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了解,今年5月我国第四批航天员选拔工作已完成,共有10名预备航天员入选,第四批航天员不仅要执行空间站任务,还有未来执行载人登月任务。
载人登月的意义深远且广泛,它不仅代表了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一步,还在科学、技术、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等多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美国在1969年首次实现了载人登月,当时,“阿波罗11号”飞船载着三名宇航员飞往月球,其中阿姆斯特朗与奥尔德林成功登上月球,首次实现了人类踏上月球的理想。此后,美国又相继6次发射“阿波罗”飞船,截至目前总共有12名宇航员登上月球。
至此,半个多世纪间,再无人登陆月球。
中国的登月计划可以追溯到21世纪初的嫦娥工程,根据最新的计划时间表,中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不仅如此,还要在2035年前后,要建成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
在2050年前,要建成以月球轨道站为枢纽,以月球南极站为中心,以月球赤道、月球背面为探测节点的月球综合站网,形成大型的综合性科研平台。
在月球科研站点以后还会有无线网,后续的嫦娥计划会有这方面的科学研究,以确保在月球科研期间可以保持与地球的通讯互联。
作为载人登月任务的重要运载工具,长征十号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正在按计划进行,关键技术和部件已经完成了多次测试和验证,预计将在2027年实现首飞。长征十号为三级半构型火箭,火箭总长92.5米,起飞重量约2189吨,起飞推力约2678吨,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27吨(比长征五号火箭提高了3倍多),近地轨道运载能力70吨左右(也是长征五号火箭的3倍左右)。
载人登月任务需要一系列尖端技术的支持,如重型运载火箭、载人飞船、着陆器、航天服等。这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将推动中国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航天技术的发展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升级,包括材料、能源、通信、医学等多个领域,通过登月任务,中国可以掌握更多太空技术,为未来的深空探测、星际旅行奠定基础。
未来将是太空的“大航海”时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