进行互成像实验,“两器”顺利互拍,“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新华社
后来,“玉兔号”在月球表面一共行驶了114.8米,这100多米,是中国月球车在月表留下的第一行足迹。
2016年1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嫦娥三号”着陆点周边区域命名为“广寒宫”。这些中国古老神话故事里的名字,在中国航天人手中成了今天的现实。
印记四:
月球背面的1596米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降落在月背南极艾特肯盆地的“冯·卡门撞击坑”。艾特肯盆地是太阳系中最大、最深、最古老的陨石坑。冯·卡门是20世纪最伟大的航天工程学家之一,还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的老师,降落在一个以科学奇才名字命名的撞击坑,注定是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2019年1月11日,“嫦娥四号”与“玉兔二号”两器互拍成功,在阳光的照射下,我们的五星红旗又一次闪耀在月球之上。中国的探测器不仅成功登陆月球背面,而且实现了对月背的巡视勘察,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
最新消息是,到目前为止,“玉兔二号”月球车已经在月球背面工作了五年多时间了,行驶距离超过了1596米。
印记五:
首次月球采样
风暴洋,月球上最大的月海,虽然叫“海”,但并不是海,只是月球上比较平坦的平原。
2020年12月2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新华社
四年前,“嫦娥五号”探测器从这里带着1731克月球样品回到了地球,这是我国第一次实现地外天体的样品采集。至此,嫦娥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规划圆满收官。
印记六:
月背南极采样
6月2日6时23分,“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在鹊桥二号中继星支持下,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
成功着陆后,嫦娥六号着陆器将开始持续约2天的月背采样工作。科研人员为嫦娥六号精心设计了两种“挖土”模式:钻取和表取。探测器随身携带了钻取采样装置、表取采样装置、表取初级封装装置和密封封装装置等“神器”,将采取深钻、浅钻,以及“铲土”“夹土”等方式,采集月球样品,并进行密封封装。
“嫦娥六号”着陆月背南极-艾特肯盆地。央视截图
未来,中国还将发射“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介绍,“嫦娥七号”计划2026年前后实施发射,主要任务是到月球南极寻找月球存在水的证据;“嫦娥八号”拟于2028年前后发射,主要任务是勘查月球上的资源,并对资源的再利用进行实验。
新闻多一点:
带回“月球车玉兔”也许真能实现
2013年12月,在“嫦娥三号”的怀抱中,一台名叫“玉兔”的月球车奔向了“月宫”。微博账号“月球车玉兔”简介中写着,“月球是目的地,地球是故乡”。“玉兔”就像每一个在外拼搏的游子一样,经历过喜悦,也经历过孤独。
因为卖得一手好萌,“月球车玉兔”以一个呆萌男孩子的形象在微博上迅速走红。在人们心中,“玉兔号”早已不是一台冰冷的机器,而是一个有着真实生命的小兔子,是一名勇闯太空的小英雄。
在出现故障后,“月球车玉兔”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自己“只是像所有男主角一样也遇到了一点麻烦”。而在月面温度越来越低时,他仍努力科普告诉人们“太空有多美,就有多危险,而宇宙的探索,绝对不会因为失败而停下脚步。”“兔子”这股顽强的精神和对太空探索的执着,鼓舞了许多人。无数网友在微博下记录自己的梦想与挫折,仿佛这只远在月球的“兔子”是自己同冷暖、共悲欢的挚友。
偶尔,“玉兔”也会显出一丝脆弱,他会对着地球默默地说一句:“地球母亲,我想你了。”这唤醒了根植于中国人基因里独特的乡愁。
在兢兢业业工作了972天后“月球车玉兔”向大家正式道了“晚安”,结束工作。
“月球车玉兔”最后一条微博。网络截图
人们对他的想念却并未结束。在“月球车玉兔”的最后一条微博下,仍有无数网友前来留言。超过13万条评论里,有思念,有呼唤,有问候,还有倾诉……“玉兔”成为了人们心中辉映着月球光辉的“树洞”。网友们常常在“月球车玉兔”微博下留言,多么希望有一个朋友上去把玉兔带回家呀……
据此前新华社2023年7月12日消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当日公布了中国载人登月初步方案,计划2030年前实现登月开展科学探索。“带回玉兔”,这个梦想也许真能实现。
上游新闻综合自 央视新闻、新华社、中新网、人民日报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