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9年初,因为缺乏气象监测资料,一场罕见的雨雪冰冻天气让黄河以南的铁路交通完全中断。周恩来总理为此心痛地连说三个“落后”,并痛下决心“一定要搞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
1月底至2月初,周恩来总理两次召集会议,下达了研制气象卫星的任务。以此为起点,一场跨越式的追赶就此迈开步伐。
白手起家之初
风云卫星筹备组只有5人
成立的气象卫星工作团队“311”组
仅有13人
图:参加“311会议”的13名成员
当时的中国
工业基础薄弱、设备简陋、技术落后
绝大多数中国人
还不知道什么是气象卫星
重重困难之中
从以任新民、孙家栋为代表的航天工作者
以曾庆存、许健民院士为代表的气象工作者
到无数默默无闻奋战在一线的科技工作者
不抛弃、不放弃
在荒漠戈壁
在湿热雨林
在深夜的计算机房
在卫星发射的最前线
团结奋战、不计名利、百折不挠
投入数倍的时间和精力
来突破科研条件和经验的限制
经过近十年的摸索和无数次失败
1986年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的地面应用系统
终于竣工
两年后
随着卫星星体、运载火箭、
发射系统和测控系统陆续准备完成
1988年9月7日4点30分
中国第一颗气象卫星
风云一号A星
终于成功升空
图:风云一号A星发射瞬间
6点09分
风云一号A星发回了
第一张完整的云图
云图图像纹理清晰 层次丰富
这是中国气象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记录着中国从此跨入世界上
少数几个有能力
自己研制、发射和运行
气象卫星国家的行列
时至今日
中国已成功发射
两代四型21颗风云气象卫星
目前有9颗在轨运行
曾经在极端气象灾害面前
无可奈何的落后面貌
终于被彻底改变
不仅如此
风云气象卫星
还为129个国家和地区
提供资料和产品
为服务全球防灾减灾
贡献中国智慧
彰显着中国国际担当!
本文综合来源:中国气象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