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845|回复: 0

旅行者1号探测器,飞行200多亿公里,为何没撞上太空中的小行星?

[复制链接]

357

主题

486

帖子

1375

积分

金牌飞友

Rank: 6Rank: 6

积分
1375
飞币
887
注册时间
2017-7-13
发表于 2024-9-1 09: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虽然人类的肉体无法逃离地球的引力,前往太空,但却可以通过旅行者1号这样的无人探测器探寻宇宙的神秘面纱。

1977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就发射了这个冠绝一时的探测器,自此,旅行者1号便踏上了艰难的太空之旅。

40多年过去了,旅行者1号历经千辛万苦,耗尽了自己的电和热能,最终成功完成了任务,进入了星际空间。

旅行者1号探测器,飞行200多亿公里,为何没撞上太空中的小行星?-1.jpg




这时,旅行者1号已是焕发无比的年轻状态,仿佛它才刚刚起步,还有数不尽遥远的繁星等着它前往。

然而在这40多年的飞行生涯中,旅行者1号却奇迹般地没有撞上任何太空中的小行星,甚至没有擦挂过。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可以说是“正统体验”的遗憾发生的呢?
旅行者1号的千娇百媚。

1977年的“旅行者”号探测器可谓是全盛时期,当时一举发射了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这两个探测器就如同双胞胎一般,一起探索太空的奥秘。

不过由于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的目的地并不一样,所以纵然它们姊妹俩是一起进行探测,但最终还是分道扬镳。

旅行者2号更加“小家子气”,它的目的地仅是对撞击木星的彗星进行一些研究,并且还作为木星、土星环等方面数据的补充,所以到达这个目的地之后,便再无他作,就一直在那里默默做数据的受罪。

旅行者1号探测器,飞行200多亿公里,为何没撞上太空中的小行星?-2.jpg


相比之下,旅行者1号的目的地就大方多了,不仅要探索木星,还要对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行星进行探测,同时还要对太阳风进行一些实验研究,然后将收集的资料传回地球——更可以说是全天下。

当然,这些任务对旅行者1号来说绝不容易,这毕竟是宇宙空间,而“宇宙”这个词本身就意味着无垠,所以作为向宇宙进军的第一步,就连旅行者1号这样坚定的探险者,也会因为“太阳风”而身受重创。

旅行者1号探测器,飞行200多亿公里,为何没撞上太空中的小行星?-3.jpg


那么,什么叫“太阳风”呢?

“太阳风”是太阳辐射产生的一种带电粒子云,疾如风,早就穿越了行星的层层大气在太空中肆意妄为了,很容易导致飞向它的任何飞行器损毁。

更让人担忧的是,先前只在模拟实验中发现“太阳风”具有如此威力,而从未有哪个探测器亲身体验过“太阳风”的厉害,所以人们更是为旅行者1号担心不已。

旅行者1号探测器,飞行200多亿公里,为何没撞上太空中的小行星?-4.jpg


然而,事实证明,它们担心多了。

1979年,旅行者1号终于飞到了离太阳最近的天王星,这个行星是太阳系最神秘的存在之一,因为它和冥王星一样,都是“一直没打过照面”的存在。

所以对天王星来说,旅行者1号的到来无疑是“及时雨”,毫不犹豫地吸收和记录下了它的“雨滴”,然后还把这些信息传了回去。

旅行者1号探测器,飞行200多亿公里,为何没撞上太空中的小行星?-5.jpg




1989年,旅行者1号的任务终于走到了尽头,那么,它还能为宇宙探索做出更多的贡献吗?

为了给这个“退役”的英雄一个温馨的归家,NASA决定让旅行者1号踏上另一样伟大的征程——探索星际空间,并且在飞离太阳系之前,将自己的位置发送回地球,好让人们接收到的旅行者1号的讯号能带一些当地的“特色”。

对于旅行者1号来说,这可谓是一笔美事,它不仅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回报给了人类,还踏上了全新的路,寻觅着新的目标,这简直是旅行者1号的所向披靡。

可惜的是,尽管旅行者1号再怎么千娇百媚,但它毕竟只是一架探测器,所以只能无奈地在刚刚踏入星际空间,就静静地等待着外面的人类的讯息了。
小行星带的分布。

宇宙中有太多未解之谜,而关于小行星带的形成,就是其中之一。

人们假设,4.6亿年前,太阳系的天空中黯淡无光,而此时的太阳则是一颗“乱性”满满的“太阳”。

旅行者1号探测器,飞行200多亿公里,为何没撞上太空中的小行星?-6.jpg




它熊熊燃烧着,不断抽取周围恒星的露水,像恒星一样大吃大喝,而太阳系中的行星们也被它吸附到近处,围绕它打转。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逐渐成长为“太阳”,因为它已经渐渐养成了规律的作息习惯,不再不讲卫生死命地“吃”其他恒星,而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吃”,于是它周围的行星也渐渐跟着规律起来。

然而也正因为如此,在它们被打破规律的日子里,它们的轨道一直都是那么“固定”,所以,它们的分布也保留了那时的影子,这就是如今小行星带和柯伊伯带的分布。

旅行者1号探测器,飞行200多亿公里,为何没撞上太空中的小行星?-7.jpg


然而,这种“分布”并不是轻松能被观察到的,人们需要将时间回溯4.6亿年,这无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毕竟仪器也只能“直面”时间,却不能像“时光机”那样随意“重返”过去。

不过,对于人类来说,这仅仅是“一点点”的不方便,对于飞行器来说,这却是“无法逾越的鸿沟”,因为它们实在是“缺乏那份‘胆子’”,所以在穿越小行星带和柯伊伯带这个“鸿沟”的过程中,它们会显得有些“畏手畏脚”的。

旅行者1号探测器,飞行200多亿公里,为何没撞上太空中的小行星?-8.jpg


而旅行者1号却是个例外,它实在是太拼命了,所以在1980年准备离开木星的时候,就“顺便”进行了一下“小行星带观察”。

在离开木星的时候,旅行者1号对小行星“阿斯特罗伊德”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并且还记录下了“阿斯特罗伊德”的影照片,以备不时之需。

旅行者1号探测器,飞行200多亿公里,为何没撞上太空中的小行星?-9.jpg


不过,人们却因为这张照片,发现了一件“意外的事”。

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距离很远,仿佛是孤军奋战,而不是如人们想象的那样一个个勉强聚拢到一块的。

这个发现令人颇感意外,毕竟这和人们对小行星带的印象可谓截然相反,所以这也引起了人们的好奇。

旅行者1号探测器,飞行200多亿公里,为何没撞上太空中的小行星?-10.jpg


这个有趣的问题很快就被解开了,原来,人们之所以会对小行星带的分布产生如此深刻的印象,是因为小行星带是小行星带,而“阿斯特罗伊德”是“阿斯特罗伊德”,它们是两回事。

尽管小行星带内有数以亿计的小行星,但它们之间的距离却是很大的,所以一辆飞行器若想飞过小行星带,便会变得轻松起来。

旅行者1号探测器,飞行200多亿公里,为何没撞上太空中的小行星?-11.jpg


没错,人们对小行星带的印象是“太拥挤了”,但在当前的认知下,这种“拥挤”还并不足以使飞行器产生慌乱。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排除了小行星带的可能性后,想到了另一个候选者——柯伊伯带。
小行星带的“空”。

柯伊伯带同样是由“跑”了的“小行星”们组成的,它们和小行星带的“太空”更加“紧密”,所以在飞行器飞过的时候,也是需要“提心吊胆”的。

旅行者1号探测器,飞行200多亿公里,为何没撞上太空中的小行星?-12.jpg

然而最后,人们却再一次失望了,因为就连飞行器它自己都忘了“见证”这些小行星带,所以在小行星带上发生的事情,最终还是戛然而止,没有一丁点“孽畜”的痕迹留下。

大家都知道,小行星带的数量是巨大的,但人们却知之甚少,因为小行星带并不是由一颗颗小行星组成的,而是由一颗颗“行星”朝它们抛来的“残骸”形成的。

所以,即使人们“勤快”的观测,也未必能“追”到它们,更不要说飞行器了。

不过即使加上飞行器,也不能“一睹”小行星带的真面目,因为飞行器的任务往往都是“目的明确”的,但是它们无法“随意”进入小行星带,所以“小行星带”和“飞行器”之间的关系,就只剩下“‘大名’冠在‘绰号’”,并无实质关联。

旅行者1号探测器,飞行200多亿公里,为何没撞上太空中的小行星?-13.jpg


事实上,即使人们对他们的数量感到诧异,也绝不是因为它们的密度有多大,而是因为它们的数量繁殖得如此之快,仅仅只是一颗行星就能分裂出亿万颗小行星,然后大家一起就范,接二连三的生出新的小行星,如此循环下去,形成“小行星带”的“大军”。

旅行者1号探测器,飞行200多亿公里,为何没撞上太空中的小行星?-14.jpg


综上所述,即使小行星带高见“一点点”的“小方圆”,但对于飞行器来说,画“一点点”的“小圆”,这已经是“不小”的“挑战”了,更别提围绕“小行星带”蹦迪了。

旅行者1号探测器,飞行200多亿公里,为何没撞上太空中的小行星?-15.jpg


但相信未来的飞行器,必定会变得“辣么”“能打”!

飞行器们也会学习一些“新的技能”,这样在观测“小行星带”时,不仅能“蹦迪”,还能“畅游”,如此一来,飞行器就会变得更加“厉害”!

而一旦飞行器变得“厉害”起来,它们就能为人类开拓“新的空间”,这也是人类深空探索的“第一步”!## 结语

人类观察宇宙的视野受限,所以人们的想象也受到了“大眼瞪小眼”的限制,但人们相信,有一天,人类的探测器会变得更加“厉害”,“飞出”太阳系,然后“打开”外太空的“大门”,如此一来,人类就可以揭开更多宇宙的面纱。

旅行者1号探测器,飞行200多亿公里,为何没撞上太空中的小行星?-16.jpg


当然,要想飞更远,就需要更好的飞船,以及更快的速度,这些都是依赖于人类的技术水平,而现在,就让我们抱着“一步一个脚印”的精神,先让人类的探测器“为我所用”吧!

旅行者1号探测器,飞行200多亿公里,为何没撞上太空中的小行星?-17.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