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首颗成功进入地球轨道的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
苏联第一颗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发射时。1957年10月4日历史意义:人类历史上首颗成功进入地球轨道的人造卫星,标志着太空时代的开启,并成为冷战时期美苏"太空竞赛"的起点基本参数。
外形:直径约58厘米的铝合金球体重83.6公斤。
设备:携带4根长2.4-2.9米的天线,一部无线电发射器(频率20MHz和40MHz)。
轨道近地点215公里,远地点939公里,绕地球一周约96分钟。
运行时间:电池供电持续22天之后信号中断;卫星在轨运行3个月后,于1958年1月4日坠入大气层烧毁背景与影响。
·1.冷战竞争:苏联为展示科技实力在秘密中加速研发,使用R-7洲际弹道导弹改进的火箭发射,美国对此极为震惊引发"斯普特尼克危机",直接推动NASA成立(1958年)及"阿波罗登月计划"。
·2.科学贡献:首次验证人造卫星可行性,为后续航天任务奠定基础。通过信号分析,帮助科学家研究地球电离层及高层大气密度。
·3.文化象征:"斯普特尼克"意为"同行者"或成为科技突破的代名词。卫星发出的"哔哔"无线电信号被全球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接收,引发公众对太空探索的热情。
斯普特尼克2号:1957年11月3日发射,搭载首只进入太空的狗"莱卡",进一步验证生物在轨生存的可能性。苏联的领先刺激美国加大科研投入,催生了现代卫星通信气象观测等技术。
页:
[1]